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1983年,美国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与结构》中提出了与传统智力理论相对的观念,即“多元智能理论”。在传统智力理论中,人类的认知模式是单一的,人的智能可以被量化,但是这种理论明显与我们已知大脑拥有多种功能的认识不同。加德纳提出,按分工的不同划分,每个人都有数种智能,它们包括:强调语言思维的语文智能、强调逻辑思维的数学智能、处理和分析图像的空间智能、欣赏感知乐音的音乐智能、强调动觉能力的肢体智能、沟通交流的人际智能、自我教育的反省智能,与后来增加的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观察智能,和对终极问题的思考的存在智能一起,并称为人类的九大智能。它们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元的体系,让人类完善自身、发展自身成为可能,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和发掘带来教育理念的更新,让人类习得的知识可以成几何倍数地增长。现在,多元智能理论化的教学活动已经广泛地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展开,且因其具有因材施教的特点,可以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在英美文学教学领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一、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的对象
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对培养初学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形成全面正确的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应用的对象主要为幼儿和各专业学科的初学者。
首先,多元智能理论教学适用于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起初,加德纳对幼儿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评价,通过对天才儿童、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的多角度研究发现,人类在学习初期就已经显示出不同的智能,个体所擅长的智能因人而异。因此,采用多方式、多角度进行教学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让以个体为主导的全面发展式的学习成为可能。如今,对学前儿童的数学思维启蒙教育、音乐启蒙教育、美术启蒙教育、以及对学前特殊儿童的补偿教育等等,均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成果。多元智能理论教学也因其广泛的适用性,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崇。
其次,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还为初学各门专业课程的大一、大二学生提供了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适合年轻人的思维特点、符合大学生的发展要求、对拓展青年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都益处良多。在对美国某大学二年级心理学系的长期研究中,加德纳发现,无论是幼儿还是成年人都拥有数种不同的人类智能,他把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析归纳,得到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多元智能理论。并且在对高校甫学习心理学的学生研究中发现,不同种类的智能发挥水平也跟年龄有关,如大学生交流、沟通、思辨的能力,也就是人际智能和反省智能水平较突出,而相应地,在幼儿时期人类对图像和声音较敏感,也就是空间智能和音乐智能占据主导地位。加德纳还谈到,在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中逻辑能力似乎是唯一受到重视的感知能力,但实际上不同的智能掌握着对不同学科的感知能力,正如理工科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调动动觉智能,人文艺术类学科则需要通过音乐智能和图像智能来增加对艺术作品的感知一样。
英文文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学主要面向就读于国内高校汉语言文学系、英语系的大学生,英美文学的初学者。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需要联动主要包括语文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智能、人际智能、反省智能这七项在内的人类智能,还内涵着自然智能和存在智能,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学效果。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实践
文学是民族国家文化现象的缩影,具有人性面对世界的审视和思考,是对普适价值的宣扬。而英美文学承载着丰厚的英美国家历史积淀,又包含着时代转折中人类的思想与感情,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意义。多元智能理论是文学领域教育界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成果,英美文学属于世界文学的范畴,本身就较更适合用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英美文学需要借鉴本土国家教授课程的方式、吸纳西方的教学经验,注重用个体思考-集体交流的方式拓展思维。
以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为例,分析多元智能理论使如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应用的。
莎士比亚在英美文学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莎翁巨作中的很多难点是教师不可回避的: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奥赛罗的悲剧为什么是一部杰出的性格悲剧,而不是主人公的命运悲剧;《麦克白》中恐怖气氛的渲染等等,问题不一而足。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很难理解艰涩难懂的文学理论,课堂教学也难以完整传达文学本身的艺术美,造成了莎士比亚戏剧教学过程中的尴尬局面。 经过多元智能理论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改革,对莎士比亚戏剧作了全方位的课程设计,如《奥赛罗》:通过阅读文本掌握戏剧的内容,对戏剧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进行整体上的把握(语文智能);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奥赛罗是性格悲剧、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的人物形象等——并重复重点(数学智能);师生共同观赏《奥赛罗》舞台剧,教师可为同学们作简要解说(空间智能);欣赏《奥赛罗》中表现主人公美好爱情的音乐片段、表现主人公暴怒和悔恨的音乐片段等(音乐智能);学生分组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点等问题进行研讨交流,欢迎组内成员提出不同观点(人际智能);整理交流的收获和感悟,形成书面作业或口头报告(内省智能)。
这个多元互动的学习过程是对旧有“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颠覆。首先,在多元智能理论教学中,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英美文学课程不再是教师一味讲授、学生埋头记笔记的枯燥过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不仅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项感知功能,将输入式的学习过程转化为输出式思考、交流的过程,并将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成为教学环境中的引导者,负责接收学生的即时反馈,对学生进行评估,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解。在多元智能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是更轻而是更重了,教师起着全程调控的作用,需要观测课堂每一个因素的细微变化,对学习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师还需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作业等资料,对学生共时和历时的表现作出评估,来把握一堂课是否成功、学生对内容是否掌握。
三、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是一种基于个人成长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突破了旧有教学手段对学生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找到新的发展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依赖学生优良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对学生智力(IQ)的依赖程度相当高,但是加德纳在研究中指出,即使先天智力有缺陷的特殊学生也能够通过图像、音乐等手段进行学习,而往往特殊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力是惊人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打破了智力因素对学习者的桎梏,将学习能力的高低转换成学习方式的不同,可谓因材施教的典范,为教育的理想目标“每个人都能全面自由地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英美文学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实施有以下几点好处:
首先,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将英美文学文本与西方文学理论紧密结合,夯实文学理论与作品的血肉联系,注重文学作品的鉴赏力的提升;增长对英美文学的交流和探究、分析研究能力,文学是交叉相通的,掌握了英美文学的研究方法,对研究东方文学、女性文学等课题都大有裨益。这些都是作为文学系在校大学生所必需的能力。其次,高校的英美文学课程侧重于培养人文关怀,英美文学作品是交织着时代、社会、人性这些复杂因素的产物。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凸显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作用,渗透的是自文化发展以来人类对美育的传承,柏拉图说“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尤其适合英美文学等人文学科,向青年学生宣扬人性真善美的普适价值,宣扬人的精神力量。再次,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氛,更为培养一批基础扎实的青年学者创造条件。高校肩负着对学术传承的使命,培养优秀的青年学者是大学的责任,良好的学术氛围应该鼓励学术自由、学术交流、学术民主。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在大量的实践交流中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学术问题的习惯,并培养了从不同角度思考学术问题、就不同观点进行交流研讨的严谨作风,为国内的青年学者开拓学术大视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多元智能理论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只有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探索,这项教学技术才能趋于完善。首先,由于课时的局限,英美文学课程不可能全部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只有少数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被应用到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实践中来。并且,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对教师的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只有当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擅长与同学沟通交流、能灵活使用多元化教具的情况下,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才能够实现。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