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的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研究
孔子仁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思想内涵博大精深,直到今天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辉。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许多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缺失,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挑战,也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此,应将孔子仁学思想融入当代思政教育之中,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一、孔子“仁”的思想内涵与基本特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阐述了“仁”的基本内涵与社会意义。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共有一百多初提到“仁”,比如,“爱人为仁”、“忠恕为仁”、“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为仁”、“泛爱众而近仁”、“仁者无不爱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等,这些都讲述了仁的特征、行仁的方式等。从总体上看,孔子的“仁”思想包括内修、外行、理想三个层面。
所谓内修是指“仁者爱人”,要实现仁德首先应爱人。接着,孔子又提出,“仁者无不爱也”、“泛爱众而近仁”,从而将“仁”从“爱人”推及“爱众”、“泛爱”,也就是说,将血缘亲情之爱推及他人,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关爱众生。孔子提倡,“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非礼勿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人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人与人的行为规范,在视、听、言、动等方面都符合礼,这样就达到了“仁”。
所谓外行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在人与人相处时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自己要自立,也要帮助别人自立;自己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求别人去做。在如何实现“仁”上,孔子提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入则孝,出则弟……而亲仁”,也就是说,在家要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对朋友要忠诚信义,这样就能够实现仁德。此外,孔子提出,“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也就是说,做人要从内心、外表等方面要求自己,对别人的小过失要宽容、厚道,对别人要真诚,讲求信用……对人要有真情,能够真心帮助别人。[1]
所谓理想是指天下归仁,即将仁当成最高的人格理想,当生命与仁德不可兼得时,应当“杀身成仁”。孔子将“爱人”思想道德化、政治化,要求统治者修身养德,爱民、利民,实行仁政。孔子认为,“为政以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也就是说,统治者应推行道德教化,像北极星那样高居天空之中,让民众要群星一样环绕着他,听从他的领导。此外,孔子还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组织形式与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价值观念也趋向多元化,在不同的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关系。
(二)思政教育方法不当。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政局变化莫测,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这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重要,党中央明确提出,“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思政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是,许多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落后,教育过程流于形式。 [2]
(三)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当前,学校思政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与政治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片面重视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心理、思政教育规律等,对学生的行为养成、心理素质训练、个性培养等重视不够,导致思政教育内容空洞,缺乏艺术感染力与思想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为教学内容,过分注重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而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就业、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问题关注不够,导致思政教育理想化、单调化、片面化,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三、将孔子“仁”的思想融入当代思政教育的意义
孔子的仁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当代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仁学思想和教育方法融入思政教育之中,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一)用仁的内修思想提高个体的道德品质。孔子认为,个体应当用“仁”的规范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并将这些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质、人格理想、道德追求等。比如,孔子说过,“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其言也讱”,“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些都为个体提供了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也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当代社会中,有些人热衷于投机取巧,沉湎于灯红酒绿,在物欲横流的生活中迷失了本性,究其原因,这些人没有高尚的道德信念和坚定的人生理想,一旦外部环境变化,就会迷失自我,做出各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因而,在思政教育中,可以用孔子的仁学思想教育学生,让学生以“仁”的精神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的思想情感,使学生成为道德高尚、乐于助人的人。
在富与贵、金钱与权力、义与利等问题上,孔子提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于我如浮云”。在思政教育中,应借鉴孔子的义利思想,培养学生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消除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对学生的负面影响。[3]
(二)以仁的外行思想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孔子曰,“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恭则不侮……惠则足以使人”。孔子的这种伦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每个公民都能以恭、宽、信、敏、惠来要求自己,那么人与人关系就会变得和谐、真诚、宽容,充满理解和友爱。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也就说,克制自己的言行,让自己的言行合乎礼法,这样就能成为天下人所敬仰的仁人。因而,要用仁爱思想教育人们,使每个人都能够善待父母,主动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能够认真对待工作,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这样可以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
(三)以天下归仁的思想开展理想教育。孔子以“仁”为核心建立了一系列道德体系,提出了“仁且智”的理想人格。《大学》提出,“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资治通鉴》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儒家始终将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内容,将塑造理想人格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儒家的这种思想对于纠正“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教育倾向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儒家认为,人不仅应修身养性、提高道德修养、树立理想人格,还应将“仁德”推行至天下、建立“仁政”,因而,儒家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价值目标,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将儒家的这种自强不息、兼济天下的精神融入社会主义理想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立志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使学生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实践能力,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4]
(四)以孔子仁学思想完善思政教育方法。在长期从事教育活动中,孔子总结出一系列道德修养的方法,这些对于当代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在春秋时期,只有贵族才有接受教育的资格,而孔子以“建国君民,教育为先”为指导,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对于求学者孔子是“自行束脩以上”,来者不拒。孔子的这种教育平等理念在当代思政教育中仍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再如,孔子主张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开展教育,不能离开实际进行空谈,为此,他提出了循循善诱的教育原则,如“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则不复也”。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借鉴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结合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等诱导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在探究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认识。
此外,孔子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就是说,人们应向有德行、才干、智慧的人学习,见到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应反省自己身上是否有这些缺点和错误。孔子这种内求自省的思想对思政教育也有着重要意义,在思政教育中可以用先进榜样、反面事例等教育学生,以榜样感染和启发学生,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以反面教材警示学生,让学生在这些事例中汲取教训。[5]
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等产生了深刻影响,直至今天,孔子仁学思想仍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但是,孔子仁学思想是特定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环境下的产物,也存在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如过分强调人伦道德,抹杀人的个性与差异,“官本位”思想浓厚,功利倾向明显,因循守旧思想显明等,这些都与现代教育、改革发展、民主政治等相违背。因而,在思政教育中,应辩证地看待孔子的仁学思想,继承和弘扬孔子仁学思想的精华,将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