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绘画风格与艺术观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以及翻译家。他于光绪二十四年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的一个商贾家庭,在十七岁的时候考入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和夏丐尊,这两位老师在丰子恺以后的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上都起到了指引和启发的作用。丰子恺从小就痴迷绘画,他是我国现代漫画的开创者,他的《子恺漫画》是我国现代绘画史上最早被称为“漫画”的美术作品,虽然由于战争他颠沛流离辗转全国各地,但是他的绘画始终保持着一贯的恬静淡雅、雍容简洁且富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丰子恺先生的画往往在寥寥几笔中就可勾勒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意境,并可以带给观者心灵上的震撼。在丰子恺先生众多的绘画作品中,漫画可以说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丰子恺先生漫画的主题虽然丰富多彩,但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几类:古诗词漫画、儿童相漫画、社会相漫画、战争相漫画以及自然相漫画。从这些漫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丰子恺先生的独特艺术修养与审美标准。除了是一位画家,丰子恺先生还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在我国的散文史占有者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等。除此之外,丰子恺先生还翻译了许多的外国文学作品,如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等。目前学界对丰子恺先生绘画的研究主要在其中蕴含的美学意义以及诗意上,对其绘画的风格和艺术观的研究几乎寥寥无几,本文就将试着分析丰子恺先生的绘画风格与艺术观。
一、写实与诗意相结合的绘画风格
中国20世纪初期的艺术界倡导以写实为主的艺术观,主张艺术家的作品要尽量的关注现实生活,这种艺术思想同样影响到了绘画领域,丰子恺也认为绘画应该反映时代和生活的内容,但又因为他本人受到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他的作品在写实中又蕴含着浓浓的诗意。
首先,题材的写实性。一位艺术家风格的形成与其作品的选材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他们的题材中我们差不多就可以窥见其作品的风格特征。纵观丰子恺先生的绘画作品,其作品几乎都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他的儿童相漫画、战争相漫画以及社会相漫画,他的儿童相漫画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的孩子,在漫画中丰子恺真实的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的天真可爱,而战争相漫画和社会相则真实的反映出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生活的艰辛困苦。如儿童相漫画《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画面中两个家庭的大人在楼下发生了激烈地争吵,而二楼的孩子却没有因为家庭的战争而互不理睬甚至发生争吵,反而两个孩子却互送鲜花,与楼下的大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邻里之间的摩擦在所难免,丰子恺紧紧的抓住了这个现实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并在鲜明的对比中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世界的单纯性以及大人世界的复杂性。
其次,内涵上的诗意性。在欣赏丰子恺先生绘画作品时,我们总是会被其中蕴藏的浓厚诗意性所吸引,这些蕴藏在其作品中的诗意大大提升了整体作品的格调性。丰子恺本人从小就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熏染。所以其骨子中蕴藏着深深的传统文人韵味,这表现在绘画中,就是其绘画作品的内涵充满了浓厚的诗意性。内涵上的诗意性主要表现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丰子恺早期的作品主要选取古诗词中的某一句作为其绘画的题材,并且通过图文相互配合的形式向观者展现,画面的内容与文字相互配合互补,进而让观者在两者之中感受到作品内涵的诗意性。如其作品《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看见一轮弯月挂在如水的夜空中,而桌子、椅子以及桌上的茶杯等则静静的分布在画面的中心,而在画面的空白处写着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进而使得画面整体上始终散发着一种娴静悠远的诗意氛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柳下相逢握手》、《客来不用几席,共坐千年树根》、《家家扶得醉人归》等作品同样的在内涵上具有诗意性。
二、简洁质朴的绘画风格
丰子恺最最早接触的是西洋绘画,从西洋绘画技巧的素描、速写等开始练习,所以最开始的时候,丰子恺先生的绘画总体上接近速写和版画的风格,但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丰子恺的绘画越来越接近我国传统写意画的风格,但与写意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进而总体上呈现出了一种简洁质朴的绘画风格。
首先,简练的线条构图。丰子恺先生的绘画作品的构图并不复杂,都采用了简练流畅线条进行构图,并不存在任何的复杂性,这种简练流畅的线条就使得整体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简洁之感。丰子恺先生早期的许多作品我么看不到人物的五官,他总是在人物眼睛的位置画两条平行的线条,这种绘画的方式丰子恺学习的速写的“炭笔画”有着直接的联系,他遂将这种形式应用到了他的绘画作品之中,如《明月窥人人未寝》、《明月窥人人未寝》、《买粽子》等作品,但始终绘画风格并适应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所以这两条平行线在其以后的绘画中逐渐消失,但是有些作品的人物还是没有五官,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观者对其作品的理解,没有五官的人物反而增加了观者的想象空间,如其作品《阿宝赤膊》,从画面中我们并不能看到阿宝的五官究竟是什么样子,只能看见她腰间围着一个小裙子,双手赤膊的交叉在胸前,此时她的表情有可能是害羞的,也与可能是别的样子的,反正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阿宝的表情。
其次,质朴色彩的运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现实化、生活化的表现,作品一般都从现实平凡的生活中进行取材,因此往往采用一种白描式的构图形式,就是运用简练的线条进行勾勒,并且并不加以任何色彩的渲染,因而我们看到丰先生的许多作品是没有颜色的。对于有颜色运用的作品,丰子恺先生采用的都是一些较为质朴的颜色,进而其作品在总体风格还是呈现出质朴简洁。如《严霜烈日皆经过 次第春风到草庐》这幅作品,我们在画面中看到了群山和石头采用了灰白相见的颜色,柳树则运用了青色,房子采用了黄白相见的颜色,人物衣服的颜色则有蓝色、黄色、粉色等,除此之外,在人物的身边还有一株粉红色的桃花。从总体上看,这幅画运用了较多的色彩,但是这些色彩在作者相互的配合之中并没有带给我们一种明亮艳丽的感觉,反而在总体素颜背景的基础上呈现出了质朴之感,从而使的作品的总体风格也是如此。
三、充满人文情怀的绘画观
在丰子恺的作品中我们都是能体会到一种浓浓的人文情怀,他绘画作品的画面虽然都非常的简单,但是在简单之中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文情怀。绘画在实质上与文学相通的,并且丰子恺本人就有着良好的文学素养,他将两者相互结合,所以我们在欣赏他绘画作品的同时也会得到人文情怀的熏染。
首先,对底层人民大众的同情。丰子恺的绘画一方面描绘了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另一方也描绘了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大众的艰难生活,以此表达出自己对当时社会的讽刺与批判。丰子恺表现对底层人民大众同情的绘画主要是他的社会相漫画,在这些作品中,丰子恺向我们真实的展示了旧社会中人民生活的不幸与他们的痛苦遭遇,如《最后的吻》这幅作品,我们看到孩子的母亲将孩子送进了“接婴处”,而这旁边则是一只正在哺育自己孩子的大狗,而在画面的空白处写着最后的吻。我们可以看出,母亲一定是因为家庭的贫苦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我们虽然看不到这位母亲的表情,不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可以感受到这位母亲的心痛与无奈,与这位母亲形成鲜明对比则是它旁边的正在喂养自己孩子的大狗,在现实的生活中,狗可以与自己的孩子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为什么人却要忍受骨肉分离之痛。他对这对母子的遭遇表现出了无限的同情,这场面同时也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位观者。
其次,对普通温馨生活的极力描写。丰子恺大部分的作品并没有较多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残酷和悲惨,他更多的是向我们展示出普通家庭温馨生活的画面,让我们在平凡之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纯洁感情,这样的作品更能反映作者对含蓄隽永、朴实简洁审美绘画风格的追求。如作品《初步》,这个作品存在着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母亲扶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看着的孩子迈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另一个版本是母亲扶着学习走路的孩子走向自己的父亲,而画面另一侧的父亲则展开自己的双臂鼓励着孩子,这两幅画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幸福生活,父母亲正在享受着自己孩子蹒跚学步带给他们的快乐,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另一方面我们在感受父母喜悦心情的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丰子恺就是在这中简单平凡中向我们展示蕴藏在他心中的人文情怀。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丰子恺先生的绘画作品不仅朴实简单,并且还体现着含蓄隽永的意境,其作品可以看做是沟通绘画和文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我们总是能在他的作品中总是散发着朴实温馨的浓厚情怀,并且同时也蕴含着浓浓的人间情味。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