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特点
如果我们把知乎看作是一个新大陆,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块儿新大陆上的物种类别繁多,每一类物种为了适应环境、为了生存而繁衍不息,既各自独立又完整统一、有机的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正印证了麦克卢汉说过的“电子时代一个主要的侧面是:它确立的全球网络颇具中枢神经系统的性质。”①知乎的知识积累过程是非线性的,给出的解答具有多维度的基础,同时知乎的演化发展是动态的,与一般的真理相比,不存在真理那般的唯一性,整个体系的机制也是不断进化。无数人的思想、知识、阅历、智慧在知乎上汇集,摩擦和共鸣,最终产生了强大的整合传播效应。
通过IT技术员刘津伟所写的脚本,截至2015年3月2日,从知乎的根话题开始,把所有的话题全部列出来,一共是344150个话题。②
1、信息来源的多维
知乎的整个流程可以简单概括为:观而思,思而动,动而问,问而答,答而得,得而赞。信息发布者的往往不限定于一个特定的行业或是特定的人群,其信息的发布视角多维,从多学科、多立场、多角度出发,以确保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更全面完整、翔实。
以上热榜的“如何评价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为例:提问者在提问时较为严密,分别通过超链接的方式给出了《穹顶之下》宣传片、视频专题、优酷正片,截止2015年3月3日,对于该问题的关注人数为35623人,回答人数2052人,回答的人中有环保局职员、医生、华人环境学者、气象学博士后还包括全职妈妈等,这些人所设计的学科较多,每一个回答者通过自己的经历、知识,从不同的侧重点出发,多角度的诠释问题。有些回答者对《穹顶之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有些意见则相左。在同一个问题区里,大家可以有不同的声音,以更多的维度对问题进行阐述。
2、信息内容的客观
信息内容发布的客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作为一个社会人,在正常交往中多少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在知乎里回答问题者,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看待问题多会站在客观的角度,同时码字的过程也是一个冷静思考的过程,回答者往往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冷静,尽量减少主观的臆断和猜测,不受情绪的干扰。真理不是被证明出来的,而是被启示出来的,所以在知乎里的信息里,最有价值的地方,不是仅单纯的分享知识,更多的是分享各自真实的生活体验。四个较为明显的的表现:其一、结合自身经理谈感悟。其二、引今据典佐证论点。其三、结合理论实践经验讲知识。其四、分析题主问题塑三观。在知乎上,信息发布时、点评讨论时都有负责的心态,以“我的行为可能会对后来者判断造成影响”为前提来行事。
3、信息结果的分享
信息来源、信息内容、信息点评等全部公开,分享给全部个体。知乎上,用户可以寻找优秀的资源,关注相关领域的高质量回答,从中汲取知识,在知乎回答中,由于其信息完全公开,有各类的推荐书单、网址链接、领路专家,用户在使用知乎的过程中,在一个界面可以跳转到另一个界面,去了解和关注更多的内容。知乎建筑了一个高质量群体分享知识经验的社区,这就决定了知识的分享与阅读者的关系偏于等价而公平。在知乎上,可以互动,可以对知识点进行讨论,可以点赞,让好的回答被更多人看到。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