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现状的分析及思考-教育论文
一、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现状
1.专业数量多,规模大
2009年黑龙江省有本科院校25所,独立学院9所①;本科专业共有252种,专业布点1 150个,覆盖了11个学科门类。但是学校间的差别比较大,学校专业最多的有79个,最少的只有4个;覆盖学科门类最多的有10个,最少的只有2个。因为学校间差别比较大,为了分析方便,笔者把院校分成三类进行比较。
一类是大学,共有13所。其中本科专业数量最大值是79(哈尔滨工业大学),最小值为1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均53个;覆盖学科门类最多的为10个(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最少的为3个(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均7.4个;学校专业平均规模最大的为697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最小的为243人(东北农业大学),平均395人。二类是学院,共有12所。其中本科专业最大值为49(大庆石油学院),最小值为8(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均27个;覆盖学科门类最多的为8个(牡丹江师范学院),最少的为2个(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均5.9个;学校专业平均规模最大的为642人(哈尔滨体育学院),最小的为332人(绥化学院),平均441人。三类是独立学院,共有9所。本科专业最大值为27(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最小值为4(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校均15个;覆盖学科门类最多的为6个(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最少的为2个(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校均4.4个;学校专业平均规模最大的为918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最小的为55人(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除去在校生非常少的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外,校均468人。
从校均专业数量和覆盖的学科门类来看,大学专业数量较多,学科覆盖面广;其次是学院;最后是独立学院。13所大学校均53个专业,可见专业设置上升的空间不大;学院和独立学院则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说明,大学的发展由外延向内涵转变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而学院和独立学院扩张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从每所学校专业的平均规模来看,大学的校均规模最小,学院的校均规模大些,最大的是独立学院,其专业规模已经远超过大学,可见其专业规模已经过大。
2.专业种类比较齐全
(1)基本覆盖本科专业目录的二级类
我国现行的本科专业目录主要依据1998年国家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分门、类和专业三级结构。包括哲学和经济学等11个门,门下设二级类,共有71个,二级类下设专业,共249种。本科门、类和专业的比例为:11∶ 71∶ 249(1∶6.5∶ 23)。为了适应经济结构、产业机构和劳动力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需要,教育部在专业目录外还设置了一些新专业,就是目录外专业和引导性专业,且目录外专业和引导性专业数量逐年增加。现在目录内、外专业和引导性专业总数已有500多种。从本科专业目录覆盖情况看,黑龙江省现有本科专业二级类66种,其覆盖率为93%,具体覆盖情况见表2。现在全省共缺5个二级类,即法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理学的天文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和工学的公安技术类。
(2)覆盖大多数本科专业
专业种类的覆盖情况主要表现在对目录内专业的覆盖情况和对目录外专业的覆盖情况。在各门类所缺专业中有很多都是国家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和严格控制的专业。如哲学缺逻辑学和宗教学,属于国家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法学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外交学,都是属国家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此外,还缺国际政治、侦查学、边防管理;文科门类缺的比较多,主要是小语种专业较多造成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37种,黑龙江省只有比较通用的8种(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其他29种也都是国家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和严格控制的专业。另外,黑龙江省还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雕塑、艺术设计学、戏剧学、导演和戏剧影视文学;历史学缺博物馆学;理学缺天文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6个专业,这是因为我省是内陆省份;工学缺冶金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地面武器机动工程;农学缺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医学缺蒙医学和藏医学。应该说,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还是比较齐全的,所缺专业除了国家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和严格控制的专业外,主要因为黑龙江省无本科军事院校、公安院校、外国语大学和艺术院校,还因为是内陆省份不靠海,不是大的少数民族地区,故缺少相关专业。所以笔者认为,黑龙江省在专业目录内可再开设新专业的空间不大(见表3)。
另外,黑龙江省目录外专业有67种,引导性专业有4种,连同目录内专业的183种,共有专业种类254中。目录外专业布点较多的有:土木工程16个、软件工程11个、建筑学8个、物流管理5个、小学教育5个和机械电子工程5个。
3.本科专业布点数量和规模情况
(1)专业布点比较均衡
一是专业科类布点总体比较均衡。大理科(理工农医)专业布点有629个,大文科(哲经法教文史管)专业布点有521个,可以看出大理科与大文科比例大体相当,大理科稍多,这与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较多相符合。在11个门类专业布点中工学最多,其次是文学、理学和管理学,这四个门类共907个专业布点,占总数的79%,这四个门类共有专业177个,占专业总数的70%,可以看出门类间的专业布点还是比较均衡的,具体见表4。二是单个专业布点不均衡。专业布点17个以上的有10个专业,它们是英语(3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8)、艺术设计(25)、市场营销(24)、国际经济与贸易(23)、电子信息工程(23)、会计学(18)、俄语(1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7),这些专业的专业布点覆盖率在30%~50%。专业布点在11~17个之间的共有20个,它们是法学、土木工程、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音乐表演、应用化学、软件工程、制药工程、社会工作、日语、化学。专业布点在3个以下的有160个专业。麦可思根据专业的失业情况、就业率情况和薪资情况将专业分为红牌专业(高失业风险型专业)、绿牌专业(需求增长型专业)和黄牌专业(界于红绿之间的)。在2011年他公布的红牌专业中黑龙江省有8个以上,绿牌专业有1个或2个。由此可知,黑龙江省绿牌专业布点数非常少,但是这些专业黑龙江省还都有设置,故可考虑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增设这些专业。
(2)部分专业规模过大
首先,部分专业规模过大。专业在校生总人数超过10 000人的布点有英语、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临床医学、汉语言文学、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财务管理。这些专业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专业和热门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和土木工程一般是5年学制,所以相对于每年级的学生会少一些。其次,部分布点较多的专业平均规模也过大。专业平均布点规模就是某个专业的总人数除以这个专业布点数。黑龙江省专业布点超过5个的专业的平均规模为440人;专业点平均规模超过1 000人的有临床医学和会计学,超过500人的有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汉语言文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艺术设计、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护理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和日语。专业总人数超过10 000人的11个专业中有6个专业属麦可思在2011年公布的红黄牌专业。再次,单一专业布点规模过大。黑龙江省高校本科专业平均每个专业在校生393人,实际上单个专业点在校生超过1 000人的有30所高校的81个专业点,这些专业在校生已经远远高于专业点的平均规模。有1个超过5 000人的是英语专业;在4 000~5 000人之间的有2个专业,是英语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在3 000~4 000人之间的有2个专业;在2 000~3 000人之间的有15个专业。单个专业超过1 000人的有会计专业11个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7个点、英语专业6个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6个点。
二、思考
1.完善专业布局,科学设置专业
目前黑龙江省高校专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如文科类、财经类、管理类专业开设过多,而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相关的理工科专业相对较少。开设专业过多的有的是因为学校为了追求学科齐全,有的是因为学校为扩大招生。专业开设过多的高校会造成相关教学资源紧缺,同一专业人才培养数量过多,学生就业也很难,还容易造成学校间专业大量雷同,不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专业布局要与国家和黑龙江省的经济结构、人才市场需求和高等学校竞争力相适应。《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适应‘八大经济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构建结构合理、有机互补、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为此,要大力开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的本科专业,大力发展与“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紧密结合的专业,特别是要优先考虑与黑龙江省能源、制造、化工、食品等支柱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矿产钢铁产业、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产业、林纸产业、光伏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减少就业难的专业布点,对于一些绿牌专业和专业布点较少的专业,一些高校可以适当增设。利用国家和省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契机,做强学校的有优势的和有潜力的专业,做强学校的品牌专业,对于黑龙江省还没有的文、理、工等专业,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考虑增设。
2.控制专业规模,增强办学效益
黑龙江省高校本科专业规模过大和规模较小的现状同时存在,造成人才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状况也同时存在。专业规模直接影响办学效益,即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和质量效益。专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但质量效益可能会下降,而规模过小经济效益就不一定有保障。扩招以来,高校开设的专业,一般只注重经济效益,大量开设投入少、授课方便的文科类、财经类专业,造成这些专业规模过大,也出现了一些规模达到几千人的巨大专业。特别是独立学院成立时间较短,发展较快,平均专业规模过大。专业规模过大容易造成教学资源不足,也容易使人才培养质量降低,不符合当前国家高等教育要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此外,某个专业人数过多,还将造成学生就业困难。有学者认为,高校本科专业最佳专业规模应在400人左右。也就是说,每届学生应在100人左右。当然这个规模只是理论上的,不同专业也会不一样,但每个专业的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应有个最佳值,需要进一步探讨。要减少全省规模过大的专业和某个学校规模过大的专业的招生数量,当然对于像临床医学等特色专业要特别考虑。
3.加强宏观管理,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应修订学科专业管理办法,对专业的设置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从全省高等学校的专业布局结构出发,对每所高校的每个本科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特色等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按照学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除国家控制的布点专业外,应鼓励学校自主设置本科专业,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鼓励高等学校按二级类别专业组织招生,设置多个专业培养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使之与专业招生规模挂钩。要健全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此外,还要建立专业布局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文章来源于《教育探索》杂志2012年第6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