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藏族题材绘画的表现方式——艺术教育

作者:周韬来源:原创日期:2013-04-28人气:1272
 一、藏族的唐卡和寺庙壁画
任何民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藏族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与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密切相关。伴随佛教的东渐,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统治阶层的推崇倡导下,佛教逐步融合本土由原始崇拜发展起来的雍宗苯波教,形成藏族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促使藏族成为一个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青藏高原,游牧的人们居无定所,难以来到寺庙朝拜祈祷,这样就催生唐卡绘画的出现和发展,主要以卷轴画形式出现的唐卡绘画艺术,很好地满足了牧民游牧生活方式的需要,描画在唐卡上的释迦牟尼佛、菩萨、护法神、度母、金刚等形象,替代了寺庙中的塑像和墙上的壁画,成为人们随身可以携带的膜拜品,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神的护佑,唐卡绘画由此应运而生。
绘画唐卡,是众多唐卡种类中最普遍的表现形式,所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流派最多。它的绘制程序主要分为制作打磨画布、粉本打线勾勒、晕染着色、勾描彩线、勾描金线、磨色、铺金和开眼等工序和步骤,画面绘制完成后用绸缎缝制装裱。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以防尘土浸染,复杂的工序结合精美的装裱才能构成一幅完整的唐卡。
依据保存下来的古唐卡,特别是清代皇宫保存品相完好的绘画唐卡分析,颜料的选择相当重要,我们现在所见的那些几百年前的唐卡至今仍然璀璨夺目、色泽艳丽,都采用了许多矿物颜料、植物颜料和宝石,如黄金、白银、玛瑙、珊瑚、珍珠、绿松石、孔雀石、赭石、朱砂、大黄、茜草、藏红花、蓝靛等,将其捣碎研磨,并在调胶时加入少量的牛胆汁防腐,这样制作的颜料是现代化学颜料所无法比拟的,能使画面色泽保存长久、历久不褪。
二、藏族题材绘画表现方式分析
(一)传统绘画
作为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唐卡和寺庙壁画都是传统表现方式,由于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藏族人在绘制唐卡和壁画前都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比如在绘制前必须修心,忌暴躁,保持虔诚心态,要洗漱干净、穿戴整齐,来到画像前需双手合十,口念佛经方能开始作画。绘画开始阶段必须按照严格的《造像度量经》比例进行,“三经一疏”作为藏传佛教造像度量的标准,不但明确规定了佛祖释迦牟尼以及其他佛、菩萨造型的标准,而且指出,在色彩、手势、法器等方面也不得任意更改,绘制完后还需要高僧喇嘛加持开光。藏族人认为只有按照传统方式绘制出来的唐卡和壁画才具备神灵的力量和灵气。藏族绘画是原生态的,具有少数民族艺术特有的原创性。可以说传统的唐卡和壁画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藏族人的精神支柱。
(二)现代西藏主题绘画
西藏主题绘画在表现语言方面还具有某些局限性,画家通常采用先入为主的命题作画,所表现的形象或歌颂幸福生活,或反映西藏时代变迁的主旋律,而较少涉及表现藏族人的内心诉求。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西藏主题绘画拓展了题材选择范围,使艺术家的创作有了更多灵感的源泉。较之同一时期的其他主题绘画更能体现民族地域性特征,并且从多个侧面反映了藏区上世纪50年代后社会的转型变化。
80年代后,西藏主题绘画迎来了黄金时代,以尼玛泽仁、其加达瓦等为主的藏族画家名气逐渐响亮,他们以原住艺术家的身份给西藏主题绘画注入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尼玛泽仁在继承传统唐卡绘画的基础上拓展了“新唐卡”绘画的表现语言。这一时期,随着诸如詹建俊、陈逸飞、靳尚谊、杨飞云、刘文西、刘大为、方增先、冯远等名家加入到西藏主题绘画创作的群落中来,使得这一绘画领域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丰富了西藏主题绘画的表现语言。
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进入艺术市场,西藏主题绘画作品在大众传媒的强力宣传下得以广为人知,并且使得陈逸飞、艾轩、陈丹青等人为大众所追捧,他们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也形成了品牌效应。可以说,是青藏高原的藏文化造就了这些西藏主题绘画在那个特殊环境中的成长。
(三)西藏的当代艺术
得益于经济持续繁荣带来的交通发展,使藏区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当代艺术观念、绘画语言逐渐影响到旅居藏区的艺术家。1985年,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继在北京举办个人展览之后,其展览在拉萨开展。1986年4月,“西藏五人画展”在北京太庙展出,这五人都是先后旅居藏区的内地艺术家,他们是翟跃飞、李彦平、李知宝、齐勇、陈兴祝。1987年5月,“西藏山地艺术家作品展”也在太庙展出,参加人员有李新建、张晓红、蔡显敏。这些作品无疑受到当代艺术乃至劳森伯格的表现语言影响,但又渴求在藏文化中寻找到个人绘画的方向。无疑,他们的作品超越了西藏主题绘画的意识形态和猎奇的视角。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作品流露出他们对西藏的感情,表达了他们长期生活在西藏的一些真切感受,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有别于前面谈到的西藏传统绘画和西藏主题绘画,这种表现手法逐步走进当代艺术的语境。
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把世界甚至是整个宇宙中看不见的“波”及其交叉点,通过艺术形式“转变成可见的”,转变成人们可以隐约意识到的“存在”。但是,艺术家不同于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并不直接在自己的作品中以概念或真理的形式论述他们所理解的世界和其他存在,而是发挥艺术家的独特艺术技巧,通过特有的线条、色彩及其奇妙的游戏过程,表达艺术家自己对世界、宇宙以及生活的看法,并由此揭示他们所看到和观察到的世界的审美图像,同时阐述其所独有的艺术见解,用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语言,表现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也由此触动观赏者的思想情感,推动他们重新认识世界以及自己的生活。
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