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抗战交通建设中国民政府在西南边疆凝聚力的增强——学术探索

作者:陈征平来源:原创日期:2013-07-05人气:767
国民政府欲以交通推进民族国家统一的意愿如曰:我国“在政治上,亦因交通不便,未能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总理早见及此,故于所著《实业计划》中首言建筑十万英里铁道,并云交通为实业之母,而铁路又为交通之母,必使铁道建设以后,而后可以启发内地,统一国家,以臻民族于富强之域。”[11](P272)至1940年前后,其对西南边疆展开的近代交通建设,有如时人言:其“意义实为沟通中央各省与边疆同胞间之精神联系……一则证明中央努力交通建设之成绩,再则表明中央重视边远同胞之德意”。 “京滇周游记(一)”《大公报》(天津),1937年4月13日。而在战时交通建设中,亦确乎显现了国民政府在西南边疆凝聚力增强的事实。
一是战时交通建设对西南边疆各民族的有效动员。近代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使国民政府的政治合法性进一步获得巩固,至迁都重庆,国民政府在西南边疆的凝聚力也骤然增强。这不仅表现在当时西南边疆人民主动请缨出兵抗战,在资金、武器装备、人员等所做出的巨大的牺牲;作为抗战后方,其毫不犹豫地承接了来自内地的大规模移民;而且还表现在其参与并从事了前所未有的工业、交通、矿业开发、科学研究等抗建工作。其间,国际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大规模展开,亦使这种政治凝聚力延伸至偏远的民族集聚地。如贵州各民族对征工筑路,均“认定为应有之义务”。[12](P171)战时川滇公路经黔境之杉木箐至威宁段的抢修,“沿线苗、彝、回、汉等各族民众就历尽千辛万苦,负累重重”。[13](P193)云南为抢修滇缅公路,“为时一年,沿途各处,天天均有民工包工十数万在路工作……新公路所以能于短期内完成,一由于交通部先后拨发国币320万元为桥梁石砌经费;一为各县人民,踊跃负担工役,故自兴工至完成日止,各县所出民夫,均300万以上,且此项民夫都自备粮食,来自三、五站或六、七站之远,昼做工、夜露宿,不论如何困苦,均努力从事弗懈,此种不计艰苦,不计牺牲之精神,真令人可钦可佩”。“滇缅公路完成通车之经过”,《申报》,1939年6月11日。而当时,滇缅公路“在下段忘我劳动的云南人民,共有汉、彝、白、傣、回、景颇、阿昌、崩龙、苗、傈僳等十个民族”,计划每天出工的人数为:“17个县及设治局共115 000人,加上桥涵等工程雇用的石木等工人,共约14万人”。[14](P113)之后,为“改良公路之工作,刻尚继续进行,希望在近将来临之雨季中,该路仍能用以运输。滇缅公路上共有二十万工程师与工人正在工作中”。“滇缅公路进行改良工程”,《申报》,1939年4月22日。1942年对黔桂铁路黔段的抢修,沿途所征调民工有独山、荔波、平塘、都匀、三都、丹寨、麻江等县,这些地区亦是苗族、布依族最集中的地区,尽管“民工应征筑路,基本上是义务劳动”,但第一期的前期工程对“独山、荔波、平塘三县四次征调,实际动用人力即达120 000人次之多”。[15](396~397)1944年中印公路北线的保密公路抢修,在槟榔江沿线和高黎贡山的傈僳族“因家乡被日寇弄得残破凋零”,亦“同仇敌忾,愤然参加修路”。[16](P177~178)对西南边疆各民族积极参与抗战交通建设与奉献精神,时任美国驻华大使亦赞言:“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完成此艰巨工程,此种果敢毅力与精神,实令人钦佩。且修滇缅路,物质条件异常缺乏,第一缺乏机器,第二纯系人力开辟,全赖沿途人民的艰苦耐劳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14](P114)
二是抗战交通建设中,国民政府在西南边疆凝聚力的增强,还着重表现在对西南边疆交通行政管理事权的统一方面。这首先表现在1938—1940年间,国民政府“西南各省联运委员会”对黔、川、桂、滇公路联运事务的接管。【民国】“三年来之西南公路”,民国二十七至二十九(1938—1940)年,四川省档案局藏,第14—22页。而该时期,尽管云南地方政权与蒋介石政权长期心存芥蒂,然战时出于国家民族大义,亦多能求同存异,顺应全国抗战事业发展形势的需要,服从国民政府在整体上的安排。由此,1938年12月5日,先是“中央通讯社定明年1月1日起,开始在昆明发新闻稿,此为中央政府宣传机关首次见于云南省”。 “中央社明年元旦在滇发稿”,《申报》,1938年12月5日。1939年2月,有“滇缅公路即由交部接收,一切手续均已完竣”。《申报》,1939年2月25日。1939年4月,“云南省政府将无线电之国内电路归并国民政府交通部电政管理局”。“滇无线电局业务移交”,《申报》,1939年4月1日。1941年4月,“交部将组织川滇运输公司,俾集中川滇公路现有管理机构,以增强运输能力”。“川滇运输公司即将组织”,《申报》,1941年4月13日。而1941年11底,当国民政府中央军为“保卫滇缅公路”而“源源入滇”之时,也同时意涵了中央势力在云南渐趋主导的发展势头。“华军源源入滇保卫滇缅公路”,《申报》,1941年11月21日。如此等等,均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云南地方与中央行政关系的日趋统一,并作为南京政府于抗战时期在西南边疆政治凝聚力增强的表达之一。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