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中国民歌选秀型真人秀节目的现状与前景

作者:高枫来源:《视听》日期:2015-12-05人气:1279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真人秀节目“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展示思想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①在这种背景下,民歌选秀型真人秀节目(以下简称为“民歌选秀节目”)由于宣扬时代“正能量”,受到观众和业内的好评。但相对于依靠“明星效应”的歌唱选秀型真人秀节目,民歌选秀节目的竞争力相形见绌,“叫好不叫座”。

    本文将选取国内三档民歌选秀节目作为研究案例,即《中国红歌会》《中国藏歌会》和《一声所爱·大地飞歌》,通过分析民歌选秀节目的传播优势与发展瓶颈,阐释此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并预测其发展前景,并就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提出建议。

一、民歌选秀节目的节目分析

    民歌选秀节目顺应了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又立足于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明显的传播优势。然而,国内的民歌选秀节目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发展瓶颈。

(一)传播优势

1.精准的受众与市场定位

    民歌选秀节目另辟蹊径,将受众定位为中老年观众及部分爱好民歌的青年观众。依托各地的文化历史资源,紧贴时代主旋律,是此类节目的最大优势。如,依托革命老区丰富的革命资源和“红色文化”,借纪念长征胜利70 周年之机,《中国红歌会》得到了中宣部和广电总局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在广电总局大力整顿电视选秀节目的背景下,《中国红歌会》成为唯一一个连续五年可在黄金时段播出并且进行现场直播的选秀节目。②而《一声所爱·大地飞歌》(以下简称“《一声》”)则依托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③将广西少数民族的“歌海”资源与现代编曲、通俗唱法相结合,掀起了一股“新民歌”的热潮。《中国藏歌会》依托“中国爱”口号,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真善美”“励志”精神。④

2.适度的名人效应

    现代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拓宽民歌选秀节目的知名度,显得尤为重要。“名人效应”不失为一种迅速积累观众群、制造话题和影响力的有效策略。这里的“名人”不仅仅指的是演艺明星,还包括民歌领域的学术泰斗。如,《中国藏歌会》第一季就邀请了泰斗级音乐人闫肃、流行音乐先锋郭峰、藏歌歌王容中尔甲和影视花旦小宋佳、于娜担任评委。评委涉及的面广,既保证了民歌选秀节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又迅速积累了一批忠实观众。

3.丰富多样的传播策略

    民歌选秀节目的另一优势在于可在黄金时段播出。2011年《中国红歌会》的播出时间为19:35至21:35。但并非所有的民歌选秀节目都可以完整地“占据”黄金时段,《中国藏歌会》的播出时间为周日晚22:30分。

    错峰播出也是重要的传播策略。《一声》在于有意避开同类型节目的锋芒,没有选择综艺节目扎堆的周六日晚间时段,而是选择在平日时段。同时,其他歌唱选秀型节目大多选择在每年的5月至7月播出,而《一声》则选择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播出,这样保证了节目的收视率。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丰富的传播策略,如以直播取代录播、听音盲选、巧用多媒体互动等。三档节目中,《中国红歌会》是唯一全程采用直播的节目,旨在“把真实的现场情景通过电视传播给观众”。⑤而《一声》最大的噱头在于“听音盲选”,只有选手的歌声打动了60%的大众评审,⑥才能晋级。《中国藏歌会》则巧用新媒体与观众互动,既有微博、短信等立体媒介,又有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介。⑦

(二)发展瓶颈

    虽然民歌选秀节目有传播优势,但其节目的竞争力尤显不足,部分节目甚至遭遇停播。2013年,广电总局下令停播《中国红歌会》。而《一声》在经历2012年、2013年的“辉煌”后,被迫“转型”,已不见当年的风采。《中国藏歌会》仅播出三季,自2012年后“销声匿迹”。民歌选秀节目难以为继,症结出在核心竞争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全国的市场份额较低

    从空间上说,民歌选秀节目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多局限在主创的省份。以2012年的《一声》为例,节目在全国35个城市的市场竞争力不尽相同,如表1所示,南宁本地的市场份额高达10.815%,但在其他的34个城市中,市场份额超过1%的仅有3个,其中,杭州最高,为2.272%;介乎于0.5%至1%之间的城市有9个;在0.5%以下的城市有22个,其中,长沙最低,仅为0.080%。⑧ 

表1  2012-2013年《一声所爱·大地飞歌》总决选全国35城市市场份额统计

年份

周天

南宁市场份额%

广西市场份额%

全国市场份额%

31省级卫视排名

2012

周二/周五

10.815

--

0.739

15

2013

周三

10.425

4.945

1.180

11

数据来源:整理自2012-2013年央视索福瑞收视率数据。

2.节目热度和关注度较低

    从横向对比,相比其他的歌唱选秀型真人秀节目,民歌选秀节目的热度相形见绌。从表2可知,两者热度和关注度相差甚远,民歌选秀节目尚不具备与其他通俗歌唱选秀节目竞争的实力。当然,民歌选秀节目的主要受众是中老观众,这部分观众对社交媒体的黏度较低,这就能解释民歌选秀节目在社交媒体上热度较低的原因。

表2         5档节目的搜索引擎词条以及新浪微博粉丝量统计

 

百度词条

Google词条

新浪微博粉丝

一声所爱·大地飞歌

85,800

491,000

104,760

中国藏歌会

13,600

240,000

65,414

中国红歌会

59,900

1,110,000

407,220

我是歌手

5,100,000

7,130,000

2,809,414

中国好声音

6,990,000

8,210,000

2,030,007

数据来源:截至2015年08月21日14时的网络数据。

3.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不足

    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民歌选秀节目的创新力度不足。所宣传的“新”,也存在一定程度上抄袭和生搬硬套的嫌疑。从形式上说,《一声》盲听评选的“魔轮”,本质上与《中国好声音》的“导师转椅”无异。从内容上说,《一声》大打“新民歌”的宣传牌,但不少观众质疑,“没有听到多少民歌,有点名不符实”,甚至大呼“忽悠”。⑨学者在评述《中国红歌会》时,也认为即使像《超级女声》这类造星选秀节目,也可以大打“红歌”的噱头,因此,光凭“红歌”,依然难逃节目同质化的命运。⑩可见,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不足,是中国大部分民歌选秀节目的通病。

4.与商业营销结合不紧密

    打造一档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经费成为节目运营的一大重点难点。如,2012年《一声》的项目制作投入高达 3,500多万元,演播厅改造经费一项就高达1,200万元,涉及的制作团队逾百人。⑪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如果后期的商业营销没有跟上,节目必定难以为继。然由于歌曲多为翻唱,涉及到版权的问题,节目无法形成产品,遑论周边产业。如果仅靠广告支撑,节目的资金渠道单一,财务可靠性十分脆弱。由于版权的限制,无法与商业营销整合,节目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也出现在《中国红歌会》和《中国藏歌会》的节目运营中。

二、民歌选秀节目的发展前景与出路

    那么,民歌选秀节目在中国究竟有无发展前景?如果有,民歌选秀节目的出路又在何方?富有生命力的电视节目,必定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符合当代的核心价值观。而那些仅凭“明星效应”吸引眼球、哗众取宠的节目,将迅速为人所淡忘。因此,民歌选秀节目依托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内涵,体现社会“正能量”,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但如果民歌选秀节目的前景光明,这将如何解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国内的民歌选秀节目发展不畅的原因在于偏离了此类节目赖以生存的土壤:弘扬时代正能量。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红歌会》,它被叫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档节目越来越偏离其经典崇高的初衷,成了越来越侧重于时尚的选秀”。⑫

    因此,发展民歌选秀节目,首先必须坚持“正能量”“主旋律”的大方向,办有思想内涵、有文化根基、有凝聚力的民歌选秀节目。比如,《中国藏歌会》立足于本土丰富的藏族文化,极力还原选秀节目的纯净度,被誉为“最纯洁的选秀”。

    其次,必须提高节目的核心竞争力。第一,需要提高节目的影响力,这需要精准的受众定位与良好的传播策略。民歌选秀节目的受众主要是中老年人群,因此,在制定传播策略时,必须充分考虑中老年人的特性,比如,由于使用网络的中老年人比例较低,应适当降低立体媒介的宣传力度,转向平面媒体。第二,必须在节目内容和形式创新上下功夫,不仅是借鉴,更需要根据民歌的特征,创制一套新的运营模式。第三,必须突破版权的限制,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为节目提供稳定持续的资金来源。

小结

    中国有适合民歌选秀节目发展的土壤,有一大批民歌爱好者,民歌选秀节目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中国民歌选秀节目的发展仍然道阻且长,应坚持弘扬“正能量”的初衷,通过调整传播策略、增强创新力度和加强与商业营销的结合,提高民歌选秀节目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方能在竞争激烈的真人秀节目中,获得民歌选秀节目的一席之地。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