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清代栈道行程考——以王士祯、竹添井井、俞陛云的游记为例

作者:林 啸来源:《芒种》日期:2016-01-04人气:2278

清代栈道是关中与西南联系的最重要的道路。途经宝鸡县(今宝鸡市)——凤县——留坝厅——褒城——沔县——宁羌州,最后接广元进入蜀地。其中宝鸡县至褒城县为北栈,即秦栈,益门为入栈之始,褒城为出栈之处;沔县之南,则是南栈,即蜀栈。清人王士祯曾于康熙十一年(1672)、康熙三十五年(1696)先后两次入蜀并途经连云栈,日本人竹添井井于光绪二年(1876)由北京南下,后经连云栈入蜀,清末学者俞陛云于光绪二十八年(1901)奉命出任四川主考官,途经连云栈,他们的游记《蜀道驿程记》(王)、《秦蜀驿程后记》(王)、《栈云峡雨日记》(竹)以及《蜀輶诗记》(俞),为我们今天研究清代栈道以及清代陕西历史文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拟从三人的游记入手,通过游记中对入栈后的凤县、留坝、褒城、沔县、宁羌州等主要地点的记载,对他们进入连云栈道的行程进行系统的考察。

一、凤县

凤县,在今天的宝鸡境内。三人分别于康熙十一年(1672)七月初三、康熙三十五年(1696)四月初五,光绪二年(1876)五月十一日、光绪二十八年(1901)七月十日抵达凤县,在境内短暂停留了二三日。

学者们对凤县及凤县境内的地理沿革都有所记载。在《蜀道驿程记》中,王士祯提到了凤县和凤岭地理沿革:“午次凤县,相传周文王时凤皇集此;唐为凤州,宋南渡后川陕要害也”、“登凤岭,或曰鸑鷟山,晁以道所云“得凤之三,而凤集之”者也”,因为他先后两次进入蜀地,皆途经凤县,所以在第二次入蜀的《秦蜀驿程后记》中,这些地理沿革就略去不说了。竹添井井的《栈云峡雨日记》也略有提及,“凤县即秦岭西地。自北以西,为《禹贡》梁州地”。梁州,古代行政区划名,曾是古九州之一;三国时始设梁州,治所就在陕西汉中,所以,这些都说明当时的行政区划还是将凤县划为汉中的。

除了描写凤县的地理沿革,三位学者还介绍了凤县的物产。王士祯和俞陛云在游记中都提到了凤县三绝。在游记《秦蜀驿程后记》中:“三岔之东,濒溪金丝柳一株,是百年物,长条拂水,婀娜可爱。昔传凤州三绝:手、柳、酒。宋元丰中,诏贡百株,植禁中。王士祯着重介绍了凤县的金丝柳,包括金丝柳的来历、流传等。《蜀輶诗记》:“十里宿凤县,夙以“酒”、“手”、“柳”三绝著称。地产金丝柳,红袖当炉,青旂拂水,风韵独绝。”相比之下,俞陛云的描述则要相对简单一些。

二、留坝

留坝,在今天的汉中境内。经凤县后,他们继续前行,分别于康熙十一年(1672)七月初五、康熙三十五年(1696)四月初七,光绪二年(1876)五月十四日、光绪二十八年(1901)七月十二日抵达留坝,在境内停留二三日。他们途经古陈仓道,翻越柴关岭,再翻越紫柏山,最后留宿留坝。《蜀道驿程记》“初五日……过古陈仓道,即两当道也。度柴关岭……次留坝,天已暝,此宿”、《秦蜀驿程后记》“初七日,晴。食松林驿,度柴关岭。……宿留坝驿”、《栈云峡雨日记》“十四日,行五里,道左有碑,题“对面古陈仓道”六字。逾柴关岭,石路高峻。下阪十里,抵紫柏山,有留侯祠,相传侯辟谷处。……宿大留坝”,《蜀輶诗记》:“十二日冒雨晓行……四十五里宿留坝厅”,因为留坝被群山包围,从凤县到留坝,学者们翻山越岭,旅途劳顿,所以这里自然就成了他们的休憩之所。

游记中,留坝境内的景点,记录的最多的就是紫柏山和留侯祠了。紫柏山位于留坝县境内,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紫柏山。紫柏山山岳巍峨壮观,有七十二洞、八十二坦、九十二峰,风景如画,堪称秦巴千里栈道“第—名山”。留侯祠,就在紫柏山上,相传西汉张良晚年就隐居于此。几乎每位学者在自己的游记里都对紫柏山和留侯祠有或多或少的记载。《栈云峡雨日记》:“下阪十里,抵紫柏山,有留侯祠,相传侯辟谷处。”《蜀輶诗记》:“十里尖庙台子留侯庙中,为留侯辟谷处。书楼三层杰出,千岩万木,回巧献美于兰前。有拜石亭,悬杨果勇候联。全山皆白石结成,朗朗如玉。山亭亦白石琢成。琼台瑶圃,疑在人间。紫柏山在其后,幽深多灵迹,道书称:“第三洞天”……。俞陛云对紫柏山的描写是相当细致的,无论是山中的植物,还是周围的奇峰,都记录的非常生动形象。

三、褒城

留坝之后,栈道的风光更显奇绝。三人分别于康熙十一年(1672)七月初七、康熙三十五年(1696)四月初九,光绪二年(1876)五月十六日、光绪二十八年(1901)七月十四日抵达褒城。

游记中涉及褒城内容的,主要描写了留坝至褒城沿线栈道上的奇险风光。最有名的就是观音碥。观音碥本来的名字叫做阎王碥,因为这一段路险难行,经常会出危险事故,后来康熙年间陕西巡抚贾汉主持修复了连云栈道,特别是阎王碥这段险路,所以人们就取了“观音菩萨广结善缘,普度众生”的美好寓意,把这里改名为“观音碥”,王士祯在《蜀道驿程记》中详细地描绘了“云栈首险”观音碥的景色:“至观音碥(旧名阎王碥贾中丞汉复易今名)。奇石插天,犀株林立,飞湍箭激,凝为深渊,其色黝黑,潭而不流,凭高下瞰,令人魂悸。”竹添井井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水西之山有悬瀑,流入褒水,架石桥曰卧龙桥,桥西为阎王碥,贾中丞煅石辟路处。盖栈中之险,有岭有关,皆以十数,而碥为之最。碥之险有燕子,有火烧,有小鬼,有青石,亦以十数,而阎王为之最……。”。孙启祥先生曾高度评价竹添井井,说他的游记,“实则就是一篇篇优美细腻、用语奇巧、比喻绝妙、余韵无穷的散文”。

四、沔县

经过短暂的休整后,三人分别于康熙十一年(1672)七月十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四月十三,光绪二年(1876)五月十七日、光绪二十八年(1901)七月十五日抵达沔县。沔县,因为汉水流经至此被称为沔水,故名。后因“沔”字生僻难认,改为勉县。

游记中提到最多的沔县风光,是三国胜迹定军山、武侯祠、武侯墓、马超墓等。王士祯的《蜀道驿程记》中,对这些名胜都有记载:“丞相诸葛忠武侯墓在山下东北向,史谓“遗命封山为坟,冢足容棺”者也。墓前有祠,遗像俨然。汉后皇帝景耀五年,从习隆、向充之请,诏为丞相立庙于沔阳……。”而竹添井井更是不吝笔墨,《栈云峡雨日记》:“武侯墓,盖墓在山腹荟蔚间……古柏数十株,四面垂翠,与画檐朱栋相掩映。庙中安侯塑像,葛巾羽扇,严然仪型,不觉改容……。”两段对武侯墓的记录,一个倾向于从历史的角度去观照,一个则更加侧重于实写庙内之所见,一个留下了浓厚的历史印记,一个则显现了当时的实情实景。俞陛云对于沔县武侯祠的景物描写显得相当细致:“薄暮宿沔县武侯祠中抱膝山房。庭中白鹤、金银、凌霄、金凤、菊花、秋海棠、五色槿,殆百数十木,烂如霞绮,与修竹丛蕉相媚。有古柏四。别院枯柏尤古,传是晋魏间物,侯象旁有石琴,云是侯所手抚。据祠志乃晋代留遗,亦千载矣。”光这琳琅满目的植物,都已经让我们对武侯祠的美丽景色浮想联翩了。

五、宁羌

宁羌,就是今天的汉中宁强县。因为此处古代为氐、羌聚居地,所以名字就取了愿羌地永宁之意。三人在游览完沔县的历史名胜后,分别于康熙十一年(1672)七月十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四月十五,光绪二年(1876)五月十九日、光绪二十八年(1901)七月十七日抵达宁羌境内,并在此稍作停留。宁羌是入蜀的最后一站,出宁羌,广元即是蜀地了。

宁羌的大安、黄坝、五丁关、棋盘关是入蜀的必经之路,游记对这几处的景色多有记载。五丁关是秦巴蜀道古金牛栈道之咽喉要塞,所以是古来兵家必争之险关要隘。三位学者描述了此处的险象。《秦蜀驿程后记》:“过嶓冢山,涉漾水,食宽州铺,入五丁峡。峡水甚壮,虽入漾而势足并吞之。峡口左右,石壁狞怪,状若鬼神;水流其下,巨石纵横,鳞甲飞动,水上马蹄皆脱……”王士祯涉水横渡五丁峡,他用动态且极富夸张的写作手法,为我们灵动地展现了五丁峡的险要美景。《蜀輶诗记》:“三十里宽川铺,入五丁峡口。两崖骤合,险恶阴森,自怒流雷转中深穿一径。大抵山经劈凿则骨埋尽张,水胁众流则慓性莫遏:振五士之灵奇,筦三巴之扁钥,洵奥隘也……”俞陛云在描写五丁峡奇绝景象的同时,还不忘将五丁关由来的典故插入其中,更显游记的价值。

王士祯先后两次穿越栈道,两部游记各有侧重,只要前一部游记写过的内容,第二部就很少涉及,只是点到即止,但对于新的见闻,则是详细的记录和考证;竹添井井是日本人,是三位学者中唯一的异国之人,《栈云峡雨日记》的记录方式也和其他三部游记不同,他用他独特的视角,记录下了栈道的美景和竹添井井途经此地的心情;俞陛云《蜀輶诗记》的记录手法是非常细腻的,他擅于从细微处去体现景色的优美和生活的美好。四部游记各有特点,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