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赞、数、德”三种品格解析——中州学刊

作者:吕相国来源:原创日期:2013-07-19人气:2686
 《易》有赞、数、德三种品质,《易传》屡有论述,这三种品质的内在关系共同体现了帛书《易传》的理性精神的内在架构,故对三者关心的论述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然在帛书《易传》中将三者并列论述的仅有两处,一见于帛书《衷》篇,言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占也,参天两地而义数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也,发挥于刚柔而[生爻也,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也,穷理尽性而至于命也”;一见于帛书《要》篇,言曰:“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守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总观这两段对“赞、数、德”的界分,我们可以看出:赞与占筮直接相关,乃巫者之事;数虽亦与占筮有关,然已拥有第二个层面的内涵,开始与天道自然相关涉,乃史者之事;德则完全摆脱占筮的束缚,直接凸显《易》之人文价值,此乃孔子之价值追求。“德”与“赞、数”的界限易辨别,而“赞”与“数”由于都和占筮有关联,所以不易分别,因为古之史官亦乃掌管占筮之职,故二者多有混同,但是《要》篇既将其分别而言,当是就其相异处而言,“巫”与“史”的相异处是史亦掌管“天文历法”等,即亦与“天道自然”相关,故而言曰“参天两地而义数也”,可见“数”是与“天地之道”相关的。由上可知,三者可以表述为:“赞”是体现《周易》之原始占筮之用;“数”则体现了《周易》之“自然理性”;“德”则体现了《周易》之“人文理性”。⑨也就是说这三个方面凸显了帛书《易传》的整体精神。
在帛书《易传》作者认为,“赞、数、德”三者虽品质各异,然却同等重要,共同构成《周易》的核心价值。虽然如此,然三者并非平铺的并列关系,而是存在一个逻辑之递进关系,这种逻辑是一种历史的逻辑,即“赞”之用作为《周易》的原初之用,是逻辑的起点,途经与人较远的“自然理性”——“数”,归结为与人德性相关的“人文理性”——“德”。就其逻辑之演进而言,并不存在一个孰重孰轻的关系,而是一体同重,共同构成了《周易》的一个发展演进史,且三者并非互不相干,而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在帛书《易传》中,《周易》之占筮作用已经被《易传》作者做了创造性的转化,剥去了其原始宗教之神秘外衣,将其纳入天道思想的整体框架下,被赋予了理性之精神。因此就三种品质所彰显的精神而言,都是对理性的精神彰显;就其内在之构成因素而言,无非自然理性与人文理性,二者相互依存,互相支撑,共同构造着帛书《易传》之理性精神框架。
就价值取向而言,三种品质有高低上下之别。虽然帛书《易传》吸收占筮思想,将其列为《周易》的重要思想内容,且把“自然理性”与“人文理性”同等并列,作为构成帛书《易传》理性精神的重要因素,然就其价值归依,或者说就其终极价值追求而言,帛书《易传》的最高理想是追求以“人文理性”为基础的整体人类“德义”之自觉和实现。何以言之?帛书《要》篇言曰:“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向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此段乃写孔子《易》学观之的价值取向,孔子虽然充分肯定了“赞”与“数”的思想价值,然而他认为由“赞”达“数”,由“数”达“德”却是一条既是必然又是必要的途经,只有顺此途径方能获得《易》道之真谛。孔子认为他与史巫的区别,并不在于否定《周易》本身,而在于顺着《周易》的自然逻辑发展,获得的终极价值归依不同,此即是所谓的“同途殊归”之真义。其实孔子对“人文理性”的充分肯定体现的是帛书《易传》作者的价值取向,从而进一步展现了帛书《易传》所富含的理性精神整体架构的一个重要特征。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