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作者:刘峰来源:原创日期:2012-12-31人气:1177
 促进自主建构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教学应该在充分关注学生数学现实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建构. 有效的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既不能过分超越学生的数学现实,想当然地增加教学内容的分量和难度,也不能落在学生发展水平的后面,表面上看起来教学轻松顺利,但学生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
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引导学生研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事先给每组学生准备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并记录每次围的情况. 之后,教师请学生观察记录数据,并在师生“打乒乓”式的交流中归纳得出: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我们几位听课老师都感觉,由于教师的引导和暗示过多,这一教学过程过于顺畅,并没有真正促成学生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的理解. 在后面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时,很多学生还是凭经验而非直接运用这一规律去思考. 规律是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发现”的,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以为,虽然学生经历了操作活动,但整个活动是在教师一连串的暗示下完成的,教师没有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因而,学生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对规律的自主建构. 经过思考,我们对这一片段的教学作了改进:先让学生猜测“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吗”,然后再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从四根小棒中任意选三根围一围. 学生在围的过程中主观上都想尽力围成三角形,但客观上又不可能. 这样,就自然地思考其中关键的问题:怎样的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呢?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交流,最终得出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改进后的教学过程大体与原来相同,但区别有两点:一是操作的目的更明确了,即为什么要用小棒来围三角形;二是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主动,更积极,因而,在交流后对规律的体验也更深刻. 数学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建构.
引发深度思考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积极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本质要求,课堂上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通过好的问题情境、恰当的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苏教版教学四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一课,引导学生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比如,找出36的因数,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想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随意找,一对一对找,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找. 教师将这三种想法同时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评价,为学生营造了平等互动的“对话场”. 学生在各自的层面上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既没有权威式的直白告诉,也没有过多的启发暗示,有的只是促进学生思考的“推波助澜”. 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有重复或遗漏到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因数的过程,思考逐渐深入,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 教学时,要尽量“拉长学生思维爬坡的过程,使思维在复杂的情境中得到细腻的省察、从容的舒展和脚踏实地的进步”.
数学课堂中要想提高实效性,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切实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基础,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