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说《大地》中的民族特性和道德枷锁
小说《大地》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的代表作。赛珍珠(1892-1973,Pearl S. Buck)原名为珀尔·布克,是美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1892年出生于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在很小的时候就随着传教的父母来到中国,她在中国一共生活了近40年,她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都是在我国南方镇江度过的,以此赛珍珠将镇江视为她的“中国故乡”。1922年赛珍珠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1923年发表了处女作《也在中国》,至此之后便笔耕不辍,代表作品有《大地三部曲》、《一个中国女子的话》、《东风·西风》、《流亡者》、《帝国女性》、《北京来信》等,其中的《大地三部曲》瑞典皇家学院誉为对中国农村生活”具有“史诗般描述”的作品,三部曲分别为《大地》、《儿子》、《分家》,在这三部作品中,赛珍珠用自己独特的笔法和同情的笔触向读者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彻底颠覆了西方人思想中的农民形象。在她的笔下我们看不到卑鄙下流、佝偻其形、非奸即盗的形象,而是将中国农民最真实的形象和生活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笔下中国农民的形象并不是完美的,我们依然可以在她的诉说中看到农民自身存在的弱点与陋习,但是这些形象却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人类普遍具有的人性光辉。1932年赛珍珠凭借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获得了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凭借《大地三部曲》、《异邦客》、《东风·西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因此成为当时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小说《大地》可以说是赛珍珠最负盛名的作品,本文就将以此为切入点,试分析小说中蕴含的民族特性与道德枷锁。
一、恋土情结
土地在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说,因为土地一直都是人们懒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对中国的农民来说,因此中国农民的骨子里都有一种恋土情结,这种情结在在不断的发展过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农民在精神上的支柱,并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成为了一种民族特性。
首选,土地是一种财富。无论是在东方或者是西方,土地一直是财富来源的根本,进而土地成为了人们生活生存的物质基础。小说《大地》中的王龙更是将土地视为其生命中最大的财富,在王龙的眼中,强盗、小偷可以将他所有的钱财抢走或者偷走,但是土地他们是偷不去抢不去的,土地是唯一不会改变的且永恒存在的财富,因此我们看到,即使王龙一家南下去乞讨,他也坚决不卖掉自己的土地,他觉得只要自己的土地在哪里,他的生活就有着无限的希望。王龙在一次哄抢之中因为浑水摸鱼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我们看到他立刻返回到老家并购买了许多的田地,当他看到土地的时候,全身就充满了干劲且充斥着无限的力量。王龙在妻子阿兰的帮助下不断地在这片土地上进行耕耘,经过不懈的努力,王龙收获了七年的丰收,在这七年之中王龙由一个落魄的农民摇身变为了一个有钱的大地主,王龙知道,他此时的财富都是土地给他的恩赐,没有土地他不可能有今天,因此我们看到王龙对土地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爱恋,他的血肉已经早已与土地的血肉融为一体。
其次,土地是一种信仰。在小说《大地》中我们可以在王龙的家里看到许多关于土地的意象,他们家的房子是用从地里挖出来的土建造的,房子上用的麦秆也是地里种出来的,厨房里的灶台也是爷爷当年用田地里的泥土葺起来的,除此之外,我们看到王龙一直拜祭烦人土地公与土地婆也是用自家泥土筑成的,而且还对其精心装饰,给他们都穿上了用红纸和金纸做的衣服,并且为他们还搭建了一座土地庙,希望它们可以保佑每年都风调雨顺。除此之外,每当遇到结婚、生子等重要事情的时候王龙都需要去拜祭土地神,王龙对土地神的迷信于崇拜实质上都是源于他对土地的的信仰。除了击败土地神之外,王龙本人与父亲、妻子在死后都埋在了自家的田地里,可以看出王龙就是死也要与自己的土地连在一起并与之融合,这更加地表现出了他对土地有着一种宗教般虔诚的信仰。
二、家庭观念
家的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你要的位置,可以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深入骨髓的思想观念,特地是在传统观念浓厚的农村,因此赛珍珠选择了农村、农民最为自己的表现对象,进而让我们更真实地了解我们民族的特性。
首先,安土重迁的观念。安土重迁的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而不愿意随便迁离,这种观念可以说是所有中国人内在的一种传统气质,因为每一个人都想找到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在农村的传统观念之中,小说《大地》中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思想观念。王龙一家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逃到南方避难,但是王龙心中一心的想回到老家,因此他并没有卖掉在老家的田地,所以故乡一直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在回到了故乡之后,王龙又恢复了往日的精神,他努力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劳耕耘,希望可以以此发家致富。王龙并没有什么远见的思想意识,他只想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最原始的耕作方式,这种封闭状态的生活方式在他的眼里就是一种田园童话般的童话境界,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家的观念,他不希望离开这里,也根本不会离开这里,所以他死后都将自己埋葬在自己家的田地里,这不仅是恋土情结的表现,同时也是安土重迁的一种表现。
其次,勤劳持家的观念。小说《大地》中勤劳持家的观念主要表现在女主人公阿兰身上。小说中的阿兰原来是一大户人家的佣人,她虽然沉迷寡言,但是且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看到阿兰在刚生完孩子之后就和王龙一起下地干活,根本没有顾忌自己的身体状况,在他们南下逃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王龙根本不会乞讨,而是阿兰领着孩子进行乞讨,在王龙获得意外之财回家后一直也是靠着阿兰的帮助一步一步富裕起来的,如果没有阿兰,王龙能不能富裕还是一个未知数。阿兰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位传统的农村女性,在嫁给王龙之后,她就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全心全意的维持着属于自己的家,因为家一直是阿兰最需要也最想得到的,阿兰从小就没有父母没有家,在做佣人之前一直过着沿街乞讨的生活,因此她的内心深处对家有一种特别的渴望,所以阿兰一直勤劳持家,她为这个家付出了许多,但是并没有享受过任何幸福。赛珍珠并没有给阿兰过多的笔墨,但是我们在非浓墨重彩之间却看到了一个勤俭持家朴实无华的妇女形象。
三、沉重的道德枷锁
赛珍珠的《大地》描绘出了中国农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在她的描绘中我们一方面看到了中国农民勤劳坚韧的一面,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压在他们身上沉重的道德枷锁,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无知麻木、落后腐朽的一面,这方面才是我们应该正视的一面。
首先,道德枷锁体现在浓厚的封建思想。小说中的王龙本质上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形象,这是因为他的骨子里还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思想,这种思想一直作为道德枷锁压抑着他与他的生活。当别人让王龙剪掉辫子的时候,他却因为没有他爹的命令而不敢剪,他还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妻子生孩子的时候他只关心是男是女,并没有真心地体恤一下自己的妻子,有了儿子之后又担心他是不是天上的灾星,所以赶快到土地庙进行拜祭。在成为富有的地主之后,他就开始嫌弃自己的妻子阿兰,并娶荷花作为自己的小妾,并且为了讨荷花的欢心,他开始刷牙、涂发蜡,非常重视自己的个人形象,为此他还剪掉了长辫子,在不断的挥霍享受中将自己的结发妻子零落在一边,此时的王龙已经忘记了他原有的身份,但他的背后却是一片空虚与虚无。通过王龙的形象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身上凝结浓厚的封建思想与传统印记,他一直被这些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所禁锢,但在禁锢中我们也看到了他强烈的生命力。
其次,道德枷锁体现在浓厚的父权思想。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父权统治下的社会,在父权的统治中,女性的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小说中的阿兰就一直处于这样的枷锁之中。阿兰在生活中其实对这种父权统治进行了反抗,我们看到阿兰一直顽强的生活着,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兰的勇敢、聪明、勤奋、顽强,在实际的生活中,阿兰扮演着王龙更加重要的地位,她比王龙更加的聪明、顽强、勇敢,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她存在的价值以及向我们展示出了作为女性背后蕴藏着的强大力量,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阿兰所做的这些反抗实际上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她并没有想从根本上反对父权专治以及男性的统治地位,所以她还是一直生活在父权的道德枷锁之中,她的反抗在总体上来说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综上,赛珍珠在《大地》中并没有大量的描写中国农民的无知与愚昧,而是将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顽强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西方人面前,从而使得西方人对中国人有了更深得到认识与了解,在根本上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