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困境与传承创新: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大学精神文化——学术论坛
作者:汪馨兰、戴钢书来源:原创日期:2013-08-23人气:673
大学精神文化乃大学文化之魂,精神兴,则文化兴,大学兴;精神衰,则文化衰,大学衰。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凝练、提升和发展起来,并为大学人所广泛认同和自觉倡导的精神气质与内在品格,既体现为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又体现为大学师生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既是一所大学深厚文化沉淀与鲜明时代追求的集中展现,又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彰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守护象牙塔的精神家园与应对功利性价值取向,成为大学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以大学精神文化传承创新为核心,推动大学文化的建设与兴盛,成为当前大学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大学精神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必要性
大学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高地。担负着对民族精神文化传承、引领与创造的重大使命,肩负着传播、发展与弘扬时代先进精神文化的重要职责。因此,大学保持清醒的精神文化“自觉之识”、理性的精神文化“自信之觉”、高度的精神文化“自强之心”,对于实现本民族文化的兴盛与繁荣,推动民族振兴有着重大意义。
1、大学精神文化自觉:民族文化振兴的必要前提
大学精神文化自觉主要指大学人对大学发展历程以及治学办校育人过程的精神品格、文化积淀、价值理念等深刻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精神文化自我反省、自我觉醒、自我创新,是对大学精神文化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一个民族的振兴首先表现为文化上的自觉,文化的自觉又突出地体现在精神文化上的觉醒。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只当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并带有温情与敬意,而不是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其国家乃有再向前发展之希望。”大学是民族精神文化自觉的最高场所,其精神文化自觉的实现对于民族振兴起着方向性的引导作用。大学的精神文化自觉包括信仰的自觉、思想的自觉、学术的自觉、道德的自觉以及实践的自觉,大学以求索、传播、捍卫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优秀精神文明成果为己任,不仅需要以守卫者的姿态接受民族精神文化精髓,还需要以引领者的姿态从精神层面引导社会大众的思想进步,从而以其作为社会的教育组织和学术机构不可替代的重大公共影响力,在民众精神领域起到导向作用,以求真、向善、崇美的理想主义引领国民精神文化建设的自觉过程。
2、大学精神文化自信: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必然诉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大学精神文化自信是大学在精神文化自觉基础上形成的对于自身精神文化价值的内在认同及坚定信心。是维系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文化的独立与自信是国家、民族独立与自信的根本保障。一旦丧失精神文化上的独立与自信,这个国家、民族便有可能走向消亡。对于中国大学而言,大学的本质决定它理应承担起国家、民族精神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即以大学精神文化的建构为载体,提高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满足国民的精神文化诉求,这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在我国大学精神文化发展过程中,曾经受到“教育依附理论”的影响。认为中国大学精神文化的建构应当遵循西方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理念和道路,导致大学人“盲目崇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学精神“失根”的现象。实现中国大学的精神文化自信。需要当前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保持不卑不亢的民族精神姿态,既坚守本民族的精神文化精粹又积极吸纳西方优秀精神文化,构建既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特色又兼容并包西方大学时代特征的现代大学精神文化,走出一条批判和包容、开放和守持集于一身的大学精神文化自信之路。
3、大学精神文化自强:文化强国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精神文化自强是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组织意志等层面生成的对自己精神文化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创建,大学精神文化自强是在精神文化自觉自信基础上形成的大学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大学之为大学,正在于它不断求索并代表着社会最高的精神文化品位和精神文化追求。代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高度。实现大学精神文化自强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达成的关键性因素。德国洪堡大学作为现代新型大学的先驱,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研究与教学合一”的办学理念,以学术和知识为最终目的的大学精神文化建构使其成为育人圣地,对国家精神文化发展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奠定其“现代大学之母”的历史性地位。北京大学秉持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文化理念以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大学精神。使北大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成为国民精神的指明灯,不仅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信念追求。奠定了北大在我国的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性地位。我国的大学是在国家积贫积弱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建立起来的,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民族振兴、国家兴盛的重任。当今时代,大学精神对社会民众精神的主导与引领作用尤为凸显,精神文化发展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这一现状也使得大学精神文化自强的实现迫在眉睫。
一、大学精神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必要性
大学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高地。担负着对民族精神文化传承、引领与创造的重大使命,肩负着传播、发展与弘扬时代先进精神文化的重要职责。因此,大学保持清醒的精神文化“自觉之识”、理性的精神文化“自信之觉”、高度的精神文化“自强之心”,对于实现本民族文化的兴盛与繁荣,推动民族振兴有着重大意义。
1、大学精神文化自觉:民族文化振兴的必要前提
大学精神文化自觉主要指大学人对大学发展历程以及治学办校育人过程的精神品格、文化积淀、价值理念等深刻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精神文化自我反省、自我觉醒、自我创新,是对大学精神文化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一个民族的振兴首先表现为文化上的自觉,文化的自觉又突出地体现在精神文化上的觉醒。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只当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并带有温情与敬意,而不是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其国家乃有再向前发展之希望。”大学是民族精神文化自觉的最高场所,其精神文化自觉的实现对于民族振兴起着方向性的引导作用。大学的精神文化自觉包括信仰的自觉、思想的自觉、学术的自觉、道德的自觉以及实践的自觉,大学以求索、传播、捍卫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优秀精神文明成果为己任,不仅需要以守卫者的姿态接受民族精神文化精髓,还需要以引领者的姿态从精神层面引导社会大众的思想进步,从而以其作为社会的教育组织和学术机构不可替代的重大公共影响力,在民众精神领域起到导向作用,以求真、向善、崇美的理想主义引领国民精神文化建设的自觉过程。
2、大学精神文化自信: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必然诉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大学精神文化自信是大学在精神文化自觉基础上形成的对于自身精神文化价值的内在认同及坚定信心。是维系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文化的独立与自信是国家、民族独立与自信的根本保障。一旦丧失精神文化上的独立与自信,这个国家、民族便有可能走向消亡。对于中国大学而言,大学的本质决定它理应承担起国家、民族精神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即以大学精神文化的建构为载体,提高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满足国民的精神文化诉求,这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在我国大学精神文化发展过程中,曾经受到“教育依附理论”的影响。认为中国大学精神文化的建构应当遵循西方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理念和道路,导致大学人“盲目崇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学精神“失根”的现象。实现中国大学的精神文化自信。需要当前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保持不卑不亢的民族精神姿态,既坚守本民族的精神文化精粹又积极吸纳西方优秀精神文化,构建既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特色又兼容并包西方大学时代特征的现代大学精神文化,走出一条批判和包容、开放和守持集于一身的大学精神文化自信之路。
3、大学精神文化自强:文化强国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精神文化自强是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组织意志等层面生成的对自己精神文化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创建,大学精神文化自强是在精神文化自觉自信基础上形成的大学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大学之为大学,正在于它不断求索并代表着社会最高的精神文化品位和精神文化追求。代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高度。实现大学精神文化自强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达成的关键性因素。德国洪堡大学作为现代新型大学的先驱,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研究与教学合一”的办学理念,以学术和知识为最终目的的大学精神文化建构使其成为育人圣地,对国家精神文化发展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奠定其“现代大学之母”的历史性地位。北京大学秉持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文化理念以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大学精神。使北大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成为国民精神的指明灯,不仅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信念追求。奠定了北大在我国的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性地位。我国的大学是在国家积贫积弱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建立起来的,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民族振兴、国家兴盛的重任。当今时代,大学精神对社会民众精神的主导与引领作用尤为凸显,精神文化发展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这一现状也使得大学精神文化自强的实现迫在眉睫。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