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缺失-图书馆论文
作者: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李薇薇来源:原创日期:2012-02-15人气:924
一、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逐渐迈入发展高峰期,取得如此发展成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技术进步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转变图书馆传统工作方式、提升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第二,经济增长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第三,图书馆评估工作增多,图书馆从中得到发展机会。
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不但没有促进理论研究成果的产生,反而使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研究呈现缺失,从长久意义而言,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缺失表现分析
1、研究群体萎缩
据统计,我国目前从事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有长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老专家以及在校研究生和博士生。曾在此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基层工作人员或放弃图书馆工作,或转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群体呈现萎缩趋势。
2、经典著作减少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不断进步,网络和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技术对于图书馆建设的积极作用。在这期间,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相关的经典性著作如凤毛麟角,且大多都是之前在此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前辈们的研究成果,经典著作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缺失。
3、论文、专著、基础理论教材出版数量下降
评价理论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论文、专著、基础理论教材出版的数量多少,研究表明,近些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方面的论文、专著、基础理论教材出版数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缺失。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论文为例,据统计,1980到1991年期间,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文章共计2600篇,占当时图书馆学论文总量的13.7896;而1994到2006期间,基础理论研究文章只有200余篇,仅占论文总量的0.2496。与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现象一样,专著、基础理论教材出版的数量也明显下降。
4、图书馆学教育忽视学科基础理论研究
图书馆学的兴衰决定着图书馆学教育的起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图书馆学发展的兴盛期,图书馆学教育也生机勃勃,教学点增多,招生规模扩充,学科地位提升。九十年代后,计算机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研究方向,人们逐渐忽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而重视技术对于图书馆建设的作用。这一变化迅速体现在了图书馆学教育上,图书馆学学科地位下降,从一级学科降为二级学科,高校压缩图书馆学招生规模,课程安排削减了基础理论教育等等,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堪忧。
三、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缺失给图书馆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1、理论支撑的缺失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图书馆学的重要基石,它的研究成果可以引发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变革,满足人们的精神情感需求,对于图书馆建设具有理论支撑和指导作用。一旦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缺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然因为缺乏理论支撑进入盲区。
2、对人们的精神影响和教育意义减弱
数字图书馆可以为人们提供方便、科学的信息服务,但因为缺乏人文性而难以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实体图书馆给人们人文关怀,是一个人性化的立体空间,而这个综合性立体空间的形成需要完善的理论指导。基础理论的缺失使图书馆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特色变弱,给人们的精神影响和教育意义不断减弱。
3、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者流失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遭遇忽视,使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学者改变研究方向甚至转行,造成了理论研究学者的流失,基础理论研究进入研究缺失和学者流失恶性循环中。小结
目前,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缺失现象严重,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因此,人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现状,并及时采取有效策略进行解决,否则,我国图书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最终会因为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而陷入混乱的盲区。
近些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逐渐迈入发展高峰期,取得如此发展成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技术进步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转变图书馆传统工作方式、提升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第二,经济增长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第三,图书馆评估工作增多,图书馆从中得到发展机会。
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不但没有促进理论研究成果的产生,反而使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研究呈现缺失,从长久意义而言,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缺失表现分析
1、研究群体萎缩
据统计,我国目前从事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有长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老专家以及在校研究生和博士生。曾在此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基层工作人员或放弃图书馆工作,或转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群体呈现萎缩趋势。
2、经典著作减少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不断进步,网络和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技术对于图书馆建设的积极作用。在这期间,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相关的经典性著作如凤毛麟角,且大多都是之前在此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前辈们的研究成果,经典著作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缺失。
3、论文、专著、基础理论教材出版数量下降
评价理论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论文、专著、基础理论教材出版的数量多少,研究表明,近些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方面的论文、专著、基础理论教材出版数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缺失。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论文为例,据统计,1980到1991年期间,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文章共计2600篇,占当时图书馆学论文总量的13.7896;而1994到2006期间,基础理论研究文章只有200余篇,仅占论文总量的0.2496。与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现象一样,专著、基础理论教材出版的数量也明显下降。
4、图书馆学教育忽视学科基础理论研究
图书馆学的兴衰决定着图书馆学教育的起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图书馆学发展的兴盛期,图书馆学教育也生机勃勃,教学点增多,招生规模扩充,学科地位提升。九十年代后,计算机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研究方向,人们逐渐忽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而重视技术对于图书馆建设的作用。这一变化迅速体现在了图书馆学教育上,图书馆学学科地位下降,从一级学科降为二级学科,高校压缩图书馆学招生规模,课程安排削减了基础理论教育等等,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堪忧。
三、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缺失给图书馆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1、理论支撑的缺失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图书馆学的重要基石,它的研究成果可以引发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变革,满足人们的精神情感需求,对于图书馆建设具有理论支撑和指导作用。一旦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缺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然因为缺乏理论支撑进入盲区。
2、对人们的精神影响和教育意义减弱
数字图书馆可以为人们提供方便、科学的信息服务,但因为缺乏人文性而难以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实体图书馆给人们人文关怀,是一个人性化的立体空间,而这个综合性立体空间的形成需要完善的理论指导。基础理论的缺失使图书馆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特色变弱,给人们的精神影响和教育意义不断减弱。
3、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者流失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遭遇忽视,使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学者改变研究方向甚至转行,造成了理论研究学者的流失,基础理论研究进入研究缺失和学者流失恶性循环中。小结
目前,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缺失现象严重,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因此,人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现状,并及时采取有效策略进行解决,否则,我国图书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最终会因为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而陷入混乱的盲区。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