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的创作特点及其风格-文学论文
作者:催保亚来源:原创日期:2012-06-27人气:2833
19世纪的欧洲,人们怀有一种强烈的忠诚于自己的祖国和为之牺牲的情结。这些民族主义情结兴起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社会动荡时期,当时法国军队侵占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作为革命性的政治运动,民族主义导致了国家的统一如德国和意大利,民族主义激发了被外国统治的国家的反抗斗争,如波兰和波西米亚(后来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民族主义也是强有力的文化运动,尤其涉及语言。在外国势力为主的地区,民族的语言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教科书、报纸和官方文件中。例如在波西米亚,由于奥地利统治者说德语,捷克语在1800年前就已失去了地位,此时又兴起了一股捷克语言的复兴运动。19世纪30年代至四十年代重要的教科书如化学和天文学都用捷克语编写,同时还出现了很多捷克民间诗歌集。在每个地方,“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感觉扎根与“乡间”。民族的过去成为历史研究感兴趣的课题,同时还兴起了对民歌、舞蹈、传奇、神话故事的新的热情。
二、民族乐派和浪漫乐派的异同
我个人认为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分支。他们把浪漫乐派所强调的个性扩大为民族性,但透过民族性仍然可以看到作曲家的个性,他们的美学观点和创作手法和浪漫乐派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区别民族乐派更强调音乐的民族因素,民族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民族乐派在音乐的浪漫主义运动中,贡献巨大,强化了音乐的大众化、群众化特质,促进了欧洲音乐旋律语言、和声语言、节奏语言、题材信息的多样化和音乐风格的发展与时代创造性,并为世界音乐的多元化增添了色彩缤纷的新成分,为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民族乐派音乐家们出直接利用民间音乐素材进入创作外还以如下方式显示其音乐的民族主义思想:a采用本民族的传说、史诗b根据本民族的英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创作的源泉c用音乐来描绘祖国的自然风光d用本民族文学家的文学作品
进行配乐谱曲。
三、各个民族乐派创作的共同特点
其一,他们都以民族民间的歌曲、舞曲作为音乐创作素材的基础,使音乐语汇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色彩;其二,选择民间传说或农民生活内容作为歌剧的题材,创立本国本民族的音乐戏剧以表达民族感情和体现民族精神;其三,他们从本国民族诗人、戏剧家、文学家的作品里汲取创作素材和灵感,在声乐或器乐作品里表现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其四,他们基于浪漫主义音乐美学观念和情趣,有时追求音乐异国情调的表现,如东方神话般
的景象、风土人情。其五,大量运用民歌风格,作品歌唱性很强,旋律纯朴上口。
四、德沃夏克的作品风格和创作特点
1、德沃夏克生平简介
德沃夏克1841年9月8日,生于布拉格附近的内拉霍泽维斯镇,1857年到布拉格风琴学校就读,学习作曲理论,课余演奏小提琴为生。15年完成第一首交响曲《兹洛尼采之钟声》,歌曲《柏树》,弦乐四重奏《晚歌集》,1866年经斯美塔那推荐,如布拉格临时剧院任中提琴手,在此期间有机会大量接触西方作曲家的作品,从那时起他的创作就很快名扬四方了。1892年,德沃夏克前往纽约,任纽约民族音乐学院院长,在美国期间,除了在城镇,德沃夏克还再衣阿华斯皮尔维尔度过一个夏天,以此感受美国的精神和灵魂。德沃夏克鼓励美国作曲家创作民族特色的音乐。他对美国本土音乐旋律和非裔美国宗教圣歌日感兴趣。为此,他向他的学生、黑人作曲家和男中音歌手伯莱学习。1895年德沃夏克回到祖国,重返布拉格音乐学院,不久被任命为该学院的院长,他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特点对后世影响很大。
2、德沃夏克的作品
其一,交响曲: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兹洛尼采之钟声》、G大调第八号交响曲、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自新大陆》;其二,管弦乐曲:、交响诗《水妖》、《金纺车》;其三,协奏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其四,室内乐:A大调钢琴五重奏;其五,钢琴曲:降A大调幽默曲;其六,歌剧:《水仙女》、《阿尔米达》;其七,合唱曲:《白山后裔》康塔塔、《圣母悼歌》;其八,歌曲:《柏树》、《摩拉维亚二重唱》
3、德沃夏克作品的风格特点
其一,植根于民族土壤,音乐明朗欢快,清新自然,洋溢着民族气息;其二,常用三拍子切分节奏和欢快的捷克舞曲题材;其三,五声音阶、民间调式,以及美国黑人、印第安人音调大量使用,音乐通俗性很强;其四,配器色彩丰富,主题音调的旋律感很强;其五,音乐恳切厚朴而情态宛然,处处如妙手偶得而又天成。
二、民族乐派和浪漫乐派的异同
我个人认为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分支。他们把浪漫乐派所强调的个性扩大为民族性,但透过民族性仍然可以看到作曲家的个性,他们的美学观点和创作手法和浪漫乐派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区别民族乐派更强调音乐的民族因素,民族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民族乐派在音乐的浪漫主义运动中,贡献巨大,强化了音乐的大众化、群众化特质,促进了欧洲音乐旋律语言、和声语言、节奏语言、题材信息的多样化和音乐风格的发展与时代创造性,并为世界音乐的多元化增添了色彩缤纷的新成分,为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民族乐派音乐家们出直接利用民间音乐素材进入创作外还以如下方式显示其音乐的民族主义思想:a采用本民族的传说、史诗b根据本民族的英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创作的源泉c用音乐来描绘祖国的自然风光d用本民族文学家的文学作品
进行配乐谱曲。
三、各个民族乐派创作的共同特点
其一,他们都以民族民间的歌曲、舞曲作为音乐创作素材的基础,使音乐语汇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色彩;其二,选择民间传说或农民生活内容作为歌剧的题材,创立本国本民族的音乐戏剧以表达民族感情和体现民族精神;其三,他们从本国民族诗人、戏剧家、文学家的作品里汲取创作素材和灵感,在声乐或器乐作品里表现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其四,他们基于浪漫主义音乐美学观念和情趣,有时追求音乐异国情调的表现,如东方神话般
的景象、风土人情。其五,大量运用民歌风格,作品歌唱性很强,旋律纯朴上口。
四、德沃夏克的作品风格和创作特点
1、德沃夏克生平简介
德沃夏克1841年9月8日,生于布拉格附近的内拉霍泽维斯镇,1857年到布拉格风琴学校就读,学习作曲理论,课余演奏小提琴为生。15年完成第一首交响曲《兹洛尼采之钟声》,歌曲《柏树》,弦乐四重奏《晚歌集》,1866年经斯美塔那推荐,如布拉格临时剧院任中提琴手,在此期间有机会大量接触西方作曲家的作品,从那时起他的创作就很快名扬四方了。1892年,德沃夏克前往纽约,任纽约民族音乐学院院长,在美国期间,除了在城镇,德沃夏克还再衣阿华斯皮尔维尔度过一个夏天,以此感受美国的精神和灵魂。德沃夏克鼓励美国作曲家创作民族特色的音乐。他对美国本土音乐旋律和非裔美国宗教圣歌日感兴趣。为此,他向他的学生、黑人作曲家和男中音歌手伯莱学习。1895年德沃夏克回到祖国,重返布拉格音乐学院,不久被任命为该学院的院长,他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特点对后世影响很大。
2、德沃夏克的作品
其一,交响曲: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兹洛尼采之钟声》、G大调第八号交响曲、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自新大陆》;其二,管弦乐曲:、交响诗《水妖》、《金纺车》;其三,协奏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其四,室内乐:A大调钢琴五重奏;其五,钢琴曲:降A大调幽默曲;其六,歌剧:《水仙女》、《阿尔米达》;其七,合唱曲:《白山后裔》康塔塔、《圣母悼歌》;其八,歌曲:《柏树》、《摩拉维亚二重唱》
3、德沃夏克作品的风格特点
其一,植根于民族土壤,音乐明朗欢快,清新自然,洋溢着民族气息;其二,常用三拍子切分节奏和欢快的捷克舞曲题材;其三,五声音阶、民间调式,以及美国黑人、印第安人音调大量使用,音乐通俗性很强;其四,配器色彩丰富,主题音调的旋律感很强;其五,音乐恳切厚朴而情态宛然,处处如妙手偶得而又天成。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