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政史地
时代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前进,教育也在持续的改革创新中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显著标志。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依据课程特点,拓展思路,寻找创新教育突破口,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拓宽视野
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拓宽学生视野,必须引导学生将国内、国际大事融会到书本知识中去。如:“朝核问题”、“中东问题”、“欧元区问题”,认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任重道远;从“重视民生”到“农村城镇一体化”,认识我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等。使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能自己日渐成熟的思想分析政治现象,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二、激发兴趣
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内驱力,才有创造的热情,这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学总是满堂灌,抄背写,学生会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新课改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果主导的位置不变,主体还是教师,学生被动地学,那无异于封建时代的役夫,修长城的民工,没有积极性,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在高效课堂上下功夫,向课堂要效益,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师生互动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要让学生有主动思考,勇敢表达,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不要让传统的师道尊严延续,那会使学生产生惧师心理,认为教师的观点就是唯一的观点,与之相异就是不对的或不是最合适的,从而让学生失去创新的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互动,和学生做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知心朋友。同时教师要淡化过去思想品德课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真正以朋友的身份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四、创新评价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也要创新。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目标的设立和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活动过程中。再看师生、生生之间是否有效地合作与沟通。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沟通,得以相互激励、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从而获得的理解、解释会更正确、更全面、更丰富。还要看学生是否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否在愉悦地学习,是否有兴趣和热情,是否获得了成功的兴奋和快乐,反思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这是评价创新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指标。
五、问题教学
惰性是创新的绊脚石,克服惰性就能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的探索、体验、分析、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开发自己的潜能,是学习方式的革命,也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必经的过程。这就要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把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自己阅读教材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提纲,获得知识架构,从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当然还需要积极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本地区和学生本人实际,进行有目的的社会调查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彻底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困境,提高解决思想政治的学习能力。
六、多媒体不是万能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教改思路在有效时间内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并最大效益地提高课堂效率,对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有时甚至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多媒体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借助多媒体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但若简单、机械地使用,以音乐或歌曲开始课堂教学,播放剪辑的故事片、新闻或纪录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几个问题,然后结束一节课,中间几乎没有教师讲授式的解析,也少有学生之间的活动探讨,更没有引导学生阅读反思的安排,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观看或欣赏多媒体内容上,师生交流很少,忽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多媒体唱主角,主宰整堂课,这就违背了多媒体手段应用的初衷了。学生自己都会放多媒体,教师制作好,或从网上下载一个,让政治课学习委员代替播放,教师就可以不从事课堂教学了。课堂必须有教师的讲授、分析、发现问题、答疑解惑,另外,师生间知识的传递、感情的交流、思维的融合是课堂必不可少的,而这是多媒体手段无法替代的。所以,课堂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主要在于教师理念的更新,然后才是方法的指导。政治课教师要把学生的能力“看高点儿”,尊重学生年龄特点、思想发展特点,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见解,促进学生发展优良个性。学校也应该在宏观上建立教学创新制度,以某些制度规定来引导教学的开拓创新,并将此作为衡量教学工作效果的一项标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政治课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笔者的见解只是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我们应该在教学工作中思路放得更远,方法用的更活,注重创新,坚持创新,鼓励创新,充分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完成素质教育的系列要求。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