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环境税收体系的构建-我国环境税收的现状
一、环境税与政府直接管制的比较
环境税主要是指对开发、保护和使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或污染、破坏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的一种税收。与政府直接管制、收排污费、出售排污权、财政补贴等几种常用的环境保护手段相比,环境税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直接管制缺乏对企业技术革新的刺激,污染者如果达到了政府规定的排污量标准,除了考虑成本因素,一般不会再采取措施治理污染。而环境税是以单位污染量作为计税基础,这就促使污染者会想方设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可以持续不断地刺激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在减少剩余的污染的同时也将降低污染者应付出的与污染有关的费用,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在减少既定的污染程度的情况下,直接管制措施所耗成本往往高于环境税。
二、我国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运用税收手段加强环境保护也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了。现行税收制度中的环境保护主要采用优惠政策,通过减税和免税这样单一粗放的方式正面引导企业经营,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职责主要是由排污费承担的,而环境税充其量只是一个雏形,涉及环境税的税种只有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这几个,并没有专门针对环境保护的税种,这样一来,税收对环境的促进作用就大打折扣。而仅有的这几个环境保护的税种也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资源税的目的局限于调节级差收入,不能正确反映资源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源税应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作用。二是征税范围过窄,主要限于不可再生的矿产品,对大部分非矿产品资源都没有征税。如水、森林、草原、滩涂、地热等具有重要生态环境价值的资源长期处于资源税的调节之外三是税率过低,税率档次差距过小,无法体现资源本身应有的价值和不同资源在经济中的不同作用,不能将资源开采的社会成本内在化,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计税依据不合理。目前,我国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依据;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依据,企业对开采和生产后未销售或自用的资源不承担任何税收代价。
三、环境税的开征势在必行
目前的财政收入已经难以承受污染治理需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污染如果得不到治理,治理资金需求将不断扩大。从和谐社会环境公平的角度来看,环境治理应当有污染单位和个人来买单,并应当补偿受害的单位和个人。实际上,我国采用排污收费的方式,试图做到“谁污染谁治理”。实际效果表明,依靠收费制度,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来源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落实,更不能解决对受害主体的补偿,而且由于政策的价值取向,收费制度的执行力也必然大打折扣。为改变有个别企业或个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基本由全体纳税人缴纳税款进行治理的现状,需要拓展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主体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忽略或无视生态效率和环境保护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环境税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家通过税收这一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干预社会经济生活,针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课征生态税,通过经济利益的调节来矫正纳税人的行为,促使其减轻或停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根据治理估算足额征收环境污染税,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治理污染的现状,减轻那些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的税收负担,体现公平原则,有利于各类企业之间进行平等竞争,开征环境税势在必行。我国1994年开始的财税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已经基本建立了适合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税制体系。目前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正在转向地方税收体系的完善以及费税改革的深化。这对引进环境税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同时,目前进行的税制调整也为开征环境税提供了比较充分的空间。所得税改革减少税收收入近千亿,增值税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这表明微观主体的税收承受能力在增强,这为引入新税种,特别是环境税提供了较为宽裕的征税空间。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