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语言—有效的教学-教学论文
作者:郭云来源:原创日期:2012-06-05人气:1177
每一个老师都是课堂教学的驾驭者,不缺乏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但往往教学效果迥然有异。在亲历多次听课和教学中,能明显的感受到,有的课堂熠熠生辉,气氛活跃;有的课堂死气沉沉,枯燥无味。造成这两种不同效果的原因在于,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语言的感染力。老师缺乏语言的修养及运用丰富的肢体态势语言辅助教学的艺术。受中考升学率的影响,很多老师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也越来越忽视了这个问题的存在,而这一忽视将很大程度上有碍于我们语文教学。在此,我想就于丹老师给我的触动结合我的语文教学谈谈无声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性。
一、无声的面部表情以及合适得体的衣着打扮对教学的影响
每一次在镜头前看到于丹老师,她的表情总是哪样从容和亲切,给人的感觉不会因她是名人身份而对她望而生畏。反之,总觉得她是我的故友、我的一位良师。其次她的穿着色彩淡雅、柔和,总能让人心态平和。于丹老师有了这种完美的开场,我总能静静的坐下看完她的节目,听完她与主持人、嘉宾的对话。时而在它的影响下认真思考、时而与她开怀大笑。其实,教师的面部表情和衣着打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老师把不当的情绪带入课堂的话,学生也会受之影响。所以,优秀、老练的教师在走进教室前都会事先调整自己的状态,面带微笑,让学生如沐春风,亲切而又自然。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进入到教师设计好的课堂氛围中去。如我在讲《黄河颂》时,我首先将整首诗背下来,在走入课堂时,我以坚定有力的步伐站在讲台上,学生随着我面部表情变得时分严肃。在教读前我再用铿锵有力的声音,以演讲的语气示范朗诵,这时再去看学生,他们以完全融入到我的课堂情绪中去了。其次,我在上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我特意选了件淡绿色的外衣到校。那天,在上课之前,我微笑的走进教室,半开玩笑的叫学生看看老师的穿着你会想到什么季节?这样和学生亲切的沟通当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接下来我在教学前放了一段班得瑞的轻音乐“初春”作为配乐以用来营造气氛,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听,说说春天是什么感觉?有学生回答(绿色、有嫩嫩的小草、柔和的风、五颜六色的风筝、美好的心情等等)。整堂课气氛清新、亲切,在音乐中感受春天。而这小小的举动却大大的、有效的促进我本堂课的教学。
二、符合情节的肢体语言对教学的影响
我会特别关注于丹老师那表示欣赏、鼓励、激动、拒绝、谦虚等等含义的肢体语言。这不仅仅丰富她与周围人的沟通,而且会将一个平平的聚会场所瞬间变得高雅、庄重。而这种无声的语言形式会提升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
很多老师都会有意识的注重运用面部表情、手势语来丰富课堂,但不是所有老师的表现都会让人感到自然。相反,不当的肢体语言会让人生笑,不但不能辅助教学反而破坏原本较为正常的教学。比如,有一次在听一位男老师教学《孔乙己》,为表现孔乙己的“摸”和“排”两个动作时,由于老师事先没有准备充分,当再现“摸”这个动作时,老师从口袋里摸出的是一小张餐巾纸,当时学生哄堂大笑。无奈之下,老师宣布不要笑,再重来一次。可此时的教学氛围已经被破坏,再想营造良好效果也就不大尽如人意。与此同时我与另一位老师在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都运用符合情节的肢体语言取得较好效果。我在上“雪地捕鸟”时,抓住文中几个动词给学生演示整个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了捕鸟的过程。这就弥补了城市学生对这一情节缺乏直观感受的不足,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接下来完成课后练习对“雪地捕鸟”进行仿写的活动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几乎都会抓住动词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动作行为。另一位老师则示范“将头拗过去,拗过去”的动作,很深入的让学生体会寿镜吾老先生的迂腐神态。在学生会意的笑声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已感受到这一人物形象。事实上,学生所感受到的,听到的,看到的,领会到的比有声语言更为形象,更为深刻。
三、教师的目光有效的驾驭课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眼神能很好的在教学中传递各种信息。比如,课堂上有人不专心听讲,老师的目光能起到对学生批评的作用;当学生回答很精彩时,老师的目光有鼓舞的作用。不仅如此在分析鲁迅《风筝》一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在朗读中我们可以用目光来表现“哥哥”对“弟弟”的鄙夷、不屑的心理;也可以用目光来表现“弟弟”那孤独、害怕、无奈、委屈的心情。
总之,由于体态语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老师更应该重视自身的修养,重视无声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仅要有丰富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像一个导演;更应该像一个优秀的演员,能用她的整个身心去诠释那一篇篇优秀的教材剧本,去传播思想,去传授知识,去滋养那一个个渴求知识的学生。
一、无声的面部表情以及合适得体的衣着打扮对教学的影响
每一次在镜头前看到于丹老师,她的表情总是哪样从容和亲切,给人的感觉不会因她是名人身份而对她望而生畏。反之,总觉得她是我的故友、我的一位良师。其次她的穿着色彩淡雅、柔和,总能让人心态平和。于丹老师有了这种完美的开场,我总能静静的坐下看完她的节目,听完她与主持人、嘉宾的对话。时而在它的影响下认真思考、时而与她开怀大笑。其实,教师的面部表情和衣着打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老师把不当的情绪带入课堂的话,学生也会受之影响。所以,优秀、老练的教师在走进教室前都会事先调整自己的状态,面带微笑,让学生如沐春风,亲切而又自然。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进入到教师设计好的课堂氛围中去。如我在讲《黄河颂》时,我首先将整首诗背下来,在走入课堂时,我以坚定有力的步伐站在讲台上,学生随着我面部表情变得时分严肃。在教读前我再用铿锵有力的声音,以演讲的语气示范朗诵,这时再去看学生,他们以完全融入到我的课堂情绪中去了。其次,我在上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我特意选了件淡绿色的外衣到校。那天,在上课之前,我微笑的走进教室,半开玩笑的叫学生看看老师的穿着你会想到什么季节?这样和学生亲切的沟通当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接下来我在教学前放了一段班得瑞的轻音乐“初春”作为配乐以用来营造气氛,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听,说说春天是什么感觉?有学生回答(绿色、有嫩嫩的小草、柔和的风、五颜六色的风筝、美好的心情等等)。整堂课气氛清新、亲切,在音乐中感受春天。而这小小的举动却大大的、有效的促进我本堂课的教学。
二、符合情节的肢体语言对教学的影响
我会特别关注于丹老师那表示欣赏、鼓励、激动、拒绝、谦虚等等含义的肢体语言。这不仅仅丰富她与周围人的沟通,而且会将一个平平的聚会场所瞬间变得高雅、庄重。而这种无声的语言形式会提升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
很多老师都会有意识的注重运用面部表情、手势语来丰富课堂,但不是所有老师的表现都会让人感到自然。相反,不当的肢体语言会让人生笑,不但不能辅助教学反而破坏原本较为正常的教学。比如,有一次在听一位男老师教学《孔乙己》,为表现孔乙己的“摸”和“排”两个动作时,由于老师事先没有准备充分,当再现“摸”这个动作时,老师从口袋里摸出的是一小张餐巾纸,当时学生哄堂大笑。无奈之下,老师宣布不要笑,再重来一次。可此时的教学氛围已经被破坏,再想营造良好效果也就不大尽如人意。与此同时我与另一位老师在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都运用符合情节的肢体语言取得较好效果。我在上“雪地捕鸟”时,抓住文中几个动词给学生演示整个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了捕鸟的过程。这就弥补了城市学生对这一情节缺乏直观感受的不足,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接下来完成课后练习对“雪地捕鸟”进行仿写的活动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几乎都会抓住动词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动作行为。另一位老师则示范“将头拗过去,拗过去”的动作,很深入的让学生体会寿镜吾老先生的迂腐神态。在学生会意的笑声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已感受到这一人物形象。事实上,学生所感受到的,听到的,看到的,领会到的比有声语言更为形象,更为深刻。
三、教师的目光有效的驾驭课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眼神能很好的在教学中传递各种信息。比如,课堂上有人不专心听讲,老师的目光能起到对学生批评的作用;当学生回答很精彩时,老师的目光有鼓舞的作用。不仅如此在分析鲁迅《风筝》一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在朗读中我们可以用目光来表现“哥哥”对“弟弟”的鄙夷、不屑的心理;也可以用目光来表现“弟弟”那孤独、害怕、无奈、委屈的心情。
总之,由于体态语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老师更应该重视自身的修养,重视无声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仅要有丰富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像一个导演;更应该像一个优秀的演员,能用她的整个身心去诠释那一篇篇优秀的教材剧本,去传播思想,去传授知识,去滋养那一个个渴求知识的学生。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