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施-教育论文
所谓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校园文化的持有,不是要每一个生活在其间的人知道和明白,更重要的是以此为生活的向导,把校园文化信仰化,才能够从根本上形成良好的做人处事的原则。也就是说,这里面的每一个人,不是被动地执行,而是将其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坚毅、进取、包容、谦逊”就是我们的信仰,重要的,院前处治黄金时间的30分钟甚至10分钟是最为重要的,这就有赖于用人单位。如果只是依靠外部力量,等他赶到现场的时候时间往往就错过了。所以比较成功或者把人能够救治过来的就是现场有比较有效的救治,不管是主动采取的还是无意识采取的。气体导致中毒的时候,应该最大可能在短时间内将中毒的患者脱离中毒现场,防止有毒化学物质进一步进入体内。然后移置到控制新鲜的场所,如果应急医疗救治设备可以进行吸氧,进行救治的人必须带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首先必须你自己带好的情况才能救别人。救治上来以后比较重要的是维持生命体征,如果他呼吸心跳没有了,应该做心脑复苏术、心肺复苏术。不要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因为硫化氢本身也是有毒的气体,有可能在做人工呼吸的时候发生意外。
这只是发生事故对患者的处治,具体到作业的时候应该怎么样预防,首先是工艺革新,最好是机械化、自动化的设备。尤其是在石化行业,脱硫设备。还有密闭,防止人员和硫化氢发生接触。在日常检维修的过程中要注意管线的防腐,进驻这些场所必须有通风排毒的措施。对于有可能发生硫化氢逸散的场所要有检测报警装置,在石化或者工作场所比较固定的地方必须要求,甚至要建立气防站,多大面积、进口风怎么样设计,要依据作业场所的人数来确定。作业过程中,所有的作业人员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作业过程中要接触到硫化氢。要严格按照岗位的操作规程,同时在相关场所要有警示标志。在整个作业过程中要保证有有效的通风设施,同时也要对它进行维护。劳动者要带便携式的检测报警设备,在水处理过程中可能都是要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是呼吸防护用品,如果是极高浓度的,不管用滤管式,还是用供气式的眼睛也应该戴红外镜,防止高浓度硫化氢对眼结膜、角膜的损伤。便捷式的报警,安全施工的设施,安全绳同样重要。如果进入比较危险的场所工作,作业工人如果配备了一个有效的、合格的安全绳,他发生事故外面看到的人就不必进入到作业场所,直接把他提升上来就可以,会很快的采取一些救治的措施,也会防止其他人员继发性的中毒。所有设备的个人防护用品要注意它的维护、保养,因为任何一个设备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离不开日常的保养,另外本身也有它的自己的生命周期,到期之后必须更换,不允许超龄使用。发生事故的时候,利用超期的个人防护用品,有可能起不到个人防护作用。
还有特殊作业场所的防护,本文中毒数据里面,基本都是在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并不是说是封闭的,是受限空间或者局限空间,是一个通风不良的,一个正常生产活动的空间,可能是因为检修、维修会进去的一个有限的空间。硫化氢发生的死亡病例中8796都是发生在密闭空间里的。在重庆也是如此,中毒死亡9096是发生在密闭空间的。
我们国家有《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这里面有非常详细的要求,如果每个用人单位严格的按照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密闭空间中发生的职业伤害事件。水处理作业进入密闭空间应该是作为准入制度,要随时了解作业人员在密闭空间的状态,如果作业人员发生了任何不适的症状可以报告给监护人员。即便不是作业人员给他的信息,而他发现作业人员受到危害了,这时候也应该赶快把情况传报给应急救援人员。监护人员是不应该进入到密闭空间进行救援工作的,这个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经过培训的应急人员开展,他可能有个人防护用品,同时又有能力把这个人救上来。如果作业用人单位把这三类人员规定定牢,各司其职,发生恶性硫化氢中毒死亡的事件应该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对于比较正规的用人单位来说这个问题都不是太大,关键问题出现在一些流动人口,有的个别的施工单位没有认识到相关工作存在职业危害,只认为清淤工作只是脏、苦、累的活,随便找马路民工让他们工作,一旦发生中毒事件以后往往都是比较严重的,会有人员生命死亡的事件,往往不仅仅是一个人,连带多人比较严重的恶性事故。所以,建议持证上岗。作者简介:刘青琼,女,1977—,重庆人,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实践与技术。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这里面的哪一个方面,不是我们理想意义上的人生境界?问题是,境界的取得,不是“我知道,我明白”的浅层次理解与认同,只有把它当做自己人生的信仰,内在的东西才能化为外在的动力,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这种校园文化的作用才真正凸显了它的巨大价值。
二、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决定性作用
胡适在他的《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一文中提到:中学生的修养应注重两点,一是工具的求得,包括了语言文字和科学的基本知识;第二点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这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中学生是定型的阶段,这个时期与其注重治学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这里,我认为应该是分为两个梯级,第一个梯级是行为上的好习惯,这个应该是在小学阶段便完成;第二个更为高级的梯级,是思想上的好习惯的养成,亦即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当在中学阶段完成,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到了中学是很难跟上进步的队伍的;一个中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思想习惯,他的前途基本上算完了。
由此可见,良好习惯的形成,在中小学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立志学习不是最终目标,成为一个社会上有用的人才,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幸福的基础,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三、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训练
是不是我们强调了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把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讲给他们听,或者是形成规则来约束他就可以了?远远不是这样,人性是复杂的,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学生,他的行为能力在大多数时候难以自控。因此,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难的,跟进的过程,也就是说,不光要求了他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还要对其进行行为上的训练。就如礼仪,光讲给他如何礼貌地、规范地待人接物是不行的,要训练他,让他多次模仿,模仿训练得多了,这种要求就成为了他的习惯,自然而然地去执行,就像人要走路就必须站立起来,四肢分开,再不像是猿人时期的四肢同时着地做爬行状了。
训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举办活动,可以讲座模仿,可以强制执行,还要有控制机制,检查评比机制……必要的时候,是强制执行的。教师的跟进作用不可忽视,他就像演练场上的教官,我讲给你怎样做了,还要看着你认真去做,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要多遍,直到完全掌握为止。上课时候不能随便讲话,就不能随便讲,作业要当成作品一样完成,就要当成作品一样检查评价,做不到,就要受批评,就要重新来做,这就像吃饭前必要洗手一样,它是一种卫生习惯,不是非要以你的心意来变动的。胡适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就是要你不要空谈,只需去研究具体问题的解决法,想办法解决你面临的问题,才可能一步步地实现你的理想,不解决,理想就永远是空想。
自习课是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方式,能上好自习课的学生,实际上已经过了良好习惯的门槛,他能够把条条框框的东西化为内在的精神实质、行为指南,自然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最佳学习方法,在自觉的状态下投入研究性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不容置疑的,任何时候,精神的东西加上良好的习惯因素,都是人成功的秘诀。
四、和谐有效的竞争
山海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的行为与思想品质的合理相容问题。“坚毅、进取”一一是要我们拥有这样的品质,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如山般岿然不动,那是有着坚强毅力的人,正是要用这样的毅力去做事才能有所收获;“包容、谦逊”一一是让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注意方法和他人的利益,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努力,首先就是能够和谐相处,包容与自己不相契合的人或物,但这个包容与和谐绝不是没原则的,应该是积极意义上的包容与和谐,立场坚定下的包容与和谐。如果只有和谐,没有竞争,创新就成为空谈。成为一个社会人,应当是了解现今社会的需求,并朝着它去努力。有效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挖掘出人的最大潜力,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创新的最有效方法是竞争,因为要取胜,所以就会想尽一切方法地求得与他人不同的方面,以其独到之处,脱颖而出。山海文化的机制,包含了在竞争中求生存的理念,我们把这一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就会有进步,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在合作中实现人的和谐,在自主中发挥出自身的潜力。教师就会有动力,在研究中进步,在竞争中体验成功。古有“盂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今有“与比自己优秀之人交朋友”的时尚,事实正是这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一个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学到不少东西,自己也会一天天进步;跟一个落后的人在一起,慢慢地你也会落后,厌世悲观,凡事发牢騷,影响了环境,败坏了心情,不是在要求进步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而是在不停的牢騷中走向灭亡。
没有创新的学生是死学的学生,他的人生不会有闪光的亮点,没有创新的学校也不具有竞争的抗体,外界稍一变化,它可能就要乱了马脚。重视和谐,重视在竞争中有所发现与创新,应该是教育教学获得新生的源泉与动力所在。五、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文化的作用究竟起到了作用与否,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在经过了长期的训练之后,是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与反馈的,这样才不至于中间出现脱节的链条,影响全盘工作。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是一个深入细致的过程,不是只看表面现象就能作出结论的,应该是确凿的数据结合教育规律,结合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综合评判,这里也包括了对学生的评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一两次文化课的成绩,还应当有平时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他是否仅仅是考分高的学生?集体活动时能否起表率作用,能否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能否在学习与活动中有新的发现,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否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多的有成效的工作?是否注意了合作与分工,是否体现了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夸大事实的,还是谦虚包容的?
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既要明察秋毫,又要公平合理,还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不能以印象判断,更不能道听途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避免因一次的偏误,影响到以后的工作,使得整个评价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
校园文化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实施,以上所谈的几个方面既是并列的关系,同时也是递进的关系,它们相融相生,共同为实现校园文化的最大化、最有效化服务。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