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现代影视对《三国演义》改编热潮现象调查

作者:中州期刊来源:原创日期:2011-10-05人气:2907
摘要:本文从现代影视对西游改编热潮着手,以各种形式的西游记影视作品为出发点,分析西游记的原著和现代影视剧的时代意义以及其相互间的影响与联系,从中发掘出现代影视对西游记改编热潮的原因,背景,影响;同时,深入研究此种热潮的对于大众,原著本身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影视剧 ; 西游记; 改编  ;热潮
绪论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影视界掀起了一股改编三国演义的热潮。这些影视作品以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为基础,描绘和再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场景和人物故事,从不同角度阐释出三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哲理谋略。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三国影视作品的创作更是出现了戏说化、卡通化,演义化,点面化的新趋势,影视制作者用现代审美观重新审视和定义传统文化,用丰富而夸张的表现手法使三国演义及三国文化衍生出新的价值观和表现力。2004年,又一部《三国演义》已经由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制作中心策划立项并通过了广电总局的审批,这部戏的拍摄时间长达1年,于2005年12月完成,总集数达到60集,堪称经典名著重拍中的“大制作”,相对于老版《三国演义》,这部大制作被称之为新三国。三国电视作品热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三国文化在中华文化圈的巨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也突现出三国题材和当代电视传播手段的紧密关系。
1. 三国演义影视剧改编热潮的兴起及各类改编影视剧的概况
三国电视片在中国本土的号召力更是不言而喻的。自古以来,除了单纯的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很早就有关于三国题材的各种艺术形式出现,像相声、大鼓、评书等等,特别是戏剧形式更是在很长时间内赋予了三国故事极强的生命力,像京剧的《捉曹放曹》、《群英会》,川剧的《关羽之死》等都是流传千古的佳作。
而影视剧的出现更是给了三国演义故事一个更大,更好的舞台,这不仅仅扩大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反过来也丰富了三国演义的内涵。从电视剧来看,首推1987年央视投巨资拍摄的大型历史电视剧《三国演义》,这部片子全景式再现了原著的风貌,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这版《三国演义》电视剧无论从情节叙述上、还是从人物造型上及其所传达的历史观、价值观都严格的遵守原著的精神,其中人物的关键对白都尽量使用书中的文言文,让人感到一种深厚的历史韵味。不仅仅是为了一味的追求收视率,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忠于原著,源于历史,包括场景设置,人物赵兴,演员选择等等。除了87版三国演义之外,由《三国演义》改编的电视剧还有很多,如果说高希希指导的新版《三国演义》,八十年代初有连续剧《诸葛亮》,像陈凯歌执导的《吕布与貂禅》,创作阵容强大的《曹操与蔡文姬》。
    电影界同样很热衷于对于三国演义的改编,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改编作品。电影对于《三国演义》的改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90年代之前,关于《三国演义》的电影改编基本上都是严格的遵守原著,比如说电影《曹操与华佗》;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对三国题材表现手法变得更加多样,不仅有大明星的加盟,并且在制作手法和表现风格上都更不拘一格:像陈凯歌执导的《吕布与貂禅》,以及《卧龙小诸葛》、《武圣关公》、《貂禅》,以及吴宇森导演的《赤壁》,香港电影《见龙卸甲》等等一部部优秀的电影出现在银屏之上。而今年由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关云长》更是又掀起了一股新的“三国热”。 这部电影虽然是根据《三国演义》改编,内容也是源于《三国演义》,但《关云长》不是一部历史片,是一个讲人的故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看《关云长》可能你会在里面感受到一些自己曾经发生过的、很触动感情的故事。这部电影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三国演义》,确实是《三国演义》改编电影中的翘楚。
此外,中国也有许多以三国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片。这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对于《三国演义》不同的诠释方式。受以《水煮三国》为代表的具有后现代文风的书籍和以《烽火三国》、《大话三国》等为代表的各种网络作品的影响,此类动画片的创作更多地体现了新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创造式理解和演绎,特别是以《Q版三国》为代表的动画片更是尝试对历史人物,故事进行漫画式处理,创造了卡通搞笑的反传统表现手法。关于《三国演义》的动画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有中日联合制作的动画版《三国演义》,这部动画片由于有日本团队的加入,在内容,画面制作等方面精益求精,比起一般的三国题材动画片更能够吸引观众,让这部动画片同样受到很多成年人的喜爱。
2. 三国演义影视剧改编的热潮产生的原因
2.1 《三国演义》的改编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意义
三国改编热潮的产生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热潮究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要关注三国演义的改编首先就要理解三国演义的本身。众所周知,《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原著由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开始描写,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以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矛盾斗争为主线,最后由晋统一全国,国家重归统一。小说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和蕴藏其中的政治,军事,文化智慧。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就很流线,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关羽、刘备、赵云等人。既有曹操这样的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很善于使用诡计,是一个十分伟大的政治家、阴谋家、军事家、诗人。又有“几近似妖”的诸葛亮,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关羽“威猛刚毅”、“义薄云天”。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虽然历史真正的任务和小说中描述的人物有很大的区别,但就是因为这种“人性化”的区别,让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起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2.2 《三国演义》的改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以三国史实和三国故事为基础,形成了生生不息的三国文化。按照沈伯俊先生的说法,三国文化并非是局限于特定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而是“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1]这一观点,把三国文化的阐释上升到了一个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之上,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道德、宗教、民俗观等诸方面内容涵盖其中,使其成为在“三国”这一特定载体之上的一系列现象和观念的集合体。正是这种三国文化的流传,时至今日,人们还是对于三国演义当中所描写的人物,故事,以及其表现的精神,文化所深深吸引。无论是诸葛孔明的智慧,刘备的眼泪,曹操的奸诈,还是对周公瑾的无比哀叹,都是人们对于三国文化的一种认同。正是因为这种流传千年的群众基础,是三国改编影视剧得以长期受到群众欢迎,从而得以形成一种热潮的根本原因。
三国题材影视剧的大量涌现,反映了广大受众对三国人物,故事,文化的关注心理,这种心理诉求变成了创作者进行创作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另外一种则是对于三国文化的传播。一方面三国题材的影视剧深受观众的喜爱,可以获得很高的收视率,那么改编者的经济利益也是得以充分的满足。同时由于《三国演义》本身的内容就很丰富,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方式也很多样,这就给了改编者更大的发挥空间,也可以更好的吸引观众的眼球。另一方面,一些影视改编者纯粹是出于对于三国文化的传播而进行改变,是的三国演义能够在影视剧这个大舞台上得到更好,更广的传播。

3. 三国改编热潮对于《三国演义》以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
影视作品对于《三国演义》的改编热潮有其必然的正面的推动力和影响。
第一,扩大《三国演义》传播面,提高影响力
既然影视剧面对的是大众,那么对三国文化和三国历史来说,其无疑是一种有力的推广手段。对比书本的流传力和流行度,影视剧打动的是更广泛的观众,打开的是更巨大的市场。无论表现形式是什么,每部影视作品和每个网络产品背后都是三国故事的原型。大众通过对这些东西的接受,无形之中就接触了更多的历史文化掌故,学会了用原著中的哲学方法来思考问题,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比如说电影《赤壁》,它是中国及亚洲投资最大8500万美元的史诗电影。《赤壁Ⅰ》和《赤壁Ⅱ决战天下》云集了中港台影坛巨星梁朝伟,赵薇,金城武,张丰毅,张震,胡军领衔主演。由美国著名吴宇森指导的佳作,获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08,09年上映时,在亚洲,欧洲等地均获得巨大成功,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刷新了所有华语电影票房新记录。参展提名十几个国际电影节和影展,获得美国拉斯维加斯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日本每日电影大奖最佳外语片,华表奖优秀合拍片,香港电影金像奖5项奖等多个大奖。2010年3月21日,《赤壁》当选《电影看中国》系列产品,传播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呈现中国全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影集团和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21日在京联合启动了“电影携手汉语,走向世界”全球主题系列活动。活动将从3月至12月在上海、北京、伦敦、法兰克福、巴黎、纽约等地举办中国电影日,并在全球691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传播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电影《赤壁》不仅仅推动了《三国演义》在中国的传播,也推动了在全世界的传播。也不仅仅推动了《三国演义》这一部名著的传播,也推动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有着极其重要和很深远的意义。
第二,以现代手法改造传统文化,赋予三国文化新内涵
首先,影视手段使《三国演义》的传播更加生动。影视剧是声画合一的艺术表现手段,网络又具有超文本、多媒体的信息存在方式,这些媒体所给予的传播通道更贴近普通人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角度,广大受众可以以一种更放松更自然的状态来接受三国传统文化。过去书中平面的情节、人物在电视作品中变得立体起来,像一些著名的历史场面,如空城计、关羽之死等等,在书中只是用直白的文字来叙述,而放到电视中创作者就加以背景的衬托和音乐的辅助,同时运用镜头的变化,突显细节,调整节奏,做出了非常具有震撼力的效果。关于人物的塑造,影视剧能够做到调动一切艺术手段,用服装、场景、化装等对人物性格做出更直观的表现,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也可同时进行,使得表现手法更加洗练和新颖。
其次,现代人创作的三国电视不再拘泥于三国历史或者三国演义的故事本身,而是放开眼界,大胆地加入自己的再创作,用时代的眼光来解读传统。三国文化和《三国演义》相对于新兴的三国影视和传播形式来说无疑于借用旧瓶装新酒,传统的东西已经被赋予了大量的新元素。我们看到的虽然还是那些人物和事件名字,我们得到的已全然不是书本上那些原有的东西,我们看到的是结合了历史文本精髓与现代理念的新的文化模式和新的文化产品。
第三, 经营三国电视产业,创造文化传播的经济动力
我们身处于一个文化被消费的新时代,历史和文学作品都成为了一种新的大众消费品,人们在制作影视和网络产品的时候除了看重它的社会效益以外更多的是看重其经济的前景。其中,影视产品的市场繁荣直接带来了各类关于三国历史、三国小说的书籍的畅销。一些过去不太熟悉三国文化的观众,在接受了三国影视作品之后,也愿意回过头来寻找这些电视产品的源点,这样就从客观上扩大了了此类文化产品的市场。同时,与三国相关的其他产业也有所发展。从早期的三国系列的邮票的发行,三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一直到今天作为三国影视产业一部分的“三国影视城”的运作,林林总总,三国文化这张牌已经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往日,三国是一段历史和几部文学作品的代名词,今天,三国已成为了无数电视产品、娱乐产品的一块金字招牌,这块招牌将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和一个巨大的市场连接起来,反过来也成为了推动新一轮文化传播的经济动力。

4《三国演义》改编为影视剧作品热潮现象的反思和前景
4.1 《三国演义》影视剧改编过程中有的问题饱受非议
与其他名著的改编方式一样,三国影视剧的改编之路也走过了从正说到戏说的道路。前期以小说《三国演义》为蓝本的同名电视连续剧,系统地再现了小说的全过程,较好体现了原著的主题精神,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并且用影视的手段将细节和场面表现得更生动,比如央视87版的《三国演义》;近几年,以《吕布与貂禅》为代表的戏说类三国影视剧不断涌现,呈现出夸张大胆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姿态,我们在这类作品中只能看到几个熟悉的名字,而以这些人物为主角的故事全为改编者虚构而成。三国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承载改编者思想情感的一个容器。各种形式的影视剧创作带来的观众大量的非议。比如说,新版《三国演义》和香港电影《见龙卸甲》都存在着不尊重原著的事实,为了博取收视率,盲目的追求服装的华丽,演员的知名度等。这都是对《三国演义》原著的不尊重,也会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认知《三国演义》这不名著带来很多的误导。
比如说香港电影《见龙卸甲》,《三国志•见龙卸甲》由韩国、香港投资2500万美元拍摄,关注翊军将军赵云传奇的一生,以及他与曹操孙女曹婴的恩怨纠葛。《三国志•见龙卸甲》里由赵云贯穿全片,他年轻时七进七出长坂坡救刘备夫人和儿子,后来却因为罗平安嫉妒之心出卖他,加上诸葛亮利用他当诱敌的傀儡,誓为祖父曹操报仇的曹婴和赵云展开大战……虽然这部戏是讲三国,也是讲赵云,但是故事情节,人物造型等各个方面却充斥着娱乐和商业色彩,这样对于原著“戏说”式的改编,被很多观众所不能接受。
4.2 《三国演义》影视剧改编之路的前景
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以电子手段带动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流行,并且扩大了历史与文学本身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取得了比较好的传播效果。但是,三国文化的电视传播也有很不成熟的地方,许多影视作品的播出都遭到了多方非议。这也恰恰说明,三国影视剧改编热潮的背后还有很大的理性思考空间。
创作理念与技术手段上的缺陷导致了三国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和表现手法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历史剧《三国演义》的创作者更多地将三国看作一场战争,一味地烘托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忽视了许多本应有的哲理的表现和人物内心的刻画。同时,在影视特性的把握上也有一些疏漏,比如从历史正剧来说,人物对白生涩难懂,故事叙述详略不得当,大大影响了观赏性。而从戏说剧来看,一些作品使用过于荒诞不羁的创作手法,违背了作品本身的逻辑性。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制作者精品意识逐渐淡漠,一味追求夸张戏谑的效果。人们看重明星效应胜于剧本。而且,在电视对历史的改编中容易出现信息的弱化,观众的鉴赏心理也会因为文本的变化而错位,不容易对电视作品认可。另外,网络产品呈现出高度模式化、雷同化趋势,大家更看重游戏产品的流行性而没有挖掘其深意。这些都是《三国演义》改编中急功近利的表现。
对三国演义的关注,不应只停留在表面,只看重它的娱乐性而忽视了其文教意义,我们应该更多利用现有的表现手段,反映三国文化的精神内涵,比如用专题片、记录片的手法来表现三国的文物陈列、历史遗迹和三国文化的传承情况,让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与三国文化更好地结合。
结论
通过本文的调查与研究,我们能够发现,我们应该在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接受并鼓励创作手法的多样化,在保留题材的经典性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的表现优势,拓展表达主题的广度,找到更多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契合点,走出传统的固定模式,寻求丰富的表现手法,开发传统文化内涵,以适应现代人的心理期待和接受方式。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因为过去的电视作品在技术和意识上有很多跟不上时代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相同题材的再版和翻拍,从各个层面上提升三国影视创作的水平。这样,三国文化才能借助现代传播手段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

关键字:论文篇文学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