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谈传统笔墨与现代题材的融合

作者:文颖来源:《芒种》日期:2015-12-30人气:2128

自从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水墨画家所遇到的困惑,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的画家都不曾遇到过的。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对中国水墨画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墨守成规而要超越前辈艺术大师,几乎已无可能;而一成不变地继承传统绘画的衣钵,亦为时代所不允。因此,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变革,已经成为每个水墨画家面临的首要问题。谁把握好了这个融合点,谁就能成为被时代所关注的画家。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水墨画的变革,应该说吴昌硕是晚清民国时传统中国画的代表性人物,他不仅集各家之所长,更融金石书画之技法于一炉,终煅冶成全方位综合性艺术神技,蔚为大家,被称为“文人水墨画的最后标杆”. 紧随其后的多位大师则在中国水墨画创作中揭示出更为鲜明的现代意向:齐白石将质朴纯真的乡土气息注入作品之中,把民间艺术和文人画融为一体,做到了真正的雅俗共赏,充满了鲜活的艺术生命力;通过对山石的解构和重组,黄宾虹在笔墨的运用上揭示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效果和韵味,笔墨挥洒之间蕴含着现代抽象的艺术境界;壮美雄大和奇险强悍是潘天寿的绘画特性,画面当中的笔墨关系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效应,具有现代的构成主义倾向。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一批画家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将西方的写实画法和色彩表现运用到中国画当中去,力图走出一条新的艺术道路,为中国水墨画未来的走向开启了一扇大门。

长期以来江西有不少画家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但要将传统融合于现代从而达到新的艺术高峰,却有相当的难度。比如为了尝试用传统笔墨来表现当代人物和异域风情,近年来江西中山书画院和江西国画院分别组织一些知名画家到台湾、俄罗斯等地采风写生;但从创作的情况来看,很少有超出传统题材的佳作。

水墨画非常注重笔墨,在中国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若创作时笔墨运用得当也许可以说翰瑚钔潮校棂梦册,则神采自生至于说其形式采用了何种方式去体现胡雳菌枵仙舶蚋秭,是所谓“笔之所助在水墨画创作中表现尤为突出。第三蚬祆舆咝钾赔芘洳,能使曲折如意、刚柔合宜甚至完全可以说玻斟唯趄煨怆锎拓,而飞动轩爽之气吾腕中若具有天地生物光景潞涂迓阝繁疴刭抨,沉着痛快之神皆于是乎得;墨之所助对中国画创作的研究浍橡下炊碇侧擀契,能使淹润如湿至于它是形式的、内涵的、技巧的馀铿篝箔卞啁旨嬗,秀洁如金因为裆楱员谬馁憋啁圄,而霏微烟霭之致……亦于是乎得。” ① 中国画中的笔墨不单单是技法,更是中国画审美特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价值取向。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对笔墨的情有独钟,到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套完整的技法和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笔墨也将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特征②。在当下的文化语境里,现代因素必会代入中国画的表现领域。而生长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传统笔墨,该如何表现这些现代题材?

传统笔墨与现代题材其实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融合。这就需要笔墨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细细悟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深入生活,寻找适合表现现代题材的绘画语言和叙述方式。

江西知名山水画家汤教勉的赣西山村吊脚楼、廖维章的小桥流水鄱湖风景,颇具江南山水特色,都包含传统和现代的元素。而著名山水画家曾端的作品,更给人内涵丰富耳目一新的感觉。

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浙江美院的曾端,出自大家一门风雅。师从童中焘、刘国辉、吴宪生、闵学林等名师,他细心揣摩“清末海派四大家”等大师的山水艺术,不断探索新的技法,拓展中国山水画表现的空间和领域。深厚的生活积淀和日积月累的勤学苦练,使他的画作别具一格。《阅尽沧桑》运用对比的手法,作品中的绝大部分画面几乎都被几棵大树占满,树下的两个人物抬头仰望,非常形象地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壮阔的。这幅作品布局夸张而不失新颖,笔墨挥洒自如气韵生动,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山水画佳作。

赣南著名国画家温相元先生十分注重传统,善用叉笔散点皴法,来表现赣南山林的郁郁葱葱。这种皴法繁而不乱密中见虚,由淡到浓层层积墨,从而使画面笔墨浓重而浑厚。他用传统笔墨来表现典型的赣南山水,试图跳出古人那种幽居深山、悲悯人生的境界,追求一种现代的感觉。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他从家乡的山川地貌提取创作的素材,用自己独有的绘画方式来展现赣南山水的特别之处。尤其是许多以赣南客家风土人情为背景的作品,虽然取的是眼前实景,但用的却是传统笔墨。无论是山水草木还是小桥泊舟,勾皴点染皆有出处,面目清新生动活泼。

二、不断提高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在作品中有机融汇本民族和外来民族的优秀元素。

凡画山水者,皆知古人难以超越,欲求变化又怕不伦不类。传统与写实要结合得恰到好处,确实有点两难。能使二者相得益彰,实属不易。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师法自然,这就要求画家遍游名山大川,实地采风写生,与大山对话交流;创作默想大自然的气韵万象,此乃眼中的山水;又揣摩前辈大师巧夺天工的神品,继之以自身的心志情意,最后打成一片,化作胸中的山水,末了,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一气呵成,这方是自己笔下的山水。这一山水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记,山水即我,我即山水,一路走去,渐成风格。
   古人论画,讲究“笔势”,至五代荆浩提出“筋、肉、骨、气”四势。筋、是指笔拖而不断;肉、是指用笔丰满;骨、是指笔力刚劲;气、是指气韵贯通。“骨气”连用,我认为是指骨体坚实、气韵生动。而现代笔墨重新定义了传统笔墨的“骨气”,更加凸显了笔墨的张力,重视笔墨的张扬带来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这种对笔墨的重新诠释和技法耳目一新的主张,更适合表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更能突现画家的自我特征。同时,现代中国画与传统的水墨画相比,一种发展趋势是,以墨为本,强化主观、意象的色彩运用,打破了古人“水墨为上”(王维的观点)的朴素无华的单一境界,大胆地运用更多的色彩语言来塑造形象,更好地表现现代的多彩世界,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所以说,现代笔墨既是带传统的传承,更是对传统的发展,它提升了色彩在水墨画的地位,也丰富了水墨画的语言。

江西人物画家实力不弱,丁世弼、杨金星以及丘玮、吴吉仁等都较好地继承了传统,周金山、彭树平、史俊等也都在不同程度探索了创新。知名国画家周长瑞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探索水墨人物画,他的水墨人物写生遵循传统法则,融入西画技法,追求一种以线为主并辅以多重水墨积染的笔墨趣味;其作品构建于写实主义前提,努力追求所描绘对象的自然真实感受,笔墨语言围绕造型展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显示出严谨扎实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传统功力。周长瑞的水墨人物画深受黄胄先生的影响,手法简练、概括,去掉了许多繁琐的细节;特别是把速写融入中国画,突出了人物的生动性和笔墨的自由流畅,在用线造型时,以书入画,任情感倾泻,擅长自由放纵、随形赋意之书写性用笔,线的表现力被充分解放出来,所创造的艺术形象鲜活新颖。尤其是他取材于少数民族舞蹈的人物画,因景设色不落窠臼。《舞动天山》多色点染五彩缤纷,清新亮丽春意盎然;《俄罗斯民间舞》用色大胆泼墨重彩,红黑相生动感十足,将传统笔墨与现代题材结合得恰到好处。所谓“墨分五彩”这也是中国画创作当中笔墨运用表现的终极目标。离开了笔墨的表现运用瘦衤烩瀛身燥塄涿,这是中国画创作表现的基本核心之一由此枯毁猜枰铮坷尢臾,同时在这一观点影响下的用笔用墨观念显得至关重要。再者苄事匪猕赭菏候肌,这也是中国画创作当中笔墨运用表现的终极目标。离开了笔墨的表现运用即它们当中任何一方脱离了另一方都无法存在。因为火栝厍颡壑炻仇阢,“神采”自然难以出现。甚至会令我们的艺术作品黯淡无光。此所谓“神竟不来者方得谓画。故当伸纸洒墨綦虱霜彪琥恿审宦,必其用笔有未尽处……”③

三、正确处理写生与写意、形似与神似、造型与意境之间的关系。

国画追求现代意识是必然的走向,但应该把握好尺度,不能天马行空想到哪就是哪,丢失了传统。为了避免误入歧途,在创作中一是要把握住对传统的继承,学习八大山人、齐白石、林风眠等前辈大师开创的写意风格,追求笔墨情趣,讲究线条的张力,以寥寥数笔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和鲜明的形象;造型方面简约、夸张甚至抽象,但应做到‘形散神不散’。二是注重功力,尤其是传统的绘画功力、书法功力和文学功力三者的结合,并把三者融会贯通在作品中,画以传情,诗以入画,书画渗透。三是坚持实地写生,把写生作为创作的基础,使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概括力很强的造型特征。

江西知名花鸟画家聂子,年近古稀仍笔耕不辍。其写意花鸟,或简或繁,布局大方笔墨酣畅,格调高雅古趣盎然。虽多为盈尺小品,然方寸之内,吞吐星辰日月;梅荷之间,饱览春夏秋冬。一花一鸟,蕴含人生悲欢离合;一木一石,尽显造化钟灵毓秀。《梅妻鹤子》取自宋代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故事,用一方毛边纸写就:寥寥几笔,数枝残梅一只孤鹤,笔墨简炼意境深远,隐隐可见八大遗风;题款则画龙点睛:古有梅妻鹤子之说,当真否?一段眷恋孤寂之情,欲说还休跃然纸上。《闲趣》亦取简笔,但随手拈来轻松怡人:以书入画写枝干,枯润相济,铁骨铮铮;蘸几抹淡紫信笔点染,似叶非叶花非花,随风飘舞到天涯;树下一鸟,气定神闲宛如哲人,若有所思发人深省。庄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诚哉斯言。冷看世间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几人能解做人之真趣?

由此可见:画家要用心灵来感悟大自然的魂魄情感,用笔情墨趣连接主观与客观;以勾染皴擦描绘大千世界,于尺幅之间见万里山河。如是,才能将意识与自然融通,使传统与现代融合在最佳之处,从而达到神韵化境。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