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爱丽丝梦游仙境》看英国儿童文学作品
有人说英国人是最不愿意告别童年的民族,这个民族特性孕育于英国璀璨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实际上英国儿童文学所构筑的超现实的精神国度一直庇护着饱受实现生活所困的人们,班扬的《心路历程》、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约翰·维斯的《瑞士家庭鲁滨逊》、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辛克莱的《假日小屋》、罗斯金的《金河王》、奥斯卡·王尔德的《快乐王子》、马修·巴利的《彼得·潘》、路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都是英国儿童文学的翘楚之作。英国儿童文学在侧重教育性以外,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丰富多变的题材、新颖大胆的人物设计既是其民族文学的个性标签,同时也创造了而儿童文学星云灿烂的黄金时代。其中《爱丽丝梦游仙境》虽出版于十八世纪,但它散发的独特魅力却使其具有超越历史的能力,是英国儿童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成为后世创作儿童文学的标杆范例。
一、英国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即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其基本要求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生动活泼,体裁主要包括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歌、童话等。《伊索寓言》是现今公认的西方第一本著名的童话集。随着工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欧洲国家开始越来越注重对儿童的教育,儿童文学因此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以英国最为突出。十七世纪提倡勤俭生活,主张清除天主教旧制度,简化宗教仪式的清教主义出现于英国,这就使十七世纪英国儿童文学充斥着宗教色彩,此时期的英国儿童文学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宣扬宗教的工具,并认为民间寓言、神话传说都会腐蚀孩子们的道德信仰,因此该时期英国文学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优秀儿童作品寥寥无几。进入十八世纪英国儿童文学逐渐摆脱传统宗教束缚,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英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长更加重视对儿童心灵的教育,作品的趣味性、思想性、娱乐性日益增强,并逐渐形成了以故事情节精巧为中心的文学特点,代表作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该小说跳出以往儿童作品附庸风雅的俗套,作者通过虚构的格列佛船长这一人物,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其的所见所闻构成的奇趣情节绘声绘色的传递给了读者,深受的广大儿童的喜爱。除此之外,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也是此时期英国儿童文学作品享誉世界的佳作。十九世纪被称为英国儿童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该时期的作家想象愈发天马行空,笔触更加活泼自由。《爱丽丝梦游仙境》正是在此时问世,它不仅改变了以往文学童话由短小的特点,更开创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恢宏的长篇巨制。
《爱丽丝梦游仙境》包括《爱丽丝奇境历险记》和它的续篇《爱丽丝穿镜奇幻记》,路易斯·卡罗尔一改往日传统童话充斥着生硬说教和杀戮情节的传统,将此部作品打造成奇幻、荒诞的现代童话,一举赢得了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青睐。《爱丽丝奇境历险记》主要讲述了小姑娘爱丽丝在燥热无聊的午后,与一只会说话的小白兔追逐时不慎掉进了一个兔子洞,此后她的神奇之旅就正式开始。在这个光怪陆离、魔幻神奇的童话世界中,身形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的她遇到了一群奇怪的人和动物:蜥蜴比尔、渡渡鸟等。在这个颠倒的世界中爱丽丝不但结交了许多朋友,也克服了众多困难,一次次的冒险也预示着爱丽丝点点滴滴的成长。最后就在她要被扑克皇后捉住时她突然从梦中警醒,意识到原来这只是一场奇特的梦。在《爱丽丝穿镜奇幻记》中,爱丽丝穿越到了镜子中的象棋世界,在世界的大棋盘中爱丽丝只是棋盘中的无名小卒,在自己所处的棋格里每一步都是新的奇遇:爱丽丝在棋盘中贴地飞行,棋盘中的花草植物都会说话,手中的针线会变成划船的浆。爱丽丝最终在镜中颠倒的世界猛然醒来,不知道这到底是自己的梦,还是别人的梦。
二、以《爱丽丝梦游仙境》分析英国儿童文学作品
1.创作理念
如上文所述,十七世纪初期到十八世纪前期,正值清教的鼎盛时期,此时期不仅仅是文学,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被宗教色彩所充斥。大多数作家本身就是清教徒,其作品更是无一例外的宣扬其宗教思想,因此该时期的英国儿童作品的创作理念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到了十八世纪后开始由清教主义向理性主义转变,儿童文学作品的趣味性也大大增加,此阶段英国儿童文学的创作理念逐渐趋于理性,摒弃了过去以宗教为中心的畸形文学形态,《爱丽丝梦游仙境》正可谓是对英国儿童文学作品重要转变的活化石。首先从童话内容情节上上来就具有强烈的去宗教化的特点,以往清教式儿童文学往往采用带有警示的情节,常常表现为故事主人公由于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欲望进行有效克制而最终或是误入歧途,或是遭受灭顶之灾,最终达到向读者“克己复礼”的中心思想。而《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情节恰恰与此相反,故事情节婉转曲折、自由恣睢。童话中 “而她从来不会忘记这些规则,并且她还知道,如果喝了过多标着“毒药”的瓶子里的水,迟早会有害健康的。然而,瓶子上没标有“毒药”字样,所以爱丽丝冒险地尝了一口,发现它还挺好喝(事实上,那是一种混合着樱桃馅饼、蛋奶糊、菠萝、烤火鸡、牛奶糖、热奶油面包的味道)。爱丽丝一口气就把一瓶喝光了。”这种明显挑战权威就是极佳的佐证。其次,童话主人公设置上也体现了英国儿童文学创作理念转变的影子。主人公爱丽丝是一位具有童真,美丽善良的女子,她既不是宗教人物的化身,也不是违反清规教律的道者,最终在敢于挑战权威的她一次次的冒险后只是在梦中惊醒,并没有落入以往宗教惩罚的陷阱。因此无论是在童话情节还是在人物设计上,人们都可以从《爱丽丝梦游仙境》一窥英国儿童文学发展由清教主义到理性主义转变。
2.语言风格
英国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下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幽默。这种幽默可谓是“柔中带刚”,即往往从字面上很难寻觅出滑稽指之处,若要领略其内涵必须从字面意思的背后来思考,带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包含了多个双关词语、俚语、地方方言和俏皮话,其中夹杂搞笑的诗歌更是让人忍俊不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英国儿童文学作品中特有的幽默感。“‘我比你的年龄大,也就肯定比你知道得多。’在没弄清楚鹦鹉到底多大年纪之前,爱丽丝可不同意这一点,而鹦鹉又拒绝说出自己的年龄,她们就再没话可说了。”还有 “‘鉴于这种情况,’渡渡鸟站起来,神情庄严地说,‘我建议休会,并立即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这种黑色幽默在书中比比皆是,这与同为伟大童话作品的《格列佛游记》中的英式幽默不谋而合,其中对小人国狂妄自大的国王的一言一行的描绘更加英国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英式幽默体现的淋漓尽致。
3.写作特色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写作特点,儿童文学也不例外,通读《爱丽丝梦游仙境》人们可以发现,该作品中处处体现着英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写作特点。首先体现了英国儿童文学作品习惯于在虚幻与现实之间游走的特点。从《彼得·潘》到《夏洛特的网》,从《快乐王子》到《格列佛游记》,英文儿童文学作家无一例外的描绘了虚幻与现实世界的变换,《爱丽丝梦游仙境》更是如此,故事一开始爱丽丝只是在陪姐姐在河边读书,在昏昏欲睡中处于现实的女主人公随着追赶的兔子开始了她的梦幻之旅,“然而,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向下,这一切来的太突然了,以致爱丽丝根本没来得及收住脚,就掉进了—个像是深井的地洞里。”这种虚实结合儿童文学写作特色也深深的影响了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细心的人们可以发现,此后单一描绘虚幻妄想的儿童文学就少有出现了,而大多以虚实结合来进行创作。除此之外《爱丽丝梦游仙境》也体现了英文儿童文学中的基督教文化元素。基督教是西方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一环,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也常常渗入基督教文化,其中救赎与博爱就是基督教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核。[3]救赎在宗教含义中往往意味着升华,而实际上自从爱丽丝在掉入奇幻世界的那一刻,她的自我救赎之旅也即刻起航。在目睹了红皇后的无恶不作,经历数次通缉逃跑后,当她醒来时她已经完成了自我救赎。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乐于助人且善良诚实,当她遇见池塘里的老鼠时,不小心提起猫会惊吓到它时作者以相当大的篇幅来描绘爱丽丝的道歉善良博爱的爱丽丝跃然于纸上。
综上,二十世纪是英国奠定其在儿童文学中独一无二地位的时期。在《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标杆引导下,一大批如《小飞侠》、《彼得和温蒂》、《温妮普》、《洞中人》、《慈善的巨人》优秀的作品开始井喷出来,世界儿童文学的面貌形成了,作为世界儿童文学发展执牛耳之国,相信英国还会不断推出如《哈利·波特》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