张爱玲文学作品中女性悲剧色彩分析
张爱玲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悲剧的一生。年幼遭受家庭的变故,在封建家庭中饱受歧视,又处于战火燃烧的岁月中,偶遇爱情,却又被爱情所伤。家庭、婚姻的不幸、国家的危难对张爱玲的人生观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也影响了她女性意识的思维倾向。这些思想磨难、人生变故都能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找到类似的影子,也奠定了创作中悲剧的基调。
1、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
张爱玲创作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都具有明显的特征,对人性弱点剖析的入木三分。例如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在最初将落魄小姐葛薇龙描写的极为单纯、善良,一心要读书,即使被迫嫁给富人做妾,仍然坚守信念。然而在日复一日的奢侈生活中,最终还是因为不能抵御物质的诱惑而堕落成失去梦想,失去人格的少妇。由此,张爱玲成功展示了人性的特征:脆弱、贪婪、意志力薄弱。也正是这样的人性弱点,最终导致了故事人物的悲剧。而这也直指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弱点,引人深思。
2、欲壑难填所导致的悲剧
张爱玲有许多描述人性欲望的作品,她在小说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归根解读都是由于欲望最终造成悲剧。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倾世之恋》的白流苏与范柳原等。曹七巧相对比较典型。曹七巧在文中扮演者母亲、妻子、婆婆,集女性的社会角色为一体。开始她无法摆脱封建束缚,为了见到爱的人,却与自己并不爱的男人结婚,用金钱欲填充自己的孤独情欲,而最终却因金钱欲丧失了最后一丝残存的爱,甚至不惜搭上儿子与女儿的幸福生活。在金钱的诱惑里,曹七巧逐渐丧失自我、丧失本性,文中的曹七巧受封建思想制约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无法摆脱男权社会里女人的悲哀,更无法拒绝封建制度下母亲及女性的使命,她的悲剧是必然的,是在男权社会中必然存在的女性状态,更是她不断扩张的欲望最终导致的结果。
而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生活状态却另有一番光景。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漂亮女人,独立、自我、不依靠男人,最后现实被迫让她承认:还是找个人是真的。她选择范柳原更多的原因不是因为爱,而是他的金钱与地位。而范柳原选择白流苏却不是为婚姻。白流苏敌不过现实,沦为范柳原的情妇,而范柳原终于因为战争的苦难意识到白流苏的可贵终于答应与之结婚。故事大结局看似圆满,实则同样充满悲剧色彩。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