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及食品安全治理政策——资料来源于研究方法
作者:陈煦江、高露来源:原创日期:2013-06-25人气:1195
三、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目前尚无全面系统的有关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的概念、范畴、测量量表和理论模型。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7)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不一致,甚至存在一些误解[19]。因此,设计结构化问卷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大样本调研未必有效,也受调研条件和成本的限制。由于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探测这些影响因素需要广泛深入的信息来源。公司网站具有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更新及时等优势,其信息蕴含着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影响的各种现实因素。因此,本文选取中国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各公司网站所有栏目披露的全部信息作为资料来源。剔除了生产白酒等特殊消费品的公司,最终得到58家样本公司,其中沪市17家,深市41家。
扎根理论是由Glaser和Strauss(1967)首创的一种不受理论假设限制的质性研究方法,它是从原始资料中探寻现象背后的核心概念,通过对资料进行反复比较分析和编码,探测出若干概念、范畴及其内在联系,最终构建出扎根于实践的理论模型。扎根理论包括开放式编码(初始编码和聚焦编码)、主轴编码、理论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四个步骤[20]。以下将运用扎根理论、采用NVivo 8软件对58家样本公司进行分析处理。
四、概念、范畴的提取与模型构建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资料逐词逐句地进行分析、标签和编码,从原始资料中产生大量初始概念(初始编码),并进一步从初始概念中发掘提炼出若干范畴(聚焦编码)。为了尽量排除主观定见、专业背景和个体偏好的影响,本文采用公司网站披露的原生词句作为标签,从中发掘初始概念。根据NVivo 8软件的统计,一共参考了1992条原始语句,从中提取了171个初始概念,在剔除出现频次少于3次的初始概念后,最终得到157个初始概念。由于初始概念数量多且存在一些交叉重复,进一步对初始概念进行分类组合,按其实质归纳为16个范畴。为了节省篇幅,表1仅列示了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个初始概念和16个范畴。
(二)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由Strauss和Corbin(1990)在早期扎根理论基础上创设的一种编码类型,它通过探寻范畴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出作为“范畴之轴”的主范畴,形成更大类属的维度[20]。根据表1中的16个范畴在性质、内容、结构、条件、行动、结果等方面的逻辑联系进行比较与归类提取,确定为5个主范畴。各主范畴、对应副范畴及其内在联系如表2所示。
(三)理论编码与模型发展
理论编码是从主范畴中提炼、归纳出核心范畴,并探寻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及相关副范畴间的内在联系,再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对象的整体连贯图景及其背后的因果脉络,最终发展出新的理论模型。经过理论编码,得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核心范畴,围绕该核心范畴的“故事”概要为:企业文化、质量改进、经济绩效、企业荣誉四个主范畴对企业社会责任主范畴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企业文化是内在前置驱动因素,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根本动因,二者形成原生的“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关系(简称“文化—责任”关系);质量改进、经济绩效、企业荣誉对“文化—责任”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属于情境条件因素;质量改进、经济绩效是内部情境因素,企业荣誉是外部情境因素,三者共同调节“文化—责任”关系的一致性程度和强度。以该“故事”为基础,建构出一个新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模型”(如图2),按其构件简称为“文化—情境—责任”模型。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了保障理论构建依据的初始样本量足够大,初始概念和范畴提取参考的资料更具开放性,本文并未采取扎根理论常用的事先预留部分样本以备理论饱和度检验的理论抽样方法,而是采取由三位本课题组成员独立地对源自全部样本公司的初始概念、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及其逻辑关系进行复查、质疑、增减,再进行集中辩论、取得共识的方法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并未发现存在实质分歧的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和逻辑关系。此外,还对高金食品、涪陵榨菜两家食品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裁及生产部、技术部、战略部、市场部、财务部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结果初步验证了模型逻辑关系的正确性。由此表明,“文化—情境—责任”模型基本达到理论饱和。
目前尚无全面系统的有关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的概念、范畴、测量量表和理论模型。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7)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不一致,甚至存在一些误解[19]。因此,设计结构化问卷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大样本调研未必有效,也受调研条件和成本的限制。由于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探测这些影响因素需要广泛深入的信息来源。公司网站具有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更新及时等优势,其信息蕴含着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影响的各种现实因素。因此,本文选取中国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各公司网站所有栏目披露的全部信息作为资料来源。剔除了生产白酒等特殊消费品的公司,最终得到58家样本公司,其中沪市17家,深市41家。
扎根理论是由Glaser和Strauss(1967)首创的一种不受理论假设限制的质性研究方法,它是从原始资料中探寻现象背后的核心概念,通过对资料进行反复比较分析和编码,探测出若干概念、范畴及其内在联系,最终构建出扎根于实践的理论模型。扎根理论包括开放式编码(初始编码和聚焦编码)、主轴编码、理论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四个步骤[20]。以下将运用扎根理论、采用NVivo 8软件对58家样本公司进行分析处理。
四、概念、范畴的提取与模型构建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资料逐词逐句地进行分析、标签和编码,从原始资料中产生大量初始概念(初始编码),并进一步从初始概念中发掘提炼出若干范畴(聚焦编码)。为了尽量排除主观定见、专业背景和个体偏好的影响,本文采用公司网站披露的原生词句作为标签,从中发掘初始概念。根据NVivo 8软件的统计,一共参考了1992条原始语句,从中提取了171个初始概念,在剔除出现频次少于3次的初始概念后,最终得到157个初始概念。由于初始概念数量多且存在一些交叉重复,进一步对初始概念进行分类组合,按其实质归纳为16个范畴。为了节省篇幅,表1仅列示了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个初始概念和16个范畴。
(二)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由Strauss和Corbin(1990)在早期扎根理论基础上创设的一种编码类型,它通过探寻范畴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出作为“范畴之轴”的主范畴,形成更大类属的维度[20]。根据表1中的16个范畴在性质、内容、结构、条件、行动、结果等方面的逻辑联系进行比较与归类提取,确定为5个主范畴。各主范畴、对应副范畴及其内在联系如表2所示。
(三)理论编码与模型发展
理论编码是从主范畴中提炼、归纳出核心范畴,并探寻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及相关副范畴间的内在联系,再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对象的整体连贯图景及其背后的因果脉络,最终发展出新的理论模型。经过理论编码,得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核心范畴,围绕该核心范畴的“故事”概要为:企业文化、质量改进、经济绩效、企业荣誉四个主范畴对企业社会责任主范畴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企业文化是内在前置驱动因素,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根本动因,二者形成原生的“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关系(简称“文化—责任”关系);质量改进、经济绩效、企业荣誉对“文化—责任”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属于情境条件因素;质量改进、经济绩效是内部情境因素,企业荣誉是外部情境因素,三者共同调节“文化—责任”关系的一致性程度和强度。以该“故事”为基础,建构出一个新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模型”(如图2),按其构件简称为“文化—情境—责任”模型。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了保障理论构建依据的初始样本量足够大,初始概念和范畴提取参考的资料更具开放性,本文并未采取扎根理论常用的事先预留部分样本以备理论饱和度检验的理论抽样方法,而是采取由三位本课题组成员独立地对源自全部样本公司的初始概念、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及其逻辑关系进行复查、质疑、增减,再进行集中辩论、取得共识的方法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并未发现存在实质分歧的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和逻辑关系。此外,还对高金食品、涪陵榨菜两家食品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裁及生产部、技术部、战略部、市场部、财务部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结果初步验证了模型逻辑关系的正确性。由此表明,“文化—情境—责任”模型基本达到理论饱和。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