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激情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具有相当高的激情,要在课堂上展示从生活中挖掘和提炼的美。兴之所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亦未为不可。只有我们作教师的先爱上课堂内传授的知识并对其充满热情,我们的学生才会被调动起来,最终达到与教师共鸣的佳境。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他的教学语言极富表现力,不仅能根据教学内容清楚地传授知识,而且流畅准确、饱含真情、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我采用激情导入:“同学们,提到春,你们一定是很熟悉吧,眼前会不会出现一幅阳光明媚、春风送暖、绿满枝头的美丽景色呢?提到春,我们无处不感受春的气息。春是充满生机,春是充满绿意,春是充满力量的!”几句话初步展开了学生的想象,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曾学过的哪些诗歌或文章是关于写春的,共同分享描绘春色的妙句。然后导入本文:“刚才同学们与我分享的妙句大都是从较小的方面描绘春的,但我们今天学朱自清的散文《春》,则是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写春的,作者是怎样描绘春的呢?我们现在一起去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这样导入新课,学生趣盎然,喜春之情油然而生,一下子就进入了特定的教学活动轨道。
对于《长江巫峡》这样壮丽的图景,只感慨一句“真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妨在讲授的过程中穿插进许多真诚的、发自肺腑的赞叹:“祖国的山水真的是美啊,我爱我的祖国。”而教授《我爱这土地》时,我们则不必掩饰,大可哽咽而深沉地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关于语言激情,除了上述从展现意境入手之外,还可以从课文题目入手,借“题”发挥,或从课文主旨入手,或从名言警句入手,或从故事展开等,不能一概而论。但语言激情始终要注意紧扣课文所要展现的情感而定,也就是因文生情,否则就会南辕北辙。要提高这个方面的技巧,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做到两点:一是博览群书,雄厚的知识是教师提高语言艺术的源泉;二是力求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才能在教学上运用。只有语文教师充满澎湃的激情,才能更好地带领我们的学生放下包袱,敞开胸怀,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的殿堂中来。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