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的思考——艺术教育
作者:靳洪明来源:原创日期:2013-04-24人气:777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在笔者看来,目前国家对农村的发展尤为重视,在农村教育发展和文化建设中,音乐教育人才是炙手可热的,农村音乐教育给我们提供了更好、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在某种程度上说农村发展是急需音乐人才的。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农村音乐教育建设是教育发展和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发展和政策环境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和文化强省的发展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农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普通高等艺术院校中的学生多数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笔者所教的一些声乐学生也是如此,平时上课都很用功,虚心地掌握歌唱呼吸、发声方法、表演能力,但是在社会活动中往往不能把理论知识和舞台表现完美结合。
现在各大高校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展艺术实践课程。笔者认为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要理论与实践兼顾,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能够真正学以致用,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即兴表演和授课能力,不能做“只会读书”的学生,要多去实习、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体现自己的能力。
音乐教师在受教育过程中,应更注重培养实际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这是提高音乐教师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为此,我们要鼓励农村现职或兼职音乐教师继续学习,及时掌握最新音乐教学模式,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以纳百家之精华,激发教师不断进取、积极学习的意识。鼓励现职教师继续进修学习,并做好音乐观摩活动,从根本上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教师必须掌握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懂得教育的原理。教师实施职业准入制度打破了教育系统拒绝人才流动的壁垒,使教育系统的人才流动更加自由,也有利于遏制教育行业的近亲繁殖现状,促进现有农村音乐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达到“内部汰劣”和“外部择优”的双重目的,从而改善农村的师资队伍。
我们还要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农村音乐教师的考核。农村音乐教育要想长足发展,首先就要加强教师的自身内涵建设,调动广大教师上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此,学校要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奖惩制度与考核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优胜劣汰的原则,使教师之间树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把做好音乐教育教学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到既要把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作为一项任务来落实,又要把它作为一项责任来履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发展。
此外,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既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还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音乐课程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变通性,建立和完善课程选修制。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多、地域辽阔,不同民族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课程结构应适应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需要。因此高校的音乐课程结构应有变通性,以有利于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需要做出选择,为地方课程和民族文化留出一定的空间。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内在价值是促进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衡量课程改革成败的基本标志是看它是否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课程的改革在于学校、教师乃至社会的教育观念发生转变,学校中实际发生的教育教学行为有了变化。因此,在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的过程中,教师和课程结构改革是很重要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为社会做贡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542289)
参考文献:
[1]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克莱夫·贝尔.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
[3]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王建明.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音乐学院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农村音乐教育建设是教育发展和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发展和政策环境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和文化强省的发展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农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普通高等艺术院校中的学生多数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笔者所教的一些声乐学生也是如此,平时上课都很用功,虚心地掌握歌唱呼吸、发声方法、表演能力,但是在社会活动中往往不能把理论知识和舞台表现完美结合。
现在各大高校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展艺术实践课程。笔者认为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要理论与实践兼顾,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能够真正学以致用,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即兴表演和授课能力,不能做“只会读书”的学生,要多去实习、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体现自己的能力。
音乐教师在受教育过程中,应更注重培养实际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这是提高音乐教师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为此,我们要鼓励农村现职或兼职音乐教师继续学习,及时掌握最新音乐教学模式,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以纳百家之精华,激发教师不断进取、积极学习的意识。鼓励现职教师继续进修学习,并做好音乐观摩活动,从根本上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教师必须掌握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懂得教育的原理。教师实施职业准入制度打破了教育系统拒绝人才流动的壁垒,使教育系统的人才流动更加自由,也有利于遏制教育行业的近亲繁殖现状,促进现有农村音乐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达到“内部汰劣”和“外部择优”的双重目的,从而改善农村的师资队伍。
我们还要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农村音乐教师的考核。农村音乐教育要想长足发展,首先就要加强教师的自身内涵建设,调动广大教师上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此,学校要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奖惩制度与考核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优胜劣汰的原则,使教师之间树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把做好音乐教育教学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到既要把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作为一项任务来落实,又要把它作为一项责任来履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发展。
此外,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既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还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音乐课程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变通性,建立和完善课程选修制。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多、地域辽阔,不同民族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课程结构应适应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需要。因此高校的音乐课程结构应有变通性,以有利于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需要做出选择,为地方课程和民族文化留出一定的空间。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内在价值是促进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衡量课程改革成败的基本标志是看它是否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课程的改革在于学校、教师乃至社会的教育观念发生转变,学校中实际发生的教育教学行为有了变化。因此,在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的过程中,教师和课程结构改革是很重要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为社会做贡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542289)
参考文献:
[1]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克莱夫·贝尔.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
[3]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王建明.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音乐学院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