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1、构建完善的贫困生帮扶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奖学金、助学金的作用,扩大高校贫困生的资助额度,缓解学习成绩突出的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启动助学贷款诚信机制,通过延长贷款年限、放宽贷款条件等措施,鼓励贫困生贷款上大学;高校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吸引更多的贫困生积极参与,一方面缓解其经济上的压力,另一方面锻炼其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贫困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锻炼。高校为贫困生参与社会锻炼提供机会,鼓励贫困生自给自足,运用自己的劳动和知识来赚取生活费,扩大贫困生的视野,增加贫困生与社会的接触。
2、健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帮助贫困生自立自强,形成健全的人格。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生的视野相对狭窄。他们大多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及的处境,所以在学习方面比较用心,他们的肩膀背负着家庭和自己的未来,心理压力较大。所以,高校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来健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健康机制,培养贫困生自立自强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首先,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活动。目前,高校都配备有专业的心理教师,设置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是受错误观念的影响,一部分贫困生来说,是羞于主动咨询心理问题。所以,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门诊、电话、网络、微信、QQ等各种途径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方便性格内向的贫困生匿名咨询心理问题。其次、规划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发挥素质教育课的积极作用,增加理想导航课、人生认识课等人文素质课程的比重,帮助贫困生正确地认识现实,正确地对待现实中的不公正现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后,建立贫困生的心理防御和干预机制。在贫困生思想出现问题之前,高校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和敢于措施,密切关注贫困生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定期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加强贫困生的道德教育和自我教育。首先,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武装贫困生的头脑。一部分贫困生之所以思想偏激,出现社交障碍,主要原因在于对于社会缺乏理性的分析,对于国情缺乏正确的认识,三观发生偏移。高校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思想武器来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国情,交给他们正确分析事情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加强道德教育和感恩教育。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善良、大写的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贫困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培养贫困生艰苦奋斗、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