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一诗解读-文学论文
李商隐这首小诗看似平淡,诗义也似乎很清晰,但淡而有味,平而山高水长。此诗极具画面感,情调也并不沉重,相反倒具有一种清丽之美。尤其是最后一句,更觉余韵悠长,情思不尽。一直很喜欢李义山的这首诗,就像雨后荷香,若有若无,若断若续,香在无心之处,此诗之美主要在于自然无痕,眼到,心到,遂诗泉暗涌。
“竹坞无尘水槛清”,这一句虽直接点出“无尘”与“清”,但并不觉得显露,相反倒袭来一脉清新出尘的气息,于中可见骆氏亭清幽的环境,所谓景清心亦清耳。此旬境界之清仿佛是佛家心境的体现,很多人的诗中也会写无尘,但都不似此清逸,刘学锴、余恕诚的《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对竹坞的解释为:“竹坞,似指植竹之船坞,视下‘水槛’可知。骆氏亭临湖而建,故云‘无尘’、‘清’”。“竹坞”一般指有竹林而四周高、中央低的地区,有时直接指有竹林的地方或旁植竹子的屋舍,而说它是船坞则令人不解,不过今人多已作此种解释,就不多说了。
“相思迢递隔重城”,《集解》中的注释为:“迢递隔重城,即隔迢递之重城。迢递有高、远二义,此用高义。重城犹高城。”此处“迢递”应用远义,如同“故人迢递隔千里。”(洪臻《齐天乐闺思》)“故园迢递隔烟波”(刘兼《登郡楼书怀》)一样。至于“重城”,目前诗中对其解释一般有两种,其一是将“重城”一词指实,具体指出它的确定地点,黄世中《李商隐诗选》日:“重城,此指长安城”;其二是指“高城”,这种解释无疑更加普遍。其实针对这首诗而言,这两种解释都未必恰当。首先来看第一种解释,在诗中,“重城”有时虽也指一个特定的地方,但它的内蕴经过很多诗人感情的不断投注,实际上己多己向虚化的方向迈进。“重城”一词用于诗中,其侧重点往往不在于高,而在于它的多与密,譬如“三重城”、“七重城”、“九重城~样,因此它在诗歌中经常造成这样一种效果,即因它的重重叠叠性而让人产生无法逾越、攻破之感,如史深《花心动泊舟四圣观》:“不信重城间阻”:施岳《兰陵王》:“缄情欲寄重城隔。”因此,“重城”给人的特点是“深”,是“远”。“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蔡伸《水调歌头》(相逢非草草):“回首重城远,楼观暮烟中。”赵师侠《酹江月丙午螺川》:“回首重城天样远,人在重城深处。”重城如此深远,令人不可接,因此无形的“相思”似也被其所阻。“重城”仿佛成了一个“隔断物”,一个相思越不过的障碍。而当“隔”与“重城”连用时,这种意味就更加浓重,如(宋)郭祥正《怀友二首》其二:“佳人隔重城,谁复为之侪。”(元)范柠《卢师东谷怀城中诸友》:“平居二三子,今夜隔重城。”(清)吴绮《和淡心访南村惠麓山房过憩寄畅园韵》(其三):“遥持一杯酒,相劝隔重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重城”就如同碧城一样让人有在水一方之感。
另外,很多人都像《集解》中一样喜欢将“重城”解释为“高城”,“重城”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解作“高城”,但两者实有着细微的差别。“重城”虽也有高的特征,但它与“高城”予人的诗感是不同的,当诗中出现“高城”意象时,往往不仅会予人一种开阔的视野,而且有时会呈现出一种苍茫的气象,如王维《登河北城楼作》曰:“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郎士元《郢城秋望》曰:“高城落日望西北,又见秋风逐水来。”李郢《送刘谷》曰:“落日千峰转迢递,知君回首望高城。”当然,“高城”与“重城”之间有着“交集”,因为“高城”亦内蕴有阻断与相见无由之意,不过这层意思多用于词中,如柳永《引驾行》曰:“忍回首、佳人渐远,想高城、隔烟树。”秦观《满庭芳》曰:“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惠洪《青玉案》曰:“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相思迢递隔重城”还予人一种动态的过程感,仿佛是主体情感的渐进式运动,让你感觉诗人的相思之情好像在一点一点地向远方那个思念的对象蔓延,直至受阻于重城,其色彩是深沉无奈且遥望无期的。这不仅是对崔雍、崔衮的思念,更是对死去不久的崔戎的怀念与哀叹。顾非熊《寄陆隐君》曰:“相思迢递隔重城,鸟散阶前竹坞清。”然而就是没有李商隐的境界,纵是字句一样也是两种面目。
再来看最后一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集解》注释为:“雨声盖虚写,实为风动残荷之声。因秋阴,固夜闻风荷之声而疑为雨。盂浩然诗:‘荷枯雨滴闻’。”“秋阴不散”乃有雨之先兆,“霜飞晚”,故而留得“枯荷”,第三句与第四句实一脉而下,前人多已说出,但惟不知“风”从何处来也,因此我觉得无论这雨声是实写还是虚写,都应该是关于雨的,而不是风吹动了枯荷。况且李商隐的诗多如九连环一般,一句扣着一句,诗意的关联性很强,因此这样解释才不至于显得突兀。
“枯荷听雨声”或是一种预设情景,或是正在发生的,或是已成为一种回忆,我想这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此幅画面想要传达的意蕴和感情。然关于这种感情亦有多种说法,或说是相思无眠,或说是传达了身世之叹,或说是表现了孤独寂寞之感,但我觉得此句之美不在于表达了多少一己之情绪,而在于传达了一种意境之美。首先看枯荷这一意象,似乎也只有李商隐才能写得如此凄清美丽,怪不得连曹雪芹都要写上一笔了,这种意境就像是宋代的水墨画,诗人以自己的画家之心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种萧疏之美,其实个人感觉这一句并不像很多人说得那样沉痛,那样彻夜不眠,所谓情到深处情转薄,愁到浓时反成疏,它并不指向一种特定的意思,而只是将画面简简单单地呈现在你的面前,但你却会感到那淡淡的意味在你的心问渐渐地弥漫,仿佛扎下了根了。其次,从诗题来看,诗的重点并非是思念,而是寄怀,而后人在解释时,往往只侧重思念,忘记了寄怀。李商隐其实是将自己的相思寂寥化入了对雨打枯荷之美的深情妙赏,所谓“秋阴士多感”也(张说《清夜酌》),而诗人由眼前之景再联想到崔戎的死,其中也许还隐约透露有一种对生命的悲剧式怅惘。但尽管如此,诗中更多的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美丽。静静的夜里,李商隐伸开自己那细腻的心之触角,独自品尝着淡淡的感伤,独自体昧那自然的意境之美,他纵然有万千心绪,但都拈重就轻,因此小诗在整体上就显得含情而又空灵,清新而又深永。
总之,这首小诗既浑成如完壁,又恰似雨后荷珠,晶莹圆润,虽随意滚动,然皆是一体。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