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白日梦-文学论文
作者:黄水源来源:原创日期:2012-07-04人气:741
杜拉斯在小说中只用了一句话:“大河景象”便把二人相遇的背景交代清楚了。在小说中,湄公河是白人女孩和中国北方男人的相遇之地,也是二人爱情的终结之地。这个特殊的意象承载了女孩和男人对爱的幻想与憧憬,对欲的渴望与追逐,伴随着爱与欲的幻灭所带来的绝望与凄美,这种绝望与凄美又是哀而不伤的——它完全脱离了古希腊式命运悲剧带给人们的战栗般的恐惧与悲感,它是平静而温和的,让人感觉不到撕裂的痛楚,却时时刻刻如影随形。
这是一首绝望的华尔兹。《绝望的华尔兹》一曲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在单身公寓里与男女主人公一起度过,似是作者在告诫我们,这挣扎于道德之外、不被世俗认可的爱情将面临着诀别的痛苦。从杜拉斯优雅、温婉的文字风格看,这首绝望的华尔兹并不绝望,文中既有施特劳斯、弗朗兹·雷哈尔的华尔兹舞曲,又有校工欢快的越南语歌曲,还有狄克·埃林顿的拉格泰姆乐曲。风格迥异的乐曲同时出现,暗示着无以言说、深深掩藏的爱情与世俗道德的矛盾产生了:选择爱情就意味着被道德所否定。二人的结合虽暂时抛弃了道德的约束,但植根于人们思维深处的道德伦理感却始终横亘于二人之间。真正的爱情是以否定道德的存在为前提的,两个道德的人在尝试一种无道德的爱,自我情感与社会道德面临着抉择。
“她在他身边坐下。中国人说:
‘等你回法国的时候,我去把这几张唱片买下来为你送行。’
‘好的。’
中国人捂着脸低声说道:‘就像为你送葬……生离死别。’
‘是的。’
绝望的华尔兹唱响了绝望之声。
这是人性的复归与澄明。杜拉斯以小桥流水般的语言,平静的语气为我们奏一曲人性复归之歌。“情人”一词含有一种不被正统道德所认可的贬义意味,文中以“情人”相称,隐喻二人的关系是超出正统化道德之外的:贫富差距,国籍迥异,显然是不被认可的恋情。白人女孩和北方男人,挣扎在矛盾与痛苦的边缘。在小说中,没有善与恶的针锋相对,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冲突,一切开始与结束都是在平静中度过的,传奇式的恋情带有深深的悲剧色彩——纯洁动人,又超出理性之外。他与她就是那样一见便互相钟情了,爱情从来不会叫人理智下去:爱是无辜的,快乐而无害——无关道德,无关信仰,无关阶级,在一切人类开始的地方,在一切男人女人存在的地方。爱是一种天性,人性的复归与澄明便始于此!在这样一种殖民地文化模式中,人被世俗化了,欲望被遏制了,人性渴望复归。制度的枷锁限制了人性的自由,人是工具理性的奴隶。人虽不自由,存在于人心中的欲望却无从限制,欲望的扩张,爱情的复苏,人性的张扬便被杜拉斯放置于一个新的高度。叙述无所不在的欲望、不置可否的爱情便成了一种内在的反抗。对性爱的礼赞并没有抹杀纯洁的爱情,并没有流于世俗的庸腐。杜拉斯的深刻之处,便在于以永恒的爱情打破道德对人的束缚,解放人的欲望,还人以自由。打碎这欲望,回归本属于人自身的欢乐,生命的探求才具有意义。人性的复归与澄明,就是打破恶,向善靠近的过程。这又是杜拉斯和她的一个白日梦: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用淡淡的语调表现了一种心灵欲望的真实。在她生命将近之时,重温少女时期的一段恋情,客观地解剖自己的心灵,是对这段感情的释怀与洒脱,更是超越与升华。因此,本小说与《情人》相比,便多了几分客观与温情,多了几分细腻与温婉。“与杜拉斯的真实经历相比照,作者个人的隐私暴露得更为彻底,对往事的追述也更没有顾虑和掩饰。”爱情是爱情,更超脱于金钱之外,女孩对情人的爱便来得更加炽热与感人。
“我真没想到他竟会死,他的身躯、肌肤、生殖器、双手怎么会死去的啊。在这一年里,我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乘坐永隆的轮渡横渡湄公河的时代。”这样一个开篇,一个白发苍苍的女人,似在轻喃,似在低诉,柔弱的言语带来的却是无尽的感动。女作家在经过岁月积淀之后,洗尽铅华,回眸几十年前那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依然有勇气有力量用平静如水的语言表达出人生的悲剧,把爱与恨演绎得如此分明、紧密——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这一次,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唐的面貌突然显现在炫目的光芒中——还有小哥,那个不同于一般的孩子的形象。
我依然和这些人在一起,在这个故事里,只和他们在一起。”
随着女作家的低喃,我们可以感觉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就像一切还不曾发生过,一切正在开始……我们仿佛进入了女作家的白日梦。阴暗嘈杂的单身公寓,绝望无助的身体,无法言说的悲哀,一个白人女孩和一个中国男人的爱情传奇——玛格丽特?杜拉斯和她的一场白日梦。
这是一首绝望的华尔兹。《绝望的华尔兹》一曲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在单身公寓里与男女主人公一起度过,似是作者在告诫我们,这挣扎于道德之外、不被世俗认可的爱情将面临着诀别的痛苦。从杜拉斯优雅、温婉的文字风格看,这首绝望的华尔兹并不绝望,文中既有施特劳斯、弗朗兹·雷哈尔的华尔兹舞曲,又有校工欢快的越南语歌曲,还有狄克·埃林顿的拉格泰姆乐曲。风格迥异的乐曲同时出现,暗示着无以言说、深深掩藏的爱情与世俗道德的矛盾产生了:选择爱情就意味着被道德所否定。二人的结合虽暂时抛弃了道德的约束,但植根于人们思维深处的道德伦理感却始终横亘于二人之间。真正的爱情是以否定道德的存在为前提的,两个道德的人在尝试一种无道德的爱,自我情感与社会道德面临着抉择。
“她在他身边坐下。中国人说:
‘等你回法国的时候,我去把这几张唱片买下来为你送行。’
‘好的。’
中国人捂着脸低声说道:‘就像为你送葬……生离死别。’
‘是的。’
绝望的华尔兹唱响了绝望之声。
这是人性的复归与澄明。杜拉斯以小桥流水般的语言,平静的语气为我们奏一曲人性复归之歌。“情人”一词含有一种不被正统道德所认可的贬义意味,文中以“情人”相称,隐喻二人的关系是超出正统化道德之外的:贫富差距,国籍迥异,显然是不被认可的恋情。白人女孩和北方男人,挣扎在矛盾与痛苦的边缘。在小说中,没有善与恶的针锋相对,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冲突,一切开始与结束都是在平静中度过的,传奇式的恋情带有深深的悲剧色彩——纯洁动人,又超出理性之外。他与她就是那样一见便互相钟情了,爱情从来不会叫人理智下去:爱是无辜的,快乐而无害——无关道德,无关信仰,无关阶级,在一切人类开始的地方,在一切男人女人存在的地方。爱是一种天性,人性的复归与澄明便始于此!在这样一种殖民地文化模式中,人被世俗化了,欲望被遏制了,人性渴望复归。制度的枷锁限制了人性的自由,人是工具理性的奴隶。人虽不自由,存在于人心中的欲望却无从限制,欲望的扩张,爱情的复苏,人性的张扬便被杜拉斯放置于一个新的高度。叙述无所不在的欲望、不置可否的爱情便成了一种内在的反抗。对性爱的礼赞并没有抹杀纯洁的爱情,并没有流于世俗的庸腐。杜拉斯的深刻之处,便在于以永恒的爱情打破道德对人的束缚,解放人的欲望,还人以自由。打碎这欲望,回归本属于人自身的欢乐,生命的探求才具有意义。人性的复归与澄明,就是打破恶,向善靠近的过程。这又是杜拉斯和她的一个白日梦: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用淡淡的语调表现了一种心灵欲望的真实。在她生命将近之时,重温少女时期的一段恋情,客观地解剖自己的心灵,是对这段感情的释怀与洒脱,更是超越与升华。因此,本小说与《情人》相比,便多了几分客观与温情,多了几分细腻与温婉。“与杜拉斯的真实经历相比照,作者个人的隐私暴露得更为彻底,对往事的追述也更没有顾虑和掩饰。”爱情是爱情,更超脱于金钱之外,女孩对情人的爱便来得更加炽热与感人。
“我真没想到他竟会死,他的身躯、肌肤、生殖器、双手怎么会死去的啊。在这一年里,我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乘坐永隆的轮渡横渡湄公河的时代。”这样一个开篇,一个白发苍苍的女人,似在轻喃,似在低诉,柔弱的言语带来的却是无尽的感动。女作家在经过岁月积淀之后,洗尽铅华,回眸几十年前那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依然有勇气有力量用平静如水的语言表达出人生的悲剧,把爱与恨演绎得如此分明、紧密——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这一次,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唐的面貌突然显现在炫目的光芒中——还有小哥,那个不同于一般的孩子的形象。
我依然和这些人在一起,在这个故事里,只和他们在一起。”
随着女作家的低喃,我们可以感觉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就像一切还不曾发生过,一切正在开始……我们仿佛进入了女作家的白日梦。阴暗嘈杂的单身公寓,绝望无助的身体,无法言说的悲哀,一个白人女孩和一个中国男人的爱情传奇——玛格丽特?杜拉斯和她的一场白日梦。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