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河南教育
作者:张素青来源:原创日期:2013-03-22人气:1033
经过和学生交流、分析,发现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1)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兴趣,不思进取。(2)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所谓的“差生”,自信心丧失。(3)部分学生尚未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解脱出来,无心学习。(4)基础差,觉得自己学不会,所以干脆放弃。(5)家庭因素。个别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6)社会因素。有些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将来毕业找工作主要靠父母托关系,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无所谓,考试不下60分就行。(7)个别认识方面的因素。很多学生对学校的期望很高。来到学校后,感觉学校和自己想象的有差距,充满失望情绪。(8)校园的周围充斥着网吧、酒吧等消费娱乐场所,学生离开父母,大学教师又不像高中教师那样天天盯着他们,学生控制不住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作为高职高专的教师,不能认为这些学生已是“朽木不可雕”,而对他们失去教育的激情。教师应该认识到,高职高专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泽罗研究所负责人H.Gardner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正式提出多重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存在着好几种相互自律的智力方面的能力。多重智能理论指出,人所具有的能力不是单一的,是由多种能力构成,每个人的差异不在于能力的高低,而是在能力的不同。
目前的高考,只是根据学生应试能力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并没有真正测试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潜质,没有完全做到选拔出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虽然高考没有取得高分,但绝不是低能。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相对于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只存在能力上的差别,但并不是差生。职业教育无差生,这是我们每一个高职高专教师应该牢记于心的。
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应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注入学习的动力。高职高专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学生学习就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学习就缺乏动力。在引导学生做职业规划时,让学生考虑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我是谁?(2)我想做什么?(3)我能做什么?(4)条件允许我做什么?(5)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
学生经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就能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上相关岗位的需求,制定适合自身的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习相关技能,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同时要认识到,高职高专学生也是想学习并想学好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卡尔·罗杰斯有几点很重要的理论:(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2)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3)涉及学习者的整个人(包括理智与情感)的自我发奋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4)当学生以自我评价与主要依据,把他人的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
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是仅仅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么样学,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与高职高专课程设置有重要关系。高职高专学生的课程设置,不能仅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一方面,恰恰是很多高职高专学生的弱项。要注意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需要决定兴趣,兴趣促进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这些需求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开设满足学生的这些层次需求的课程,必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层为生理需求,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等。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营养与健康》。第二层为安全需求,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的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与之相应,可开设《安全教育》《投资理财》《就业指导》等课程。第三层为爱与归属的需求,可对应开设《沟通与协作》《人际关系处理》等课程。第四层为尊重需求,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可开设《礼议》等课堂。第五层为自我实现需求,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可开设《职业规划》等课程。另外,还有两种需求:认知需求,指人们有意识的发展自身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来实现;审美需求,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可开设《美术》《音乐欣赏》等课程。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就业,就业率高,岗位好,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更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企业招收员工,不是仅仅注重学生的技能,也会注重学生的其他素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欢迎的人,就要注意下面几项学生素养的培养。
1.敬业。让学生明白,只有善待岗位,岗位才会善待自己。就业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使命感。教育学生处处以专业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要认为做什么只要差不多就行了,要明白“差不多+差不多+差不多=差多了”。
2.发展。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时代,学生就业后,不可能一劳永逸,还要不断地发展自己。必须让学生明白,要把自我发展与单位需求挂钩,才会一日千里。单位只为你对本单位的使用价值买单。个人发展要跟上单位发展的主旋律。
3.主动。培养学生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让学生明白,在企业你是雇员,但你更是主人。你虽然不是上级,但能影响上级。当老总不在时,要干得更好。先让自己的付出超过报酬,然后报酬会超过你的付出。
4.绩效。绩效就是企业和个人的工作,取得被市场被客户承认的结果。学生必须明白,企业是靠绩效来生存和发展的,个人的报酬是根据绩效高低来决定的。在工作中避免只有苦劳,没有功劳。一定要记住“完成任务≠结果”,事情没有成功,不要找理由。
5.智慧。用创造性思维工作,要永不满足,不断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质疑,有自己的见解。培养和运用创造性思维,主动适应变化。
6.协作。学生应具备对所属团队强烈的归属感,要学会参与和分享,培养尊重和信任,这样才能发挥团体的力量,在团队中实现最好的自我。
7.品格。要诚实对待企业和工作。诚实是企业竞争力,诚实也是考察员工的首要条件,要学会随时随地维护公司利益,明白危难是检验忠诚的最佳工具。要诚信地对待客户,学会如何取得客户信任,千万别得罪客户。
8.形象。让学生明白你就是公司的品牌,你的形象也代表公司的形象。你的形象也能告诉别人,你是怎样的人。记住一个公式:职业形象=像某一行的人。好的形象容易获得好感,缩短交往距离。
高职高专学生可以通过各种能力的培养,选择出自己最擅长的能力和就业领域,加以学习和发展,必然能在社会这个大职场上,找对自己的位置,取得最佳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作为高职高专的教师,不能认为这些学生已是“朽木不可雕”,而对他们失去教育的激情。教师应该认识到,高职高专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泽罗研究所负责人H.Gardner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正式提出多重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存在着好几种相互自律的智力方面的能力。多重智能理论指出,人所具有的能力不是单一的,是由多种能力构成,每个人的差异不在于能力的高低,而是在能力的不同。
目前的高考,只是根据学生应试能力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并没有真正测试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潜质,没有完全做到选拔出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虽然高考没有取得高分,但绝不是低能。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相对于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只存在能力上的差别,但并不是差生。职业教育无差生,这是我们每一个高职高专教师应该牢记于心的。
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应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注入学习的动力。高职高专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学生学习就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学习就缺乏动力。在引导学生做职业规划时,让学生考虑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我是谁?(2)我想做什么?(3)我能做什么?(4)条件允许我做什么?(5)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
学生经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就能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上相关岗位的需求,制定适合自身的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习相关技能,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同时要认识到,高职高专学生也是想学习并想学好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卡尔·罗杰斯有几点很重要的理论:(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2)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3)涉及学习者的整个人(包括理智与情感)的自我发奋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4)当学生以自我评价与主要依据,把他人的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
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是仅仅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么样学,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与高职高专课程设置有重要关系。高职高专学生的课程设置,不能仅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一方面,恰恰是很多高职高专学生的弱项。要注意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需要决定兴趣,兴趣促进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这些需求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开设满足学生的这些层次需求的课程,必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层为生理需求,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等。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营养与健康》。第二层为安全需求,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的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与之相应,可开设《安全教育》《投资理财》《就业指导》等课程。第三层为爱与归属的需求,可对应开设《沟通与协作》《人际关系处理》等课程。第四层为尊重需求,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可开设《礼议》等课堂。第五层为自我实现需求,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可开设《职业规划》等课程。另外,还有两种需求:认知需求,指人们有意识的发展自身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来实现;审美需求,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可开设《美术》《音乐欣赏》等课程。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就业,就业率高,岗位好,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更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企业招收员工,不是仅仅注重学生的技能,也会注重学生的其他素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欢迎的人,就要注意下面几项学生素养的培养。
1.敬业。让学生明白,只有善待岗位,岗位才会善待自己。就业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使命感。教育学生处处以专业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要认为做什么只要差不多就行了,要明白“差不多+差不多+差不多=差多了”。
2.发展。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时代,学生就业后,不可能一劳永逸,还要不断地发展自己。必须让学生明白,要把自我发展与单位需求挂钩,才会一日千里。单位只为你对本单位的使用价值买单。个人发展要跟上单位发展的主旋律。
3.主动。培养学生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让学生明白,在企业你是雇员,但你更是主人。你虽然不是上级,但能影响上级。当老总不在时,要干得更好。先让自己的付出超过报酬,然后报酬会超过你的付出。
4.绩效。绩效就是企业和个人的工作,取得被市场被客户承认的结果。学生必须明白,企业是靠绩效来生存和发展的,个人的报酬是根据绩效高低来决定的。在工作中避免只有苦劳,没有功劳。一定要记住“完成任务≠结果”,事情没有成功,不要找理由。
5.智慧。用创造性思维工作,要永不满足,不断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质疑,有自己的见解。培养和运用创造性思维,主动适应变化。
6.协作。学生应具备对所属团队强烈的归属感,要学会参与和分享,培养尊重和信任,这样才能发挥团体的力量,在团队中实现最好的自我。
7.品格。要诚实对待企业和工作。诚实是企业竞争力,诚实也是考察员工的首要条件,要学会随时随地维护公司利益,明白危难是检验忠诚的最佳工具。要诚信地对待客户,学会如何取得客户信任,千万别得罪客户。
8.形象。让学生明白你就是公司的品牌,你的形象也代表公司的形象。你的形象也能告诉别人,你是怎样的人。记住一个公式:职业形象=像某一行的人。好的形象容易获得好感,缩短交往距离。
高职高专学生可以通过各种能力的培养,选择出自己最擅长的能力和就业领域,加以学习和发展,必然能在社会这个大职场上,找对自己的位置,取得最佳的发展。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