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民族声乐在国产电影中的艺术运用

作者:施焦来源:《芒种》日期:2016-01-02人气:947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电影产业突飞猛进,随之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导演和众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声乐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影片的创作上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民族声乐,日益成为国产电影创作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将从民族声乐在国产电影中的表现形式、表现特点和艺术作用三个方面来分析民族声乐在国产电影中的艺术运用。

一、民族声乐在国产电影中的表现形式

伴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国产电影要想能够在世界电影中节崭露头角,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要在影片创作中有所创新,加入体现本国民族特色的因素。民族声乐作为一种极具个性的表现形式,能够把我国本民族的东西融入到影片之中,从而增添影片的民族性、创新性,所以得到了许多导演的热衷。

首先,民族声乐在国产电影中以演唱歌曲的形式出现。民族声乐的不断进步,为国产电影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声乐融入影片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但不管如何发展,以独立的演唱歌曲的形式融入到影片中,作为影片的主题曲或插曲,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耳熟能详的歌曲更能加强我们对影片的记忆。例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电影《逃亡》中的歌曲《塞外村女》,电影《风云儿女》中的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五十年代的电影《白毛女》中的歌曲《秋收》,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电影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歌曲《草原之夜》;在八十年的国产电影中,表现的尤其突出,例如电影《黑三角》中的插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海外赤子》的插曲《我爱你中国》,影片《小花》中主题曲《绒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甜蜜的事业》的主题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大海在呼唤》的插曲《大海啊故乡》,电影《少林寺》中的《牧羊曲》。到了现代,这种主要表现形式也依旧很受欢迎,例如由马楚成导演的电影《花木兰》中的主题曲《木兰情》。

其次,民族声乐以乐器演奏的形式出现在国产电影中。我国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很多,除了使用最广泛的单曲演唱形式,还有使用各种乐器演奏而成的形式,如吹奏乐器,笛子、唢呐、箫、葫芦丝等;弹拨乐器,阮、古琴、古筝、琵琶、柳琴、扬琴等;拉弦乐器,马头琴、二胡、京胡、板胡等;打击乐器,鼓、锣、钹、木鱼等种类繁多。把乐器演奏而成的音乐融入到影片之中,利用各种乐器极具特色的音色来奠定影片的基调,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创设环境,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用来表达人物形象的内心独白,增加影片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推动了国产电影的崛起和发展。例如影片《凤凰琴》中使用了口琴和竹笛两种乐器演奏的旋律;故事片《菊豆》中,在主人公菊豆向杨天青哭诉自己悲惨的遭遇时,配的是用民间乐器--埙吹奏出的旋律;由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中,玉娇龙窃取剑逃走的场景配的是用打击乐器--鼓演奏的音乐;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中有两段民族声乐:第一段是二胡和板胡的演奏,第二段是二胡和琵琶的演奏。这些民族乐器演奏的旋律,均在影片的成功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民族声乐在国产电影中的表现特点

民族声乐本身就是某一地域和某一民族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它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而把民族声乐融入到国产电影中,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久而久之就更加剧了它会形成不同于其它音乐的特性。

首先表现出了民族声乐抒情性的特点。艺术作品的创作,首先就是要保证它的抒情性,其次再注重它的宣传和教育功能。音乐和电影都是一门艺术,也就必须要符合这一规律。任何电影想要深入观众的内心世界,打动观众,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首先就要抒发真情实感,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声乐作为展示电影作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否具有抒情性也显得尤其重要,而民族声乐在抒情达意方面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的民族声乐在旋律上抑、扬、顿、挫相结合,在音调上刚柔并济,具有含蓄、委婉、细腻等特性的同时,又不是奔放和曲折,更利于情感的表达和抒发。例如,由马楚成导演的电影《花木兰》中的主题曲《木兰情》,曲子以马头琴的旋律作为开始,同时还加入了古筝的音色,使整首曲子的旋律听起来悦耳动听,同时又不失磅礴之势。“我看得见云在天上混乱地飞\我听得见滚滚沙场埋一滴泪\这是谁的沙漠,我忘了我是谁……一颗心葬了几滴泪\一生情背我往前飞\记住这天地中的美\沧海世界,一眼成灰\我想喝家里的井水\却吞下生死的滋味\就让我敬往事一杯\自己说 ,绝不后退……”这曲子响起之时,我们看到了一个站在广袤无垠的沙场纸上的巾帼女英雄,感受到了她坚持战斗的决心,更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其次是民族声乐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电影是国产的,使用的音乐当然也是国产的好,更能体现民族特色。声乐本身就是在某一地区的环境、文化、风俗、人情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创作而来的,相应地也具有了某一地区的地域特色。而一定地区生活环境、风土人情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这些由地域发展起来的声乐,也就具有了民族性的特征。民族声乐特有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能够传达伟大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把民族声乐运用到国产电影中,更能传播民族特色,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例如,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中的插曲《酒神曲》,就吸收了河南豫剧和民歌《抬花轿》的元素,配上了唢呐的音乐元素。电影中最后响起这首曲子,“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自咱的手……喝了咱的酒啊,滋阴壮阳嘴不臭……”,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面前坚持作战和不屈不饶的屹立不倒的精神。音乐完全融入情节之中,融为电影剧作的一部分。

三、民族声乐在国产电影中的艺术作用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门集声音与画面为一体的艺术,声音是电影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声音把画面串联起来,形象地表现画面的内涵,对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电影中的音乐,如主题曲、片尾曲、插曲等又是声音在电影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自然在展现电影艺术魅力上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首先,民族声乐的运用,渲染了国产影片的艺术氛围。电影想要表达某个主题,描述某种现象,传达某个主旨,都是要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和必不可少的人物想象,而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和氛围。影片中插入或使用特定的音乐,就是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之一。声乐可以充分运用其旋律、音调、节奏的多样性和可变性,来营造或是凄美,或是感伤,或是壮观,或是喜庆,或是平静的氛围,来诠释影片的主旨,奠定整部影片的感情基调,还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由张铮执导的一部国产电影《小花》中的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优美平缓的曲调仿佛就是妹子赵小花内心的独白:“妹妹找哥泪花流\不见哥哥心忧愁\心忧愁\望穿双眼盼亲人\花开花落几春秋\啊\花开花落几春秋……”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小花内心因寻找离散的哥哥的而生的惆怅和背井离乡的哀愁。“当年抓丁哥出走\背井离乡争自由\争自由\如今山沟得解放\盼哥回村报冤仇\啊\盼哥回村报冤仇……”这几句歌词更是讲述了小花可怜的身世和背井离乡的痛苦。还有,由周星驰担任导演兼主演的电影《功夫》,每每有精彩的武打场面出现时,都配有让人心潮澎湃的民乐,渲染了影片的氛围,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其次,民族声乐的运用,刻画了影片人物的心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电影本身就是一门集声音与画面于一体的艺术,声音是诠释影视作品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影片中的主题曲或插曲,在展现影片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声乐不仅仅只有演唱的形式,还会通过各类民族乐器的使用和转换,来谱出优美的旋律,从而在电影创作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的民族乐器有打击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等,种类繁多,目前在国产影片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要属二胡,琵琶。例如,在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中,就有这么两段民族声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段是二胡和板胡的演奏,第二段是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二胡的音色低沉、凄婉,第一段的演奏就是要把观众带到故事情节中去,第二段继续使用二胡的演奏,是为了延续整个平淡的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中间穿插琵琶的演奏,是为了展现情节中相对喜悦的片段,从琵琶轻快的演奏就可以感受得到。还有有徐静蕾执导的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片头片尾曲《琵琶语》,每每在女主人公独白的时候搭配琵琶演奏的主旋律,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和寂寥,让人在内心深处油生一股淡淡的哀伤。可见,恰当的声乐,在展现影片人物内心世界上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民族声乐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把民族声乐与国产电影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既为国产电影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国产电影的进步;又推动了民族声乐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带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