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意象分析-文艺论文
和谐之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意象分析和谐美的表现
“和谐”作为莎士比亚美学思想的核心,最直接地体现在他创造艺术美的手法上。意象美是莎士比亚艺术想象力的直接产物,也是他艺术美的最特出之处。[6](P201)他象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只要经他想象的魔杖轻轻点化,立刻化为一簇簇繁星般的“意象群”,点缀着他的艺术世界。莎士比亚之所以能把众多的意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甚至把一些别人认为不能入诗的东西也组入意象之中,其根本的诀窍就在于他掌握了事物之间在某种关系上的相似性,并以这种关系为轴把它们和谐地排列在一起。
莎士比亚在意象运用上遵循和谐原则的第一方面,表现在他对“意象群”的组合中。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经常在一段文字内出现由许多意象构成的“意象群”,它们的作用比单个意象要大得多,常常用来阐明一个深奥的道理,一种复杂的关系,或某种事物的状态,如:“啊,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啊,无中生有的一切!啊,沉重的轻浮,严肃的狂妄,整齐的混乱,铅铸的羽毛,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远觉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2](P12) 这一连串矫揉造作忸忸怩怩的美妙意象群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罗密欧对罗瑟琳的迷恋,完全是故作姿态无病呻吟。在对罗瑟琳的爱情上,罗密欧扮演了一个受爱情折磨的年轻人,他知道叹息,眼泪和绝望是被拒绝的追求者表现爱情的最好证明。他躲在房间里,四门紧闭,培养阴郁的情绪。“好多天的早上曾经有人在那边看见他,用眼泪洒为清晨的露水,用长叹嘘成天空的云雾”。[2](P11)他好象爱上了罗瑟琳;但实际上他爱的只是他的想象。一见到朱丽叶,所有虚假的迹象一扫而光。
莎士比亚和谐运用意象的第二方面表现在贯穿全剧的“主导意象”和各个“子意象”之间的和谐一致。“主导意象”的提出是莎学学者斯珀津的功劳。她认为“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自始至终部部都有一些起主导作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产生常常由主题的情感所决定。” [1](P330)这也就是说,主导意象代表着剧本主题的情感基调,它在反复出现的过程中能大大加强戏剧的感染力。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代表青春与美丽爱情的主导意象是“光”,而代表封建世仇的主导意象是“黑暗”。光的“子意象”包括太阳、月亮、繁星、火、电、折光等。后者则包括夜、黑夜、坟墓、地狱等。这两组意象不仅各自的内部是整一的,而且它们相互对照形成了和谐对称的“复调式乐曲”,产生了迷人的魅力。《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所以倍受其它艺术形式如音乐、歌剧、芭蕾的青睐,与它二重主导意象相互配合的和谐美是绝对分不开的。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是“光明的天使”,“朱丽叶就是太阳!”这是很明确的象征性意象,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有灿烂的星光、月光、日出、日落、星火、流星、蜡烛、火炬等,如,朱丽叶的眼睛就像“天上的星星”能放射光芒,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星星的明亮”,“她在天上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对朱丽叶来说,她的爱人就是发光体,就是天上的“无数星星”,两个恋人都提到恋爱的美会发出璀璨的光,太阳光、星光、月光、火光宛如一幅瑰丽非凡的图画,交相辉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诗人把青年的美丽与炽热的爱情看做是黑暗世界里光明的象征。而和光明相对照的则是象征封建世仇的黑暗的东西,子意象表现为迷雾、烟尘、乌云、恶梦、黑衣妇人、黑色的罩巾、乌鸦、囚犯、埋葬、屠夫、阴魂、毒心、尸体、殉葬、灾祸、瘟疫、毒龙、恶龙、魔鬼、噩耗、毒药、凄厉的呼号、血、黑夜、坟墓、地狱等。德高望重的劳伦斯神父首次登场的开场白,就很耐人寻味:“……看赤轮驱走了片片乌云,像一群醉汉向四处狼奔。我待要采摘下满箧盈筐,毒草灵葩充实我的青囊。大地是生化万类的慈母,她又是掩藏群生的坟墓。……恶的势力倘然占了上风,死便会蛀蚀进它的心中。”[2](P42)当朱丽叶误认为罗密欧死了,她说,“……这简直就是地狱里的酷刑。……这一个“是”字就比毒龙眼里射放的死光更会致人死命。”“……失去了光明的眼睛,你从此不能再见天日了,……去和罗密欧同眠在一个墓穴里吧!”乳媪:“……一个可怜的尸体,一个可怜的流血的尸体,像灰一样苍白,满身都是血,满身都是一块块的血,……” [2](P66)在剧中“黑暗”的子意象数不胜数,茂丘西奥形容提伯尔特“他全然是个穿礼服的屠夫,”罗密欧“……茂丘西奥的阴魂就在我们头上……”,凯普莱特“……我们的乐器要变成忧郁的丧钟,我们的婚筵要变成凄凉的丧席,我们的赞美诗要变成沉痛的挽歌,新娘手里的鲜花要放在坟墓中殉葬,……”等。光明和黑暗,主导意象和子意象,它们共同构成这一剧作的图象背景或连续伴奏,宛如一首和谐的奏鸣曲,给我们带来了激动人心的震憾效果。主导意象通过子意象得到了体现和强化,并在我们心情上不断增加了光明瞬逝的感觉,光明的东西往往是火花一闪,就被无边的黑暗吞没,这两种相反的意象对照,突现了悲剧的意义和实质,给我们的想象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不断把戏剧背景的外在因素变为诗的意象,使全剧从光明到黑暗的运动与背景、气氛、人物情绪、特别是悲剧的主题融为一体,达到惊人的紧张和完美的一致。该剧深刻反映了莎士比亚“美在和谐”的伦理道德思想及和谐美的美学创作原则。
参考文献:
[1] 斯珀津.在莎士比亚悲剧的意象里所见到的主导性的主题(1930)[A].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2] 朱生豪.莎士比亚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3] 张泗洋.莎士比亚大辞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4] 赵澧.莎士比亚传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5] 王忠祥.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J].外国文学研究,2006,(2).
[6]张泗洋,徐斌,张晓阳.莎士比亚引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