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云游山水间——陕西教育

作者:安君来源:原创日期:2013-06-15人气:907
 白玉蟾(1194-1229年)①原名葛长庚,字以阅,号缤庵、海琼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闽清县。生于海南琼州,后随母亲改嫁,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号海南,又号琼山道人。
白玉蟾在道教、哲学、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皆作出了重要贡献。能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等著作行世;善书,其书法“大字草书,视之若龙蛇飞动,兼善篆隶”,“有龙翔凤翥之势”;能画,其画“观者无不叹异”(《绘事备考》卷6)等。
诗歌意象源于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直接感受,这种对美的感受有异于人的生理快感,其中更多是对理性的精神审美追求。白玉蟾笔下的自然物象是诗人主观情感直抒胸臆的“意象”之作,自然山川的奇伟壮观、秀丽飘逸、险绝僻出,无一不是大师对自然山川细致入微观照的记录。
白玉蟾著作的形式有序、传、记、文、论、说、诗、歌、词、赋、赞、联句、篇、碑、题、辞、跋、经、颂、铭等,其中诗有五言古、五言律、五言绝句、六言诗、七言古、七言律、七言绝句,数量多达1200余首,内容广博,其中所蕴含的“朴素”、“淡雅”的自然主义审美意趣和传统山水画的精神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其内在是一致的,是现代山水画创作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写意”山水是传统文人画家的精神追求,万物造化,不同个性、心态的艺术家在自然中所选择吻合于自身心理、情感需要的视觉形象来表现自我的角度是不同的,白玉蟾诗文意象亦然。他的山水诗部分多为诗人心境与自然契合的真实记录,譬如他的《妾薄命·有感先师故作》:“长天云茫茫,流水去不返。寂寥不可呼,死者日已远。旧事常在心,思之辄泪眼。”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山水画艺术,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且对社会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创作的过程中“画家把自我或其交游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情趣,通过艺术的加工与凝炼,使之‘情景交融’”([美]何惠鉴著《元代文人画序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白玉蟾诗歌之山水意象是与传统山水画审美情趣相契合的,如其诗句“暮树烟凝翠,秋花雨著黄”、“云为山积翠,雨倚草添青”、“一觉南柯梦,俄然鸟唤醒”、“风雨平安日,山林富贵天”等。
自然山川对艺术家而言,其意义是不同的。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在的、与世隔绝的关系,这种关系只有自身的意义,它与别的生活关系以及与人的生活及社会实践毫不相干。白玉蟾的《游简寂观》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其诗词描述景象多为常人少见,仙气十足,绝无俗气。
白玉蟾的诗歌有其远离俗世的一面,同时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美学观。如其《水调歌头》:“杜宇伤春去,蝴蝶喜风清。一犁梅雨,前村布谷正催耕。天际银蟾映水,谷口锦云横野,柳外乱蝉鸣。人在斜阳里,几点晚鸦声。”再如其《仙岩行》:“醉携七尺霜前竹,云锦山前湾几曲。溪头秋雨添寒绿,蛟龙冷浸一壶玉。蓼花锦岸红欲流,稻田高下铺棋局。碧岩耸出碧天半,鸟不敢飞双缩足。古洞无人石酒酢,峭壁仙仓积天粟。”
明代学人杜琼说:“绘画之事,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恍惚变幻,象其物宜。足以启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山水画家所追求的是山水的写意性,再现性的视觉感受往往会被画家在作品中淡化,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感受。白玉蟾曾明确在诗文中表达过思乡之情,他在《华阳吟》中写道:“海南一片水云天,望眼生花已十年。忽一二时回首处,西风夕照咽悲蝉。”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山水画是通过皴、擦、点、染等笔墨形态来表现画家对自然物象的感受及其个体精神之状态的,是画家的个性、气质、心境及修养的物化形式。因而不同个性、心态的画家在自然中所选择吻合于自身心理、情感需要的视觉形象来表现自我的角度是不同的。
同样,白玉蟾的诗词亦是如此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牧童》:“杨柳阴初合,村童睡正迷。一牛贪草嫩,吃过断桥西。”白诗中常常涉及空山、白云、清溪、苍岩、草庐等对环境的具体描绘,整体呈现出 “静”、“幽”、“穆”、“寂”生命律动中的意象之美,品读白玉蟾的诗歌对自然山川的审美被很自然地转化成了诗歌意象之美。
综上所述,白玉蟾诗词著作中所蕴含的自然主义审美意趣和传统山水画精神一致性的问题是现代山水画创作与研究的重要课题。白玉蟾诗文中所体现的自然之美是现代山水画家所应该追求的。
注释:
①白玉蟾生卒年学术界多有存疑,本文依王尊旺、方宝璋《也谈白玉蟾生卒年代及其有关问题——兼评近年来有关白玉蟾问题的研究》生年南宋光宗绍熙甲寅年(1194),卒年绍定乙丑(1129)说。
参考文献:
[1]朱逸辉. 宋·白玉蟾全集校注本[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2]潘显一.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白玉蟾美学思想初探[J].社会科学研究,2003,3.
[3]赵鹏升.中华道教·南宗白玉蟾“止止”说的生态美学意味[J] .南平师专学报, 2006,7.
[4]詹石窗.诗成造化寂无声——武夷散人白玉蟾诗歌与艮背修行观略论[J].宗教学研究,1997,3.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艺术学院 海南海口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