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性教育-教育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小君来源:原创日期:2011-11-30人气:3002

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性教育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双对叨)曾说过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该言论揭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但是面对我国当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包括价值观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人性的缺失时,社会各界都毫无意外地把苗头直指向教育。甚至目前在网络上议论的沸沸扬扬的“钱学森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质疑:为何一个泱泱大国13亿人口办了“精英教育”应试教育、这么多年,却出不了杰出的人才?究竟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教育为一定的社会服务,教育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不是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社会?如果一旦这样认为,那么其造成的危害是可怕的,简直是灾难性的。我们的应试教育,就是这可怕的灾难之一。可以这样说,应试教育是错误认识教育目的造成的一种必然结果。由此我们才有可能对教育进行正确的改变,也才能对教育如何改进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教育在今天最需要做的是,改变我们成年人眼中无“人”存在的现状,使我们的教育恢复“人性”。一、认识以及重视“人性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所谓人性,就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智。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何谓人性教育?简单地讲就是要教会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人性”相对于“动物性”而言,人也是一个物种,而人之所以能与动物区分开,正在于人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去除身上的动物性而形成有助于人类发展的秉性,这些秉性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虽然文化有所差别,但大家都是人,所以,在教育的时候虽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帮助孩子塑造人性。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文献《学会生存》指出:“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在各个不同民族中找出共同的人性”。自此以后,包括前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提出“学校的人性”“教师的定位”和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等主张,用各种方式号召“将人性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和因素中。”如今进入21世纪的中国进行以贯彻“素质教育”和强调“人本主义”思想为宗旨的教育改革,虽然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但因为过分注重了知识性教育,而少了人性与道德的教育,使得整个学校教育进入了个国人无法回避而又不得不承认的应试教育误区。二、"人性教育”需要有“人性”的教育环境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人只有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中方能成为健康的人。但是最近几年越来越恶化的教育环境让我们一再担忧。而作为教育资源中最基本、最具能动作用的因素一一教师,其“教师道德”的大滑坡、“教师爱心”的沦丧成为教师素质中最大的问题。曾经是一片净土的校园,而今也变得不再安宁,不再纯净。教育要培养人,首先需要尊重人。当教师剥离了对学生人性和人格的尊重,他或她的教育行动便同时剥离了教育性,教育行动的教育性是奠基在人性和人道的基础之上的。正是我们的教育系统中缺少了“人性”,才导致今天许多违背人性的行为发生。同时我们遗憾地分析却又不难发现,在许多地方和有一些教育中,教师已经没有了自主的教学权利和自由发挥的天空,他们的教学充满了失败却又要由他们负起责任。很多教师已经打不开瞭望世界的窗子,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主人公的感受。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我们的老师没有幸福和快乐可言,缺乏人性,地位低贬,能带给学生幸福快乐吗?在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学校“熏陶”下,学生还会心灵健康、人格健全吗?三、“人性教育”需“终生化” 国际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做的定义:“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而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贝0,这个原则又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终身教育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对终身教育这个概念的内涵做了进一步的揭示。终身教育固然要重视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需要的作用,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就是经济发展的工具。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还应该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个人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将人性教育纳入终身教育的范畴,必将为人们指出了一条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四、改变教育评价机制,促进"人性教育” 教育评价机制是关乎教育成败的关键。成功的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放人性,使人可以获得生命的新生,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圆满地完成生命的历程。而失败的评价扼杀精神,压制人性,使被抑郁的心灵能量转成对自身乃至对社会的破坏力量,这是一种可悲的结果和教育的重大失败。我们的先哲早已给我们提供了积极的、人道的评价机制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许多被教育者人性得以充分的解放,从而把自身智慧发挥到极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道家的“恬淡”、“外其身而身存”;儒家的“仁”,“仁者爱人”;佛家的“无我”、“大悲心”,无一不是对生命给以人道的尊重和评价,从而赢得了我们民族的自信。历史事实证明,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因为他们善用评价机制。而现在的教育评价机制不多,以考试制度为主单调唯一的评价机制教条地扼杀了教育的活力、压制了被教育者的天性与创造力。因此只有逐步的完善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性教育”。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根本意图在于唤醒学习者内心的价值意识和价值理性,进而使其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去行动。教育应该是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就要让他们理解做人的价值与道理,与此同时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更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去呵护生命的尊严,让我们的教育回归“人性” 。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