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析电视摄像记者的职业素质

作者:高新国来源:《视听》日期:2015-10-24人气:1177

做好电视新闻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新闻素材的采集,新闻素材的丰富与否与电视摄像记者的职业素质息息相关。电视摄像记者不能简单地只会使用摄像机,不是仅仅懂得按下摄像机开关就够了,在整个新闻素材的采集中,电视摄像记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闻讲求时效性,电视新闻更加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尽可能少的素材,表达尽可能多的内涵,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而这一切都对电视摄像记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也更为全面地要求。

(一)政治素质

作为电视摄像记者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政治修养,一般包括政治方向、立场、观点、纪律、政治责任感、敏锐性、鉴别力、洞察力等政治内容。电视摄像记者在录制新闻素材时心中要有全局观念、大局意识。要有意识地在工作中学会高瞻远瞩,把握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洞察政治风云、分辨大是大非。从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履职为民,为人民而书写。电视摄像记者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在我们追求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要不断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

(二)理论素质

电视新闻最重要的表达途径是画面,新闻画面是影响电视艺术优劣的直接因素。拍摄出优秀的电视画面需要摄像记者具备扎实的摄像基本功。摄像并不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不是简单的拍摄画面。摄像记者同样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阅读与新闻摄像相关的书籍,不仅需要提高自己对镜头、场景的运用和把控能力,更需要全面了解摄像机结构和各项技术性能,在不同的环境中拍摄出颜色饱满,层次鲜明的画面。这就要求电视摄像记者不能完全依赖摄像机厂家提供的自动指标进行拍摄,就如同使用傻瓜照相机一样,其色彩饱和度、画面层次、质感、景深、对比度、亮度等,都是在摄像机的各项指标均衡的情况下获得的。因此,在拍摄环境发生变化时,很难拍出较理想的画面效果来,甚至出现画面毛边、拖尾这种较低级的错误。这就要求摄像记者熟悉摄像机的各项指标和参数,当拍摄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及时在头脑中反应出在当前情况下如何调整,最大程度的发挥摄像机的功能,以最饱满、最丰富的画面呈献给观众。

(三)吃苦耐劳的精神

记者是一个“闲不住”的职业,每天都需要东奔西跑,哪里有新闻哪里就会有记者的身影。电视摄像记者尤为如此,不仅要赶赴新闻发生的现场,更要用摄像机把新闻纪录下来呈献给观众。也许新闻是发生在凌晨,也许新闻是发生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也许新闻是发生在灾害发生的第一现场,也许刚刚完成一个新闻的拍摄又紧接着赶赴工作岗位继续下一个任务的拍摄……这对一个电视摄像记者来说可谓家常便饭。吃苦耐劳是对一个电视摄像记者最起码的要求,为了拍摄新闻画面,可能要冒着炎炎酷暑,也可能会在凌冽的寒冬之中,电视摄像记者拍摄新闻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不可能完成任何一部新闻作品。

(四)受众意识

马克思说过:“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呢,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对于电视摄像记者而言,观众就是他们生产的目的。能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电视摄像记者拍摄出来的新闻作品是否具有“生产”价值。在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中,“WHO”就是指受众,电视摄像记者要像商人卖东西一样力争让观众“消费”并认可自己的新闻作品。这就要求电视摄像记者要具有受众意识,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

电视摄像记者除了具备深厚的业务功底外,还要尽力让报道内容贴近群众,贴近百姓。善于在众多的信息中抓住“关键点”,从关心百姓疾苦的角度,选好题,做好新闻报道。具备良好的受众意识,就能消除记者和受众之间的隔阂,从受众的角度,用画面说出受众想说的话,观众就会喜欢你的报道。

(五)创新意识

时代飞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电视摄像记者在拍摄新闻过程中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在进行拍摄之前,摄像记者应该与编辑进行沟通或者对要采访的新闻进行事前的资料准备,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拍摄的框架。但这个框架只是提示摄像记者应该注意拍摄哪几个部分,如何更好通过画面去表现新闻就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传统拍摄思路的基础上求新,求变,以新颖的形式或者镜头的组合变化使新闻生动起来,丰富起来,让新闻在模式化的框架下能够表现出新颖和独到之处。

比如在央视新闻联播中,之前只要新闻中涉及到数字时,一般往往会用压字幕的方式进行表现。随着技术的变化,现在3D动画在新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动画的应用既形象地表现了新闻的内容,又在画面上更加直接,让观众能够一目了然,同时也使得形式更加灵活、丰富,层次更加鲜明。这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把以往枯燥的数字变成形象的动画画面,电视摄像记者也应该从中得到启发,在镜头的拍摄和组合中注意创新,选择能够表现画面丰富内涵和深意的表达方式。

(六)艺术素养

很多媒体从业者认为电视摄像记者就是“体力劳动者”,只需要按着编辑或者文稿的要求把画面拍好就行,没有艺术性可言。实际上在电视新闻的拍摄中,艺术性恰恰是新闻成为作品的重要方面。电视的画面是连续的,动态的,新闻作品不仅仅要求画面的稳定,光线运用的合理。其中还应该在作品中去感染观众。社会新闻的拍摄对抓拍技术要求较高,稍不注意,一个好的画面就会错过。这就要求摄像记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应灵敏,能够在第一时间抓拍到表现新闻内涵的画面。抓拍是一种艺术,但光有抓拍还是不够的,电视摄像记者还应该根据当时的环境,人物的性格,内心活动等等方面去考虑拍摄的手法和表现的形式,是全景还是特写?是仰拍还是俯拍?是选择长焦还是短焦?这都对电视摄像记者的艺术性提出了要求。

电视摄像记者应该在新闻中体现出作品对人的感染力,让观众能够投身其中,以丰富的情感价值吸引读者的关注。所以,电视摄像记者不仅要懂得拍摄的技术,更需要掌握拍摄的艺术,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学习一些构图和艺术方面的知识对摄像会有很大的帮助。

(七)较强的编导意识

记者和编导是媒体工作中两个不同的岗位,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电视摄像在新闻传播的作用可以用“巧妇难作无米之炊”来形容,也就是说电视摄像就是巧妇手中的米,是素材,而巧妇就是编导,当然记者其实也是米,只不过记者是听觉的米,摄像是视觉的米而已。

新闻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不懂编辑的人就不会拍摄”。新闻作品是要把采集来的素材经过编辑加工处理后才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编辑就是把拍摄之美升华,因而电视摄像记者在拍摄时脑中要有编辑意识,抓住主要的重点画面、重点人物的表情,神态和动作等。在拍摄时还要注意运用推拉摇移等动态画面形成衔接。电视摄像记者要充分理解节目的风格、编辑的意图、情节线索和事情的前因后果等等,为电视新闻的编辑提供充足有效的素材,为新闻节目提供制作空间。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媒体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媒体形式也变得丰富起来,这对电视新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电视摄像记者提供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电视摄像记者不仅要掌握摄像的基本技术,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涉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同时还要不怕吃苦,不断培养和强化创新意识、编辑意识,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在广播电视事业中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视觉盛宴。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