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比较阅读考查方式及应对策略探讨分析
一、中考古诗文比较阅读考查方式
纵观近些年来中考文言文语段的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其考察一直在稳中求新,也就是在贴近当前新的教学大纲中关于将文言文阅读难度降低这一要求,其内容已经由课内逐渐转向了课外。但是,对课内文言文语段进行考查仍然被很多地区中考试卷出题所采用,这一类试题的特点就在于绝大多数的篇目都是课本中基本的篇目,这也就对教师在日常文言文教授工作起到了一个积极导向的作用,其考查的知识点也很全面,一般情况下都不少于四道题,考查主要包括写作、情感、内容、译句、虚词、实词、字音以及诵读等等方面,要求我们必须要时刻关注其题型所发生的变化,应该适当的减少客观性的选择题,大幅增加主观表述题,并且出现了很多能够开拓创新和张扬个性的开放性的试题。例如,在2011年佛山中考语文试卷中,对东汉王充的《荣累之辨》进行了考查,要求对这篇阅读中“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进行翻译,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具有诵读、字音、实词、虚词、译句、内容等等方面的能力,而该阅读中的第二道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简单的对这篇文章中作者不赞赏什么样的人进行概述,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第二篇阅读考察了学生对于《古离别》的理解能力,告诉学生该诗首句写景,让学生合理运用想象手法,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对这一画面进行描绘,既考查了学生阅读能力,又考查了学生是否具有写作能力,最后要求学生对本诗主要的情感和内容进行概括,考查了学生自身的概括能力。
二、中考古诗文比较阅读应对策略
1.积累知识,归纳梳理
在考试中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和解答,要求学生首先要能够将文言文读懂,现在的中考中,对于文言文进行考查的材料大多数都是来自课外,但是,其所考查的知识点往往都是课内进行学生过的,尤其是那些对于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这一种题型,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习过的知识,对其进行推断,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掌握课内知识作为一个基础,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文言文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开始就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必须要立足于课内的文言文。对于课内文言文中所出现的虚词、实词的用法、意义和读音进行明确,对其进行准确的识记,同时延伸到课外阅读中的相关词汇用法,使学生能够形成这一种思路和思维,最终能够在考试中使用这一种思路进行试题的解答。
2.提高能力,掌握规律
笔者认为,在学生进行了一定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后,我们还必须要教给学生某些规律。文言文的知识是具有规律性的,和现代汉语中不同词语用法相比较,文言文句式等规律更加明显,只有掌握一定规律,学生才能够提升自身的辨识能力,在考试中,学生运用自己所具有的辨识能力来解决相关问题,这样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言文中的某些特殊句式是具有自己的规律的,例如,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往往都是建立在“为…..所”以及“被”等词语之上的,都是通过这些词语来表达的,也有很多被动句没有这类词语标志,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根据文言文中句子所处的语境来进行对其进行判断,需要学生明确主语是一个句子中的受动者,是整个动作行为接受的对象。再比如说,文言文中宾语前置通常都会出现在疑问句或者否定句中,要求学生掌握在疑问句或者否定句中,代词作为宾语,该宾语会放在动词前面,“且焉置土石”这一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综上所述,虽然古诗文的阅读在整张中考语文试卷里面所占用的分值比例不是很高,但是,古诗文对于学生自身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其对于教学所具有的导向性也不容忽视,所以,对于古诗文这一领域的复习和教学,必须要抱着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自身民族文化的根基更深。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