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悲惨世界》的语言特征赏析

作者:姜艳菊来源:《芒种》日期:2015-10-18人气:7233

1、《悲惨世界》简介

    《悲惨世界》以冉·阿让的个人经历为主线,冉阿让由于偷了一块面包,就被判入狱,经过十九年的牢狱生活,他开始前往法国南部开始新的生活,在前往指定城市的过程中他受到了主教大人的收留,由于牢狱生活让他满腹委屈,所以再次偷走了银器,主教大人却用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让冉·阿让幸免再次被捕。由于主教大人的恩惠感动了他,于是他开始重新做人,十年之后,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功当上了商人和市长。芳汀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但受到欺骗,并且生下了私生女,在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芳汀唯一希望的就是可以见一见自己的女儿,在对芳汀的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冉阿让与沙威之间出现了分歧,在沙威的诡计下,沙威挑明苦役犯的身份,冉·阿让最终选择了投案自首。冉·阿让又一次入狱,成为终身苦役。冉·阿让后来重金赎回珂赛特,带着珂赛特去巴黎,冉阿让给自己改名,想要开始全新的生活,他当了园丁,珂赛特进入了修道院,园丁生活十分平静,但是后来由于贵族青年马吕斯看上了珂赛特,故事又掀起了波澜,马吕斯与珂赛特之间经过了重重困难,冉·阿让也看着这对恋人之间的感情,最终也成全了他们。然而,当冉·阿让讲明珂赛特和自己的身世后,马吕斯却不愿再见冉·阿让,在故事结局的时候,几个人之间的矛盾虽然都冰释了,但冉·阿让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所幸的是最终并没有带着遗憾离开。

    雨果是一位语言大师和杰出的文学家,但是他从来不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他很善于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以及诗歌形式,使得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堆叠。在语言上,形容语往往出人意外,名词具有新的作用,通过各种词性的词汇的运用,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他的作品中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作品比较冗长,有的时候出现了离题、重复的现象。

2、《悲惨世界》的语言特征

(1)叙事语言

    这部小说是一部叙事文学小说,因此应该要遵循一定的时间逻辑,时间逻辑这个观念在文学创作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作家很关注的一个部分。《悲惨世界》也是以时间

    逻辑来进行叙事的,在雨果的笔下,这种时间逻辑变得有些特殊。首先,在处理历史时间和叙事时间的过程中,时间逻辑有一些体现。历史时间指的是历史上各种事件真正发生的时间,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叙事时间是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运用的一种时间,是可以变动的,在叙事的过程中可以对历史时间做出相应地调整。具体说来,历史时间越长、文本越少,则叙事时间就越快。在语言上,对时间逻辑的把握,是一个难点,也是形成好文的重点。一般说来,长篇小说都会有较大跨度的时间范围,而且也有比较高速的时间运转。在《悲惨世界》这部小说中,主体的故事是从1975年开始的,但是在作品中依旧对更早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描绘,比如对1973年法国的革命进行了叙述,从严格的时间逻辑上来讲,并不符合时间的顺序发展规律。作品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的革命,对于战役、革命起义等方面的描写,作者的描写是属于全景式的,在对冉阿让这个角色进行描写的时候也是如此,而且采用了十分细腻的语言将他面对替他受审的商马第事件时的那种内心的彷徨和苦闷,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是一个难点,当冉阿让每一次作出抉择的时候,作者对会对他的心理进行描写,但是对他的人生经历的描绘,所用的语言就要少很多,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在描写历史事件的时候,不仅要将历史事件的时间以及北京表达出来,还应该要对人无语受到的影响进行阐释,从而将故事情节推着继续往前走。雨果在语言方面采用了多种艺术表表现手法,比如象征、对照等,使得小说中的历史事件和故事本体的时间保持了统一,而且使得作品本身富有了史诗般的性质和现实主义色彩。无论选择那一段历史时间和事件,从表面上看起来都是比较随意的,作者可以对历史时间和事件进行压缩、删减,只要不改变历史就可以。类似于冉阿让一夜白头等的时间巧合,以及在时间上通过颠倒、跳跃等多种方式对自己的情感进行抒发,都运动了排比、想象、夸张等多种手法,呈现出一种浪漫主义色彩,并且也将作者的那种创作激情以及性格体现出来。

(2)对照语言艺术

    对照艺术在《悲惨世界》中有所体现,雨果本来就是一个对照大师,很善于做人物之间的对比,冉阿让与沙威之间是矛盾的个体,可以护卫对照。其中冉阿让虽然曾经是一个罪犯,但是已经改恶从善,沙威虽然是警察,但是执法过于严格。前者在出狱之后一直做善事,但是屡次遭到碰壁,后者在工作中一直做错事但是却一直在高升;前者最终安详地死去,但是后者却自杀。在对两个人的人生轨迹进行描写的时候,采用的语言虽然是平实的,但是却对人物的形象特征刻画得十分明显,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很好地感受到人物个性特征以及在法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人性。芳汀和珂赛特之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芳汀的一生是悲惨的,珂赛特的一生是先苦后甜,她拥有了母亲不曾拥有过的幸福。在小说中还有很多的对照人物,这些人物之间的对比产生的效果超越了《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与丑之间的对比,使得对照艺术的应用更加充分,并且人物的对照艺术也会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避免出现爱你雷同现象,增加小说的可读性。

(3)《悲惨世界》的爱情宣言

    在小说中,雨果揭露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三个问题,第一是贫困会让一个男子变得潦倒,第二是黑暗使得儿童变得孱弱,第三是饥饿会让妇女走向堕落,这是当时法国社会中存在的十分明显的现象。冉阿让受到主教的感化放下了多年淤积在心中的仇恨,得到了灵魂的救赎。回忆冉阿让的牢狱生活,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悲剧。他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小外甥可以吃一点东西去偷了一块面包,而这便让他遭受了十九年的牢狱之灾,这种命运上的折磨,通过作者的语言刻画,对人产生了十分强烈的震撼。出狱之后,他恨这个社会,因此他把对这个社会的仇恨也加到了对社会的报复上,但是最终主教感化了他,所以使得他没有走上绝路,反而是开始回报社会,获得了最终的醒悟。主教带给他的是一种爱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值得每个人去传递的,作者对这种爱的力量并没有直接的描绘,而是通过对主教的言传身教、冉阿让的亲身践行来表达的,因此更加有说服力。在作者的严重,这种人道主义的爱的关怀是可以传递的,而且也是拯救整个世界的方法,当冉阿让被主教感动之后,他就开始洗心革面,他在自己的生活中从头开始,后来渐渐成功,成为了商人,也成为了市长,他想要做的就是把这种关怀传递给全社会,让当时充满了黑暗的法国社会可以变得更加温暖一些。但是法国社会中的那些所谓的执法者用所谓的严厉的执法“语言”来拷问冉阿让的灵魂,挑战他的底线,最终当冉阿让知道有人在替他受苦时,他决定要自己出来承担。由此可以看出,冉阿让已经全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作者在对冉阿让进行描绘的时候,采用的语言十分细腻,将他身上的那种洗心革面之后所具有的淳朴、善良的个性特征展示出来,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在感化世界的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一部代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体现出作者的创作特色和风格。其中语言是表达作者思想的重要载体,小说中作者使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比如象征、对比等,使得小说中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更加真实。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