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
文学翻译是对翻译者的一种考验,翻译者不仅要了解作者、作品的文化背景,进而深切的体会到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思想内涵,还要在考虑到本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与方式。因此翻译者需要用适合本国读者的语言风格准确的将原文的思想内容与形式真实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纵观现在的文学翻译,对儿童文学的翻译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对儿童文学的翻译的研究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学界对儿童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策略与翻译技巧之上,主要关注的是翻译本身,反而很少关注文学作品本身或者翻译者本身,从总体上说,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要想翻译出优秀的作品确实非常不容易的。本文殊性,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才使得儿童文学的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较为明显。
一、翻译语言的模糊性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本身自带的一种客观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实际上存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因为我们生活中许多的事物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我们只能通过语言的模糊性对其进行大致上的划分。由于语言的模糊性,这就增加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自主性。
首先,翻译词语上的模糊性: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扎德最早提出了模糊理论,随后这种理论被应用到了语言学的范畴上。语言的模糊性(fuzzy)其实本质上就是语言词语之间界限的不明显,语言模糊性本身包含一个大范围,同时也包含着一个小范围,从下范围上看,语言的模糊性指的是模糊词语或者是模糊结构。语言词语的模糊性存在于任何的语言之中,无论是表意的汉语或者是表音的英语,如算账一词,原本的意思原为计算账目,但同时它又可以引申为吃亏或者失败后找人计较较、量;黄色原本的意思为黄的颜色、色彩,同时亦可以引申为腐败堕落。在英语系统中同样着这样的现象,如单词discipline,这个单词我们最为熟悉的意思为纪律,规定,但同时它还有学科、训练之意;constant这个词语最常见的是其作为形容词的意思:持续的,不断的;永恒的,不变的;坚定的,忠实的,其实除了形容词性之外,它还有名词的词性,即常数,常量。所以当这种情况出现在翻译中,翻译可以根据适当的语境进行自主的选择而不受限制,所以不同作家的翻译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感觉。
其次,翻译地域上的模糊性: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这其实是一种文化对一种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但是各个文化在本质上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性一方面造成了翻译上的难度性,但同时从侧面扩大了译者翻译的主体性。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一定会遇到外国文化与我国本民族文化相冲的时候,此时翻译者就需要体现出自己的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在翻译中灵活变通,一方面还是要适度的引入原文文化,另一方面却要在符合我国文意向的基础上做适度的调整,这种认识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显得特重要,因为儿童翻译文学的接受主体是儿童,他们好没有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对任何文化都没有任何的思考与辨别能力,只是一味的进行接受。如瑞典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创作的《长袜子皮皮》,作品中的皮皮其实是一个不爱学习孩子,皮皮的这种形象其实并不符合中国文化对好孩子的要求,如何塑造一个成功的皮皮,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性了。
二、翻译策略选择的灵活性
翻译是一项极为复杂但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转换活动,它本身包含了许多的技巧、方法、手段以及翻译策略,根据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姿态,译者就会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策略的灵活选择使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表现,目前常用的翻译法为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
首先,异化翻译法: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都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异化翻译遵循的主要原则就是向原文的作者靠近,翻译者尽量不要打扰原文作者,并且尽最大的努力让读者与原文作者接近靠拢。异化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迁就外来语的表达方式,异化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目的语文化,我们还可以看出,异化翻译不必遵循本国的目标语的语言规范,而且在翻译的过程中还会尽量运用一些苦涩难懂的文字文体,异化翻译的以上要求会带给读者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但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么可以看出,异化的翻译实际上并不太适合对儿童文学的翻译,因为儿童文学除了教育性的目的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它要接近儿童的阅读欣赏水平,在符合儿童欣赏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具有趣味性与形象性,这样的翻译会使得作品内容简单化且易于孩子们接受,儿童进而可以在形象生动的翻译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启发与教育。
其次,归化翻译法: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是相对的一种翻译法,归化翻译要尽量的向本土语言和读者靠拢,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去干扰读者,译者要用最大的努力帮助读者最大程度上的理解译文,归化翻译中要尽量使用本国的语言的表达方式与形式特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实质上就是与读者对话,最大程度上的协调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从根本上加强读者对译文的可读性与欣赏性。归化的翻译从总体上说特别符合儿童文学的特点,许多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都采用这种翻译方法,如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先生,他在翻译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归化翻译,进而使得译文充满童趣且形象生动,如:“For heaven’s sake...”(Charlie and the great glass elevator)翻译为:“哦,老天爷在上。”(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let’s for heaven’s sake”(Matilda) 翻译为:“看在老天爷的分上。”(玛蒂尔达);“Thank goodness there was no one in sight”、(The Witches)翻译为:“谢谢老天爷帮忙”(女巫)。我看到,任先生用我国的老天爷代替西方的上帝,这样就不会造成孩子理解上的困难。
三、句法词汇上的灵活运用
尽管儿童文学在文学翻译中处于边缘地位,但它的翻译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不是随意而为的,童趣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主要标准与原则,因为儿童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以吸引,所以翻译过程中词汇语法的选择要避免抽象性,尽量选择一些带有童趣色彩的词语。
首先,词汇运用方面:为了使得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更好的让孩子理解,所以在词汇的选择方面要尽量的选择口语,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平时所说的就是口语,他们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抽象文字还没完全的理解能力,口语的运用容易让小读者与译文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浅显易懂的口语的确是儿童翻译文学最佳的翻译语言。在词汇的选择方面,儿童文学则要尽量运用拟声词、感叹词,并且还要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等,无论是在外文作品中还是翻译作品中,都需要大量的运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与趣味性。我们看一些这句译文:“Yippeeeeeeee”,he shouted,“three cheers for Charlie!”Hip,hip,hooray!”(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翻译为:“好啊啊啊啊啊啊啊!”他高声欢呼,“为查理三呼万岁!”“万岁,万岁,万岁”(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在翻译中直接的使用了口语“万岁”,且连续运用了三次,这就可以非常形象的表达出了原文中的感叹语气。
其次,句法运用方面:语法的运用是儿童文学中较为难掌握的一方面,因为外文的语法系统与我国的语法体系存在着天壤之别,而外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中却存在着大量的长难句或者是复合句,这都给翻译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但是因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译者可以不必遵循原文的语法规则,而是可以适当对原文的语法句法等作适当的改变,尽量的做到结构简单且层次清晰,需要将那些复合句、长难句等变为简单句或者短句,简练短小的句子适合儿童阅读能力与欣赏水平。如果译者在翻译中一味的追求忠实性与准确性,那么就会造成孩子阅读上的障碍,进而使孩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运用了大量的长难句,特别是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时候,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就没有采用原文的句法结构,而是运用了大量的短句、平行句,从而强化了儿童对其的理解。
综上所述,由于儿童翻译文学的特殊性,使得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获得很强的主体性,但是这种主体性并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他必然要受到翻译目的、方法、原则等的限制与制约,译者只有在遵循原则的基础性进行主体性的创造,才会翻译出适合儿童阅读的译文。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