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调秋色各抒心曲-文学论文
作者:李培荣来源:原创日期:2012-07-04人气:980
尾联直抒胸臆,意思是任凭它春花凋谢,秋景更令人陶醉,自己完全可以归隐于山林之中。据说,此时王维“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全唐书?王维传》)。他苦心经营辋川别墅,恣意纵情于山水,偶有别离,总是依依不舍,“依迟车马动,惆怅出松萝”(《别辋川别业》)。由此看来,尾联所概括的,是逃避官场之险恶、摆脱名利之羁绊后的安适和快慰,高蹈出尘、远遁山林时的淡泊与洒脱。
天宝十二年(753)以后两年多,李白隐居宣城,往来江左。自从天宝三年被排挤出京开始第二次漫游,到隐居宣城期间,大约又是十年光景。李白年事已高,又在仕途中屡经挫折,其雄心锐气自有所减,他盘桓于名山胜水,炼火烧丹,狂歌痛饮,来消磨自己的雄心。但是,“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想法,毕竟是他的终生理想,然而,至今政治上仍无所成就,这种冷酷的现实在啮咬着李白的心灵。《秋登》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心境中成诗的。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睛空。”
首联也是从大处着笔,勾勒登楼所见的美景: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陵阳山,伫足于谢朓楼,举目望远,此时天朗气清,宣城如在画里。比照《山居》,李白的这两句所概括的景象,虽然也给人一种明朗秀丽的感觉,但少了幽深多了扩大。
《秋登》与《山居》在结构层次上完全相同,颁联和颈联也是几笔特写。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这一联描写水和桥。句溪和宛溪夹城而过,夕阳斜照,光辉落在溪流上,溪水沦涟。横跨溪流的两座桥,弧形桥梁映上了绚丽的霞光,多像从天空落下来的彩虹啊!《山居》的颁联也写水,一条山溪从松荫中走出,溪流清浅,闪烁着明月的清辉;《秋登》写的是双溪合流,源远流长,如明镜夹城,水域阔大而平静,泛着向晚的红霞。两相比较,如果说王诗中的明月清辉,让人感觉到的是山林的恬静,那么,李诗中的夕阳霞光,让人感到晚景中尚存热烈。李白写了不少赞美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名诗,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昂扬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揣摩这一联诗,想象诗人营造的壮美意境,也自然会感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生活激情。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颈联注重了秋色的调配,“寒”、“老”炼字凝重。秋光染黄了树叶,灰蒙蒙的炊烟笼罩下的橘柚梧桐,泛着黄绿交杂斑驳陆离的色调,使人感到已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山居》的颈联用修竹、青莲续写着自然的秀美,用浣女、舟子把快乐推向了极至;《秋登》的颈联则突起情感波折,用秋天的苍寒,透露出了心中的悲凉。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尾联也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不被人理解的苦闷和孤独。与《山居》相比,同是直接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各不相同,王维居幽境乐此不疲,李白怀古人忧从中来。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他同情人民——“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他有志于仕途——“无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然而,他不为权贵所容,不为朝廷所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远大理想和残酷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的心灵深受煎熬。登临“谢眺”楼睹物恩人,联想到谢眺近似自身的遭遇,自然会感慨万千,谢眺便被视为千古知己了。联系尾联回首颈联,便可透视到李白心中发生悲凉秋意的病灶。从写法上看,颈联反映出的那种感受,为尾联的直接抒情奠定了基础。
综观全诗,也许有人认为,《秋登》前两联洋溢在壮美景象中的激动,与后两联寄托在苍寒秋色里的悲凉不协调。其实,这两种情感是有联系的,诗人正是因为对生活爱得深沉,才在抱负不能施展的时候产生悲凉苦闷的情感。而且,仔细玩味,我们会发现诗人登楼时心潮起伏、情感变化的轨迹,我们会听到诗人的震颤心音。
天宝十二年(753)以后两年多,李白隐居宣城,往来江左。自从天宝三年被排挤出京开始第二次漫游,到隐居宣城期间,大约又是十年光景。李白年事已高,又在仕途中屡经挫折,其雄心锐气自有所减,他盘桓于名山胜水,炼火烧丹,狂歌痛饮,来消磨自己的雄心。但是,“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想法,毕竟是他的终生理想,然而,至今政治上仍无所成就,这种冷酷的现实在啮咬着李白的心灵。《秋登》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心境中成诗的。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睛空。”
首联也是从大处着笔,勾勒登楼所见的美景: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陵阳山,伫足于谢朓楼,举目望远,此时天朗气清,宣城如在画里。比照《山居》,李白的这两句所概括的景象,虽然也给人一种明朗秀丽的感觉,但少了幽深多了扩大。
《秋登》与《山居》在结构层次上完全相同,颁联和颈联也是几笔特写。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这一联描写水和桥。句溪和宛溪夹城而过,夕阳斜照,光辉落在溪流上,溪水沦涟。横跨溪流的两座桥,弧形桥梁映上了绚丽的霞光,多像从天空落下来的彩虹啊!《山居》的颁联也写水,一条山溪从松荫中走出,溪流清浅,闪烁着明月的清辉;《秋登》写的是双溪合流,源远流长,如明镜夹城,水域阔大而平静,泛着向晚的红霞。两相比较,如果说王诗中的明月清辉,让人感觉到的是山林的恬静,那么,李诗中的夕阳霞光,让人感到晚景中尚存热烈。李白写了不少赞美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名诗,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昂扬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揣摩这一联诗,想象诗人营造的壮美意境,也自然会感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生活激情。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颈联注重了秋色的调配,“寒”、“老”炼字凝重。秋光染黄了树叶,灰蒙蒙的炊烟笼罩下的橘柚梧桐,泛着黄绿交杂斑驳陆离的色调,使人感到已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山居》的颈联用修竹、青莲续写着自然的秀美,用浣女、舟子把快乐推向了极至;《秋登》的颈联则突起情感波折,用秋天的苍寒,透露出了心中的悲凉。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尾联也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不被人理解的苦闷和孤独。与《山居》相比,同是直接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各不相同,王维居幽境乐此不疲,李白怀古人忧从中来。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他同情人民——“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他有志于仕途——“无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然而,他不为权贵所容,不为朝廷所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远大理想和残酷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的心灵深受煎熬。登临“谢眺”楼睹物恩人,联想到谢眺近似自身的遭遇,自然会感慨万千,谢眺便被视为千古知己了。联系尾联回首颈联,便可透视到李白心中发生悲凉秋意的病灶。从写法上看,颈联反映出的那种感受,为尾联的直接抒情奠定了基础。
综观全诗,也许有人认为,《秋登》前两联洋溢在壮美景象中的激动,与后两联寄托在苍寒秋色里的悲凉不协调。其实,这两种情感是有联系的,诗人正是因为对生活爱得深沉,才在抱负不能施展的时候产生悲凉苦闷的情感。而且,仔细玩味,我们会发现诗人登楼时心潮起伏、情感变化的轨迹,我们会听到诗人的震颤心音。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