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战略探讨——改革与战略
作者:饶华敏来源:原创日期:2013-09-02人气:880
一、西部地区资源开发战略原则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如生物资源、矿藏资源、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使这些丰富资源长期沉睡在深山荒野,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西部地区的当务之急是找准经济发展的切入口和着力点,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得以顺利实现。也就是说,要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即使单位数量的资源耗费产生出最大效益,或使一定经济效益的产出使用最少量的资源。为达到此目的,首先必须正确地认识资源。所谓正确地认识资源,就是要从开发利用的角度去认识资源,就是要在对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普遍调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综合与科学分析,从而得出各种资源的数量与品质、开发条件要求的高与低、市场前景的好与坏、投入与产出比率的大与小等等符合实际的结论。总之,要认清自己拥有的资源是否是优势资源,能否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我们制定科学的开发利用战略和发挥资源优势的前提,也是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顺利转化的基础。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战略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决定资源开发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下,开发资源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开发出的产品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成为商品,才能获得经济效益。资源开发不能先开发后找市场,而是要找到市场再开发,或是一边开发、一边拓展市场。因此,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决定资源开发,由市场定位决定产品定位,决定资源开发的方向、种类、规模、利用方式等等。市场定位要全面考虑市场需求,坚持以需定产。
(二)坚持资源开发集约化的原则
资源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必由之路。粗放经营的特点是技术加工层次低、经营规模小,从而造成消耗大、浪费大、质量低、效益低。要提高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水平,必须逐步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不应再鼓励一户一灶、村村冒烟、遍地开花的经营形式。理论和实践一再证明,发展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创新,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提高城乡就业率,提升城市化水平,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整合区域资源,打造区域“品牌”,推动区域经济总量扩张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坚持资源高科技开发的原则
西部地区只有坚持资源的高科技开发,才能为今后步入技术导向型的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最终实现经济的腾飞。现代自然资源的开发,技术是手段,又是催化剂、加速器、增值剂。科技对资源开发的投入,是建立资源集约型产业体系的关键,既能提高开发速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更可以创立名牌,增强竞争力。
二、六盘水市自然资源优势分析
(一)发展中的六盘水市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总人口302.7万。这座城市是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时期,以煤炭采掘工业为基础,冶金、电力、建材、矿山机械工业综合发展的能源型重工业城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锰、锌、石灰石、煤层气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六盘水市是贵州最大的炼焦煤资源产区,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用煤生产基地。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通过不断建设,已建成贵州、也是江南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
六盘水市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市中心建成区6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50万,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00.64亿元,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5l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9.24亿元。
(二)六盘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1.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贵州是我国南方的煤炭资源大省,居全国第五位,超过中国南方11个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截至2005年末,全省煤炭累计探明资源量587.29亿吨,保有储量529亿吨。其中,六盘水市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探明储量166.22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28.3%。六盘水煤田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交互相沉积矿床。全煤田产出煤层多,厚度大,煤质较好,有可采煤层1~27层,可采厚度最大逾44米。盘县与水城煤质优,是全省低硫优质炼焦煤的集中产区。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对全省煤层气资源所进行的评价,测算埋深2000米以浅的全省煤层气资源量为3.1511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储量的22%,仅次于山西省,居全国第二,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于六盘水市(储量1 4236万亿立方米,占45.18%)。按照中国煤层气目标区分类,六盘水煤田、织纳煤田属大型富气区。
2.良好的发展大环境。中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仍有巨大需求,资源消耗较多的重化工业正处于大发展之一。目前,我国95%左右的能源、80%以上的T业原材料均取自矿业,矿业支撑了占我国GDP70%的国民经济运转。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分别占77%和69%。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能源问题日趋紧张,能源需求不断增大,煤炭的战略地位还会进一步的提升,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据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测,到2020年,全球煤的耗量要超过石油,煤炭将再次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在《泛珠三角区域能源合作“十一五”专项规划》中对能源需求预测的情况显示,预计到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能源需求将达到13.1亿吨标煤,煤炭需求量将达到9,4亿吨,电力需求量达到2.1万亿千瓦时。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泛珠三角区域能源供求的严重缺口将会继续存在,能源产品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3.良好的区位优势。六盘水一攀西地区与贵州乌江干流沿岸地区、南北盘江一红水河沿岸地区均为能源、矿产的重点开发区。同时,六盘水也是国家国土资源开发规划确定的“攀西一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及“南贵昆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昆(明)铁路、长(沙)昆(明)快速铁路、株(洲)六(盘水)复线横贯东西,形成东西大通道;内(江)昆(明)铁路、南(宁)昆(明)铁路、水(城)红(果)铁路相互连接,形成南北大通道。境内铁路里程达666.7公里,铁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73公里,高于全国和西南地区平均水平,拥有西南较大的铁路编组站——六盘水南站,已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10266万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11.2公里,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网络已经形成,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如生物资源、矿藏资源、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使这些丰富资源长期沉睡在深山荒野,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西部地区的当务之急是找准经济发展的切入口和着力点,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得以顺利实现。也就是说,要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即使单位数量的资源耗费产生出最大效益,或使一定经济效益的产出使用最少量的资源。为达到此目的,首先必须正确地认识资源。所谓正确地认识资源,就是要从开发利用的角度去认识资源,就是要在对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普遍调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综合与科学分析,从而得出各种资源的数量与品质、开发条件要求的高与低、市场前景的好与坏、投入与产出比率的大与小等等符合实际的结论。总之,要认清自己拥有的资源是否是优势资源,能否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我们制定科学的开发利用战略和发挥资源优势的前提,也是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顺利转化的基础。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战略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决定资源开发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下,开发资源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开发出的产品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成为商品,才能获得经济效益。资源开发不能先开发后找市场,而是要找到市场再开发,或是一边开发、一边拓展市场。因此,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决定资源开发,由市场定位决定产品定位,决定资源开发的方向、种类、规模、利用方式等等。市场定位要全面考虑市场需求,坚持以需定产。
(二)坚持资源开发集约化的原则
资源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必由之路。粗放经营的特点是技术加工层次低、经营规模小,从而造成消耗大、浪费大、质量低、效益低。要提高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水平,必须逐步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不应再鼓励一户一灶、村村冒烟、遍地开花的经营形式。理论和实践一再证明,发展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创新,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提高城乡就业率,提升城市化水平,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整合区域资源,打造区域“品牌”,推动区域经济总量扩张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坚持资源高科技开发的原则
西部地区只有坚持资源的高科技开发,才能为今后步入技术导向型的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最终实现经济的腾飞。现代自然资源的开发,技术是手段,又是催化剂、加速器、增值剂。科技对资源开发的投入,是建立资源集约型产业体系的关键,既能提高开发速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更可以创立名牌,增强竞争力。
二、六盘水市自然资源优势分析
(一)发展中的六盘水市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总人口302.7万。这座城市是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时期,以煤炭采掘工业为基础,冶金、电力、建材、矿山机械工业综合发展的能源型重工业城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锰、锌、石灰石、煤层气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六盘水市是贵州最大的炼焦煤资源产区,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用煤生产基地。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通过不断建设,已建成贵州、也是江南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
六盘水市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市中心建成区6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50万,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00.64亿元,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5l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9.24亿元。
(二)六盘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1.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贵州是我国南方的煤炭资源大省,居全国第五位,超过中国南方11个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截至2005年末,全省煤炭累计探明资源量587.29亿吨,保有储量529亿吨。其中,六盘水市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探明储量166.22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28.3%。六盘水煤田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交互相沉积矿床。全煤田产出煤层多,厚度大,煤质较好,有可采煤层1~27层,可采厚度最大逾44米。盘县与水城煤质优,是全省低硫优质炼焦煤的集中产区。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对全省煤层气资源所进行的评价,测算埋深2000米以浅的全省煤层气资源量为3.1511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储量的22%,仅次于山西省,居全国第二,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于六盘水市(储量1 4236万亿立方米,占45.18%)。按照中国煤层气目标区分类,六盘水煤田、织纳煤田属大型富气区。
2.良好的发展大环境。中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仍有巨大需求,资源消耗较多的重化工业正处于大发展之一。目前,我国95%左右的能源、80%以上的T业原材料均取自矿业,矿业支撑了占我国GDP70%的国民经济运转。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分别占77%和69%。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能源问题日趋紧张,能源需求不断增大,煤炭的战略地位还会进一步的提升,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据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测,到2020年,全球煤的耗量要超过石油,煤炭将再次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在《泛珠三角区域能源合作“十一五”专项规划》中对能源需求预测的情况显示,预计到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能源需求将达到13.1亿吨标煤,煤炭需求量将达到9,4亿吨,电力需求量达到2.1万亿千瓦时。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泛珠三角区域能源供求的严重缺口将会继续存在,能源产品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3.良好的区位优势。六盘水一攀西地区与贵州乌江干流沿岸地区、南北盘江一红水河沿岸地区均为能源、矿产的重点开发区。同时,六盘水也是国家国土资源开发规划确定的“攀西一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及“南贵昆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昆(明)铁路、长(沙)昆(明)快速铁路、株(洲)六(盘水)复线横贯东西,形成东西大通道;内(江)昆(明)铁路、南(宁)昆(明)铁路、水(城)红(果)铁路相互连接,形成南北大通道。境内铁路里程达666.7公里,铁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73公里,高于全国和西南地区平均水平,拥有西南较大的铁路编组站——六盘水南站,已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10266万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11.2公里,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网络已经形成,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