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时代要求——社科纵横

作者:雷琳、胡燕来源:原创日期:2013-03-16人气:1037
 邓小平指出,国家“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6]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国家发展、社会团结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当前,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迎来众多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只有回应挑战,才能夯实社会发展的凝聚力,才能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1.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载体建设
任何一种伟大的信仰,要实现从理论的神龛迈向实践的殿堂,必须具备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相应的载体,才能使信仰成为有形的、可感的、具体的,才能在社会中实现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载体是共产党,党的形象是这一信仰的外部体现。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否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支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形象建设。正如小平同志所讲,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的鱼水亲情,是在战争中打出来的。人民之所以信任党,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我们的党是人民的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而奋斗的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忠实代表,没有个人的特殊利益。正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始终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作为党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才在实践中保持了党的先进性,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当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目的,是要使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按照制度行使权利,规范和约束党员的思想行为,坚决杜绝领导干部藐视制度、反制度规定而行之,滥用权力、损害人民利益的现象,保持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2.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建设
意识形态认同是指主体对意识形态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理想的认同。意识形态认同建设,就是要实现意识形态对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进行论证、对现实生活的合理性进行证明,达到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指导人的实践和展望未来理想的引导。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现代化、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全球化使多样化和快速发展成为时代特点,也使得人们的认同处于不断的建构——破裂——建构过程中。这些挑战构成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认同危机。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利益关系多样性、价值观念多元化、信仰观念易变化的纷繁复杂中有效整合意识形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因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从人类社会的精神、价值信仰层面提供一个社会共同体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观和带有普世意义的道德体系,也就是从终极价值的角度规范人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用真、善、美的基本符号体系约定生活规则。[7]”一是要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不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是统一全党思想、坚定全党全国人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回击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消极因素危害主流意识形态的有力武器。因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价值多元化已成事实,只有加强和巩固党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形成凝聚力、向心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思想保证。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赢得人民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国人民曾为之困惑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理念、方式和手段问题。这些科学的理论、思想和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是有效整合现代传媒技术,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所用。进入21世纪,“媒体”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形成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互联网、电视、报刊、广播四位一体的媒体网络,全媒体时代来临。由于交流的自由性、传播的快捷性和身份的隐蔽性,全媒体为各类思想和价值诉求搭建起一个巨大的平台。因此,认真研究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是新的历史时期有效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
3.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伟大的信仰都离不开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的学说,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学说,其根本目的是要建立由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想信念需要现实的事实不断加以证实和强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探索和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基础,不但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国之路,而且在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以稳健的实践为社会主义发展探索出光明之路,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回答了萦绕在人们心头的“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和“社会主义能坚持多久”的疑问,也有力地回击了“社会主义历史终结”等反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言论,重新树立和巩固了人们对马克思主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信心。但是,正如任何伟大的理论都并非自动生成,社会主义实践也需要与时俱进。在前进和发展着的历史中,实践总是在不断向前推进。发展和前进着的实践,要求我们积极主动迎接和化解各种时代课题所提出的挑战,与时俱进地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