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格林小说中的神性与人性
格雷厄姆•格林1904年出生于英国中部,他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做过记者,二战期间作为间谍被派往非洲,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格林一生的创作生涯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早期的作品政治性和消遣性较强,这也是格林为自己的小说贴上的鲜明的标签。当格林在妻子的影响下皈依天主教之后,他的创作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此已进入了一生中创作的重要阶段,即宗教小说阶段。创作了著名的宗教四部曲:《权利与荣耀》《问题的核心》《布赖顿硬糖》和《恋情的终结》,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大师级地位。在最后一个阶段,格林创作了几部以间谍生涯为题材的小说,包括:《沉静的美国人》《我们在哈瓦那的人》《病毒发尽的病例》,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格林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中宗教意味浓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格林对具体宗教教义的理解和具体阐发,比如对“恶”的观念的阐释,以及在以天主教体系为基本框架结构的小说中融入原罪、天国和地狱等宗教要素。他致力于从宗教的角度来阐释人生与人性,本文将以格林宗教四部曲为例进行文本细读,解读其作品中隐含的人性与神性。
一、神性的禁锢与关怀
“格林之原”是格林所塑造的带有他的鲜明标记色彩的文学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罪恶、腐败和堕落,在这里生存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信仰缺失,陷入极度的精神困扰之中,在这样环境中的他们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格林之原”仿佛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巨大深渊,是黑暗的,是令人绝望的,小说中的人物都在深渊中慢慢堕落,痛苦的挣扎着。
首先,《恋情的终结》是格林所有宗教小说中宗教色彩最为浓厚的一部,小说笼罩在一种浓浓的宗教氛围中展开。情节本身并不复杂,是传统的三角恋爱故事模型。但是这个恋爱关系中真正的“第三者”不是一个普通人,是女主角一直信奉的上帝。在与莫利斯·本德里克斯发生婚外恋情后莎拉饱受内心的煎熬,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与他人保持情人关系这显然是违背宗教教义的。在情人与上帝之间,她显然更爱上帝,她决心结束这段不正当的关系,主动于情人断绝关系。这样的情节看起来似乎过于简单,但小说的亮点并不在此。莎拉之所以决绝的结束这段不正常的关系有着特别厚重的原因。本德里克斯在一次空袭中险些丧命,萨拉祈求上帝如果本德里克斯能够复活,那么她愿意与本德里克斯断绝来往,皈依上帝。最后,她的情人康复了,而她旅行对上帝的诺言,彻底皈依天主教。小说的主题是爱的救赎,围绕着爱情与信仰的冲突而展开。莎拉因爱而皈依天主教,不能与自己的爱人长相厮守,这是宗教与信仰之间存在着的巨大的矛盾冲突,莎拉背负着痛苦,以死亡步入天国,完成了对爱和信仰的救赎。
其次,格林作为一名信仰天主教的作家,他的作品致力于探索现代社会中人类所遭遇的种种精神危机,将个人灵魂置于宗教体系中进行拷问,善与恶之间的冲突,爱与信仰之间的冲突,格林将人性问题与宗教问题结合起来,成为小说领域内的精神领袖式的人物。《布赖顿硬糖》创作于30年代。17岁的青年平基是一个黑帮组织的头目,他的主要任务是谋杀促销员黑尔,平基最后用一块印着“布莱顿”字样的棒糖塞入黑尔的喉咙,使其窒息致死。艾达是黑尔的朋友,她决心找出谋杀黑尔的凶手。餐馆服务员罗斯是黑尔之死的唯一证人,平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与罗斯结婚。罗斯是一位天主教徒,为了爱情她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最后,杀人元凶平基葬身大海,罗斯怀上了他的孩子。平基与罗斯分别代表着善良与邪恶,他们原本处在一个道德标准的两个极端,是不相容的。但在这部小说中,善与恶,正直与邪恶相互依存,互为依托。人性是复杂的,又是不纯粹的,每个人的性格中都包含着善与恶的成分,他们的结合正是人性当中善恶互生,对立依存的形象的完美阐释。
二、人性的觉醒与复苏
在格林德小说中,人性与神性的斗争从未停止,但是人性并不是总处于被压制的地位,读者可以在小说中清晰地感受到正在觉醒与复苏的人性。
首先,格林是一位虔诚的教徒,这样的身份为他的作品中增添了许多宗教的神秘色彩。他笔下的很多人物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问题的核心》中的主人公斯考比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是当地一位颇有声誉的官员,正直廉洁,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按照资历本应该被提携升值,却意外的落选,从这一刻开始他的人生悲剧开始上演。由于女儿的夭折,他与妻子的感情若即若离,仅仅因为责任和道德的缘故才继续维系。妻子受丈夫的落选事件的影响心情压抑,提议出国散心。斯考比为了满足妻子的的愿望像高利贷商人借钱。妻子走后,他因同情爱上了寡妇海伦,严重违背了天主教教义。因而被高利贷商人威胁,不得不受制于人,帮助其进行走私活动。这一切被仆人看在眼里,也因此死于高利贷商人之手。仆人的死斯考比是间接的凶手,作为天主教徒他多次违背教义,因而痛苦不堪。最终选择自杀寻求解脱。我们都知道,自杀严重违背了天主教的教义。这样的一个结局也使这部小说成为众矢之的,饱受争议。为了处理这一争议,格林德结局处理的非常巧妙。在小说的结尾处兰克神父的归来为斯科比的灵魂拯救带来了希望。这样的结局处理彰显了作者思想中的人文主义光辉,对于斯考比这样一个“罪孽深重”的教徒,格林并没有将其推入万丈深渊,最终使他的灵魂得到救赎。
其次,可以说,斯考比的死有自身性格的原因,他善良、懦弱、寡断。虽然他违背了教义,但他却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在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之时,他宁愿堕入地狱也不愿意用谎言来欺骗上帝。最终正是他得那份对于上帝的爱拯救了自己,得到救赎。但是,他的死与社会的大环境密不可分。斯考比只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大众的代表,他所经历的复杂的人生实际上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的缩影。在他身上上演的是世俗之爱与宗教之爱的矛盾冲突。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要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约束和限制,社会道德规范以及斯考比所信仰的宗教教义都对人的行为规范做出规定。但不可避免的是人还要受到人性的影响。人性的复苏和觉醒让人感到不可遏制的世俗之爱。斯考比出于责任和怜悯照顾妻子,同样也出于同情爱上了寡妇海伦。他按照上帝的教诲怜悯和同情弱者却把自己置于崩溃的境地,在人性与神性的战争中,没有输与赢,善与恶的转化总是将人们置于危险死亡边缘,接受道德约束与人性需求的双重考验。
三、神性与人性的二元对立
牧师的职业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他们被信徒置于高高的神架之上,但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又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很多宗教文学作品都试图表现宗教人士职责的神圣与作为一个人的自然欲求之间的矛盾冲突。格林德宗教小说也对这一主题多有涉及。
首先,世俗与天国荣耀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权力与荣耀》以20世纪初墨西哥宗教大清洗为背景,在墨西哥的一些省份上演了对牧师的大清洗运动,严厉打击宗教信仰。一个年老的牧师在即将逃离之际,受一个孩子之托为其母亲做弥撒,因而放弃了逃生的机会。过起了东躲西藏的日子。一个自称信徒的男孩为了获得奖金而出卖老牧师,年老的牧师虽然早已看透这一切,但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圣神职责,即使是设计好的骗局,他也坚持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他对上帝充满了敬爱之情,是一位非常虔诚的牧师。但格林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完美的毫无缺陷的牧师形象,他酗酒,与人私通,还有一个私生女。从这一点看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牧师,他堕落,贪婪,有普通人的欲望。但即使如此格林也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穷凶极恶的人,相反我们感觉到他是一个有血有肉非常饱满和立体的人物形象。最后他真诚的忏悔因而获得了上帝的救赎。在牧师皈依上帝的过程中经历了十分漫长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彰显了人性与神性的二元对立。
其次,《权力与荣耀》中年老的牧师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最后终于步入天国,但小说的结尾设置却带给读者很多的思考。牧师离开的同时,另一名神父又踏上了这片土地,就在他被处决的当天晚上,又一个牧师开始了秘密的宗教活动。牧师的离开并不意味着信仰的缺失和宗教活动的消失。在小说中牧师象征着基督教的教义,代表着上帝的无限的权力与无尚的荣耀。反之,一心想要逮捕牧师的警官代表着专治统治的墨西哥军政府。牧师虽被处决但宗教活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这代表着以神父为代表的基督教教义最终战胜了以冷酷无情的警官为代表的墨西哥强权政治。格林德小说中从来不会缺少世俗与宗教的对立与斗争,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绝对二元对立关系,他以宗教体系为背景以此来探讨政治与社会性问题,这是格林小说的独特之处。
格雷厄姆•格林在他的小说中系统而又详细的阐释了他的宗教观,在充满邪恶、犯罪与矛盾冲突的“格林之原”,我们切实的感受到小说中无处不在的神性与人性。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