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院校美术师范生职前培养研究——艺术教育
作者:石妙春来源:原创日期:2013-04-28人气:1156
一、美术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不够
从现状分析,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担任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师除了个别教师从事过中小学教育工作,对中小学美术教师教育现状及新课程改革了解外,其他担任美术教育课程的大部分都是纯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更多是对专业技法的单一传授,对课程改革的目标、性质、内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学观、学习观等了解得不够。
2.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不尽合理
课程在学校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普遍重视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在美术课程性质中要体现人文性质、多元文化性、科学性,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前,新疆师范大学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调整,美术教育专业共开设了30门课程,但主要以技法课程为主,专业理论课程较少,主要有中外美术史、课程与教学论、艺术概论等几门课程。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的其他主要课程,如美术批评、美学、美术教育史、视觉心理学、色彩心理学等尚未开设。
另外,在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弱化了美术创作的教学过程。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一般是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学期进行,也就是所谓的毕业创作,在其他时间及课程教授过程中,没有美术创作环节,这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意识不高,使美术创作的实践功能未得到充分体现。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美术创作贯穿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教育阶段,需要引导学生从儿童到成人从事不同形式的美术创作活动。
3.美术“双语”教育基础薄弱
“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提高的重中之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民族班的学生在进校后先上一年的预科班,之后才正式进入四年的本科专业学习,在本科四年的专业教育中,开设了专门的一学年144课时的专业汉语课程,其他专业课程的进行除了较少的民族教师用民汉双语进行授课外,汉族教师担任大部分课程,但在语言上几乎没有能用双语授课的汉族教师。民族班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预科班,双语基础相对较好,但是大部分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在授课过程中,民族班学生对专业知识还是不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达。而汉语言班,从2011年也开始了民族语言课程的学习,一方面由于课时量少,另一方面,汉语言班不像民族班有一年的预科系统学习,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同时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又没有民族语言等级考试的规定,在进入岗位时也没有语言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其课程结束后,汗语言班水平只达到会用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交流的水平,使美术“双语”教育出现一边倒的状况,不能从根本上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4.高校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单一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是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目的是否实现的一种手段。现代美术教学评价除了为学生学习结果做评价外,还注重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其评价的反馈功能、调节和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而在当前高师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中,主要运用终结性的评价形式,即在一门课程结束后,按作业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这种单一性的评价形式无形之中导致学生单一的美术评价观,不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多样性美术评价观的要求。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加强师范院校美术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中小学教师培养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体系,如果高校教师不关心和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就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地去培养合格的师范生从事基础教育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鉴于目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师范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笔者认为,担任师范教育专业的教师应系统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件与指导精神,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性质、内容等。首先要建立新的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以及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和特点。其次,在理论层面的基础上,还应分批组织教师不定期到中小学进行了解,对其教学情况、教学环境及新课程与高校教学的适应性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亲身感受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现场。不仅是从理论层面,还要从实践层面加深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2.深化高校课程体系,凸显美术教育的师范性特征
深入到高校教学实际,我们会发现高校美术教育脱离基础美术教育的情况较严重,课堂上很难听到关于中小学美术的话语,听到的大多是如何画好画的问题,在教材里极少看到涉及基础美术教育的内容,看到的大多是国画、油画等“纯艺术”的内容。
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看到,美术教育的师范性未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在现有基础上补充美术批评、美学、审美心理学、视觉心理学、美术教育史及美术创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审美能力,建立批判反思精神,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体悟和掌握相关的技巧与手法,提高对美术的敏感性。
因此,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现了整个教学目标的实施效益,也是师范生素质整体提高的有效途径,要根据多学科美术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其课程设置就要遵守循序渐进与综合汇通的原则上,凸显美术教育师范性特征。
3.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提高汉族教师及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积极性
提高“双语”教育,一是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师资队伍建设,并吸收兼通维吾尔语的汉族教师,其次,强化汉族学生学习维吾尔语的意识,为学生营造民族语言的使用环境,例如,可以开展维吾尔语角,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第三,维吾尔语学习不能仅仅体现在专门的维吾尔语课程中,要在所有课程以及整个教育阶段都应有所体现,应扩大学习范围,除了学习基础专业词汇外,更多是让学生了解彼此的文化,在走上有“双语”教学需要的中小学岗位后,可以更快地融入当地文化,更好地与当地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授和有利于专业的发展。最后,可以借鉴民族语言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各种形式和有效体制对讲汉语言的学生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
4.加强高师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传统美术教学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今天我们的评价更应侧重素质教育的精神,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美术学科的独特属性,体现出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与创造性特征。因此,我们的评价应依据这一学科特征,采用相对量化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学评价合情合理。评价不能仅限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单一评价,要让学生学会评价教师的教学,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并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自评、互评,可以学会学习和自我
教育。
欧美一些国家,在教师培养上要求职前学生能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能描述一件艺术作品中的形式要素,评价不同美术团体的作用,能对美术作品写评论性的文章,能找出和识别美术评论的作用,评价多种审美价值,也就是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中促进教师自身主动发展,因此,高校美术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评价观,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总之,美术师范生培养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从纵的方面看,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奠定,以及教学、实习、科研等构建,是实现师范生培养的总体目标;从横的方面看,校内合理的教育类课程安排、基本功培养和校外的教学实习等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才能有效促进美术师范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注:本文为“新疆师范大学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研究课题资金资助,项目编号:XSJY(S)2012015]
参考文献:
[1]藤守尧.美国艺术教育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余洋,马晴.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5]宋光辉.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高校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不够
从现状分析,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担任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师除了个别教师从事过中小学教育工作,对中小学美术教师教育现状及新课程改革了解外,其他担任美术教育课程的大部分都是纯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更多是对专业技法的单一传授,对课程改革的目标、性质、内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学观、学习观等了解得不够。
2.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不尽合理
课程在学校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普遍重视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在美术课程性质中要体现人文性质、多元文化性、科学性,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前,新疆师范大学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调整,美术教育专业共开设了30门课程,但主要以技法课程为主,专业理论课程较少,主要有中外美术史、课程与教学论、艺术概论等几门课程。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的其他主要课程,如美术批评、美学、美术教育史、视觉心理学、色彩心理学等尚未开设。
另外,在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弱化了美术创作的教学过程。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一般是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学期进行,也就是所谓的毕业创作,在其他时间及课程教授过程中,没有美术创作环节,这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意识不高,使美术创作的实践功能未得到充分体现。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美术创作贯穿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教育阶段,需要引导学生从儿童到成人从事不同形式的美术创作活动。
3.美术“双语”教育基础薄弱
“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提高的重中之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民族班的学生在进校后先上一年的预科班,之后才正式进入四年的本科专业学习,在本科四年的专业教育中,开设了专门的一学年144课时的专业汉语课程,其他专业课程的进行除了较少的民族教师用民汉双语进行授课外,汉族教师担任大部分课程,但在语言上几乎没有能用双语授课的汉族教师。民族班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预科班,双语基础相对较好,但是大部分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在授课过程中,民族班学生对专业知识还是不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达。而汉语言班,从2011年也开始了民族语言课程的学习,一方面由于课时量少,另一方面,汉语言班不像民族班有一年的预科系统学习,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同时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又没有民族语言等级考试的规定,在进入岗位时也没有语言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其课程结束后,汗语言班水平只达到会用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交流的水平,使美术“双语”教育出现一边倒的状况,不能从根本上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4.高校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单一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是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目的是否实现的一种手段。现代美术教学评价除了为学生学习结果做评价外,还注重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其评价的反馈功能、调节和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而在当前高师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中,主要运用终结性的评价形式,即在一门课程结束后,按作业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这种单一性的评价形式无形之中导致学生单一的美术评价观,不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多样性美术评价观的要求。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加强师范院校美术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中小学教师培养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体系,如果高校教师不关心和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就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地去培养合格的师范生从事基础教育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鉴于目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师范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笔者认为,担任师范教育专业的教师应系统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件与指导精神,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性质、内容等。首先要建立新的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以及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和特点。其次,在理论层面的基础上,还应分批组织教师不定期到中小学进行了解,对其教学情况、教学环境及新课程与高校教学的适应性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亲身感受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现场。不仅是从理论层面,还要从实践层面加深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2.深化高校课程体系,凸显美术教育的师范性特征
深入到高校教学实际,我们会发现高校美术教育脱离基础美术教育的情况较严重,课堂上很难听到关于中小学美术的话语,听到的大多是如何画好画的问题,在教材里极少看到涉及基础美术教育的内容,看到的大多是国画、油画等“纯艺术”的内容。
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看到,美术教育的师范性未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在现有基础上补充美术批评、美学、审美心理学、视觉心理学、美术教育史及美术创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审美能力,建立批判反思精神,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体悟和掌握相关的技巧与手法,提高对美术的敏感性。
因此,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现了整个教学目标的实施效益,也是师范生素质整体提高的有效途径,要根据多学科美术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其课程设置就要遵守循序渐进与综合汇通的原则上,凸显美术教育师范性特征。
3.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提高汉族教师及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积极性
提高“双语”教育,一是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师资队伍建设,并吸收兼通维吾尔语的汉族教师,其次,强化汉族学生学习维吾尔语的意识,为学生营造民族语言的使用环境,例如,可以开展维吾尔语角,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第三,维吾尔语学习不能仅仅体现在专门的维吾尔语课程中,要在所有课程以及整个教育阶段都应有所体现,应扩大学习范围,除了学习基础专业词汇外,更多是让学生了解彼此的文化,在走上有“双语”教学需要的中小学岗位后,可以更快地融入当地文化,更好地与当地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授和有利于专业的发展。最后,可以借鉴民族语言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各种形式和有效体制对讲汉语言的学生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
4.加强高师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传统美术教学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今天我们的评价更应侧重素质教育的精神,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美术学科的独特属性,体现出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与创造性特征。因此,我们的评价应依据这一学科特征,采用相对量化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学评价合情合理。评价不能仅限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单一评价,要让学生学会评价教师的教学,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并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自评、互评,可以学会学习和自我
教育。
欧美一些国家,在教师培养上要求职前学生能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能描述一件艺术作品中的形式要素,评价不同美术团体的作用,能对美术作品写评论性的文章,能找出和识别美术评论的作用,评价多种审美价值,也就是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中促进教师自身主动发展,因此,高校美术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评价观,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总之,美术师范生培养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从纵的方面看,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奠定,以及教学、实习、科研等构建,是实现师范生培养的总体目标;从横的方面看,校内合理的教育类课程安排、基本功培养和校外的教学实习等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才能有效促进美术师范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注:本文为“新疆师范大学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研究课题资金资助,项目编号:XSJY(S)2012015]
参考文献:
[1]藤守尧.美国艺术教育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余洋,马晴.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5]宋光辉.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