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唱法的演唱技巧——艺术教育
作者:王佳来源:原创日期:2013-04-25人气:2415
一、混声唱法及其原理
在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唱法是一种特殊的声音运用方法,声带在正确的、富于科学规律的机能统一状态下进行真假声的交替,将真假声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运用,使真假声在进行混唱时的状态自然而和谐。民族唱法中真假声的混合运用,是在进行低音演唱时运用真声,而在进行高音的演唱时运用假音进行发声处理的特殊技巧形式。在发声状态下,真声与假声的高低音都要互相包含在混合音的状态中,也就是说,低音里也要有假声的成分,真声里也要找到高音的韵味,这样的真假声混合才能具有和谐感与真实感。
另外,在进行混合唱法的过程中,真假声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高音部的变化而随时进行声音的调整。在进行中、低音区的歌唱时,口腔、胸腔共鸣与真声的成分就会相继增多,反之假声的运用就相对少一点。这时进行混合演唱的声音就会比较饱满与厚重。而在进行高音区的演唱时,头腔共鸣的因素就相对比较多,假声也就会加强,这时的真声就会相对比较弱,声音也就会体现得相对柔和。在真假声的交替使用过程中,达到声音的整体统一协调,这就是在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运用的原理。
民族唱法的真假音混合唱法的运用过程,能够对音量的变化产生调控的作用,音色丰富多变,在音域上也会起到拓宽的作用,能够产生很好的共鸣效果。这就是一种非常和谐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所追求的就是声区的和谐统一,使歌唱状态处于一个整体的自然状态中。在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的演唱过程中,非常适合运用混声唱法的歌唱处理方式,对一些吐字清晰度有要求的歌曲,真假声混合唱法的运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混声唱法能够做到声区的统一
歌唱的声区包括高、中、低三个声区。在进行民族唱法的演唱过程中,都会运用这三个声区。真假声混合唱法的运用,能够使高声区、中声区与低声区在演唱过程中进行有机的统一。这种特殊的唱法能够兼顾不同的声区进行演唱。并且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使声音具有自然而饱满的特征。在民族唱法的演唱过程中,无论是高声区、中声区还是低声区的演唱,都要运用真声进行演唱,把高声区、中声区与低声区的音色统一到一起,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紧密联系而非单独存在。同时,要准确地对气息进行把握与控制,使声音处于靠前的状态,让声音更富有穿透力与明亮感。
三、混声唱法能使声音产生焦点
焦点是一个光学术语,在力学、声学与几何学中都曾被运用过。光具有直射、反射等光学特性,存在焦点现象。声音同样具有这样的特性,也会产生焦点。声音焦点的产生,需要混合唱法的运用。这就需要演唱者对共鸣集中点的掌控能力。对共鸣集中点掌控得好,就会非常自然地产生好的共鸣。头腔共鸣点的运用,使声音变得清晰而干脆,并具有柔和的真声效果。即使是在中、低声区也同样具有这样良好的效果。上胸腔共鸣是通过假声产生的一种歌唱状态,在高声区进行运用时,能够产生极富穿透力的共鸣音,使声音明亮干脆。运用真假声混合唱法,从而达到明亮的共鸣音和暗的共鸣音的自如运用、协调统一。
四、混声唱法能够使音色获得统一
在民族唱法中,声音的状态在真假声中自如地变换处理,把两个不同的声区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综合运用真假声的方法就是混声唱法。假声区别于真声就是因为假声有多个类型的变换,我们通常熟悉的有传统的假声,另外还有借鉴型假声和混声型假声等不同的类型。美声唱法的假声浑厚而且丰满,这是传统型假声难以达到的。借鉴型假声发声靠后,声音比较空洞,它借鉴了女高音中的花腔以及抒情唱法中的美声,如果处理得不够合理,就很难让声音在每一个声区中形成统一的音色,从而出现混乱的现象。混合型假声穿透力很强,声音结实饱满,有真声混入假声,假声中又伴有真声,它借助咽喉的力度,在一个较高的声音位置发声出真声,让真假声相互半混。只有将各种假声完美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又让音色保持一种完美的状态,才能让声音更加悦耳。
五、混声唱法可以使各共鸣腔体统一协调
在民族唱法中,胸声区和头声区相结合的混声唱法,也是不同声音状态下真假声的转换应用。在演唱时,头腔共鸣与口腔共鸣混合应用,也就是假声与真声的密切配合,从而使全身的共鸣腔都能够达到完美的效果。
六、混声唱法能够获得好的声音位置
在民族唱法的混声唱法当中,会运用到假声部分,在运用假声部分时,身体头腔共鸣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高位置声音的获得。又因为有高声音的参与,因此在演唱时,音域有着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民族唱法的真假声混合演唱过程中,由于混合唱法的综合运用,能够增强歌唱的音域范围,也能够使歌唱者对高位置的声音做到运用自如。从而对不同题材与风格的声乐作品演唱进行完美的演绎。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中国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巧研究》结题论文,项目编号:12522301)
参考文献:
[1]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2]周小燕声乐教学VCD.北京: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1999.
[3]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DVD.广州: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出版发行,2007.
[4]唐晓琳.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特点及中西声乐表演艺术的相互借鉴[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4).
[5]张建华.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3.
在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唱法是一种特殊的声音运用方法,声带在正确的、富于科学规律的机能统一状态下进行真假声的交替,将真假声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运用,使真假声在进行混唱时的状态自然而和谐。民族唱法中真假声的混合运用,是在进行低音演唱时运用真声,而在进行高音的演唱时运用假音进行发声处理的特殊技巧形式。在发声状态下,真声与假声的高低音都要互相包含在混合音的状态中,也就是说,低音里也要有假声的成分,真声里也要找到高音的韵味,这样的真假声混合才能具有和谐感与真实感。
另外,在进行混合唱法的过程中,真假声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高音部的变化而随时进行声音的调整。在进行中、低音区的歌唱时,口腔、胸腔共鸣与真声的成分就会相继增多,反之假声的运用就相对少一点。这时进行混合演唱的声音就会比较饱满与厚重。而在进行高音区的演唱时,头腔共鸣的因素就相对比较多,假声也就会加强,这时的真声就会相对比较弱,声音也就会体现得相对柔和。在真假声的交替使用过程中,达到声音的整体统一协调,这就是在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运用的原理。
民族唱法的真假音混合唱法的运用过程,能够对音量的变化产生调控的作用,音色丰富多变,在音域上也会起到拓宽的作用,能够产生很好的共鸣效果。这就是一种非常和谐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所追求的就是声区的和谐统一,使歌唱状态处于一个整体的自然状态中。在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的演唱过程中,非常适合运用混声唱法的歌唱处理方式,对一些吐字清晰度有要求的歌曲,真假声混合唱法的运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混声唱法能够做到声区的统一
歌唱的声区包括高、中、低三个声区。在进行民族唱法的演唱过程中,都会运用这三个声区。真假声混合唱法的运用,能够使高声区、中声区与低声区在演唱过程中进行有机的统一。这种特殊的唱法能够兼顾不同的声区进行演唱。并且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使声音具有自然而饱满的特征。在民族唱法的演唱过程中,无论是高声区、中声区还是低声区的演唱,都要运用真声进行演唱,把高声区、中声区与低声区的音色统一到一起,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紧密联系而非单独存在。同时,要准确地对气息进行把握与控制,使声音处于靠前的状态,让声音更富有穿透力与明亮感。
三、混声唱法能使声音产生焦点
焦点是一个光学术语,在力学、声学与几何学中都曾被运用过。光具有直射、反射等光学特性,存在焦点现象。声音同样具有这样的特性,也会产生焦点。声音焦点的产生,需要混合唱法的运用。这就需要演唱者对共鸣集中点的掌控能力。对共鸣集中点掌控得好,就会非常自然地产生好的共鸣。头腔共鸣点的运用,使声音变得清晰而干脆,并具有柔和的真声效果。即使是在中、低声区也同样具有这样良好的效果。上胸腔共鸣是通过假声产生的一种歌唱状态,在高声区进行运用时,能够产生极富穿透力的共鸣音,使声音明亮干脆。运用真假声混合唱法,从而达到明亮的共鸣音和暗的共鸣音的自如运用、协调统一。
四、混声唱法能够使音色获得统一
在民族唱法中,声音的状态在真假声中自如地变换处理,把两个不同的声区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综合运用真假声的方法就是混声唱法。假声区别于真声就是因为假声有多个类型的变换,我们通常熟悉的有传统的假声,另外还有借鉴型假声和混声型假声等不同的类型。美声唱法的假声浑厚而且丰满,这是传统型假声难以达到的。借鉴型假声发声靠后,声音比较空洞,它借鉴了女高音中的花腔以及抒情唱法中的美声,如果处理得不够合理,就很难让声音在每一个声区中形成统一的音色,从而出现混乱的现象。混合型假声穿透力很强,声音结实饱满,有真声混入假声,假声中又伴有真声,它借助咽喉的力度,在一个较高的声音位置发声出真声,让真假声相互半混。只有将各种假声完美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又让音色保持一种完美的状态,才能让声音更加悦耳。
五、混声唱法可以使各共鸣腔体统一协调
在民族唱法中,胸声区和头声区相结合的混声唱法,也是不同声音状态下真假声的转换应用。在演唱时,头腔共鸣与口腔共鸣混合应用,也就是假声与真声的密切配合,从而使全身的共鸣腔都能够达到完美的效果。
六、混声唱法能够获得好的声音位置
在民族唱法的混声唱法当中,会运用到假声部分,在运用假声部分时,身体头腔共鸣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高位置声音的获得。又因为有高声音的参与,因此在演唱时,音域有着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民族唱法的真假声混合演唱过程中,由于混合唱法的综合运用,能够增强歌唱的音域范围,也能够使歌唱者对高位置的声音做到运用自如。从而对不同题材与风格的声乐作品演唱进行完美的演绎。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中国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巧研究》结题论文,项目编号:12522301)
参考文献:
[1]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2]周小燕声乐教学VCD.北京: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1999.
[3]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DVD.广州: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出版发行,2007.
[4]唐晓琳.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特点及中西声乐表演艺术的相互借鉴[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4).
[5]张建华.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3.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