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构建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的思考——中州学刊

作者:高拓、王玲杰来源:原创日期:2013-07-17人气:1227
从城镇化发展演进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当城镇化率在30%到70%之间时,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仅新世纪头10年,中国城镇化率就提高了1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了近2亿人。①。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历史性的突破了50%,在这种发展态势下,即使保持十年来平均1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速,每年就要有超过1千万人口涌入城市。对这一大批城市新生人口而言,如何从进入城市到融入城市,如何从完成身份、职业转换到实现社会、文化融合,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已经成为城镇化面临的严峻挑战。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市民,让农民工也能同样享受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已经成为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任务。而要实现这一任务,不仅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制度制约、政策制约,还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巨额成本与发展中人口大国承担能力之间的矛盾。
一、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主要指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完成了两个转变——就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变,生活空间从农村向城镇的转变之后,进一步获得市民化的两个表征——以获得城镇居民户籍身份为核心的身份表征,和以享受到与城镇户籍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为核心的质量表征。目前,虽然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过半,但是由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常规统计口径下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那么在进入成熟城镇化阶段之前,中国将面临涉及到大约4亿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不仅关系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发展与改革、和谐与稳定的全局,对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而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大战略、大问题,是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②从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来看,虽然已经实现了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化进程全面加速。但是同时,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新的发展形势、发展阶段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均面临着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模式转变等现实难题,实现三化之间的互动、协调、同步发展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在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下,由于城镇化模式粗放并且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使得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化,尤其是农民向市民的转化都明显滞后于现代化进程。显然,如何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推进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地向城镇转移是实现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路径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扩大内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③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5633元,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18750元,达到农民居民的3.3倍。由此看来,增加1个城镇人口,就可以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同时通过相应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还可以产生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激活并释放这一内需潜力的前提是要使进城农民工真正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成为城镇居民中的平等一员,享受一样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才能产生有效消费需求,而不是游离于城市体制之外,在城乡之间二元结构尚未破除的同时,又形成城镇内部二元结构,成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新障碍。可以说,要激活内需潜力的原动力和主引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重中之重。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十八大指出,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实现这一目标蓝图,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而这个“新型”的集中体现就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关键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提高城镇化的质量,重点是要解决农村迁移人口在进入城市后,由于与城镇居民在就业收入、身份地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显著差异,而导致的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出现日益突出的边缘化、弱势化等问题。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就难以实现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社会文化、思想意识的转变,不仅影响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而且会导致一系列更为严重的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显然,要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积极有序地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四)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农民何处去、农村怎么办、农业怎么保是阻碍发展的突出难题。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④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时,中国城镇化率只有17.9%,有超过8亿人口在农村。城乡收入的显著差异推动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为工业增长、城市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所限,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严重滞后。2011年,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有35%,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了16个百分点。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安居乐业,而呈现出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候鸟迁移式的生产、生活状态,难以在实质上减少农村人口,不利于推动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推动农业由分散家庭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效益。显然,只有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有效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从根本上减少农民、改善城乡资源配置,才能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破解“三农”难题。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