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化博弈分析
作者:张爽来源:原创日期:2013-12-28人气:1141
近年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发展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数量也日益增多。
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如何能够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达到一种利益的均衡,深入研究其中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将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部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妥善解决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各参与方(主要指高校学生和管理者)由于其拥有的知识和推理水平是有限的,同时其内部成员之间的收集及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所以在行为方式上符合有限理性中惯性、短视等假设。在演化过程中,参与学生群体中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其他个体中获得较高收益的行为策略,进行行为决策,最后达到系统均衡的稳定状态[1]。所以,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演化过程。
本文尝试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高校管理者和参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两个参与主体之间的策略互动机制,并对结果进行较好的分析总结,为高校管理者在校园危机状态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局面,赢得转机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
1 基本假设
在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化过程中,往往涉及到高校管理部门、学生群体、媒体等多元力量的博弈。在三个参与方中,媒体尽管有时会对突发事件的进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从本质上只处于从属地位,高校管理者和参与学生群体才是突发事件的主要参与主体[2]。因而,本文将重点分析以高校管理者和参与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演化博弈过程。
高校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高校管理者拥有较多信息和行政资源,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封、堵”往往成为其首选,对于由不同诱因引发的或者不同性质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高校管理者可以选择采取“压制”或者“退让”的策略。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且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和有限理性,使得在做出自身行为决策时难以估计出是否能够达到利益最大化,所以很有可能采取激进的行为而使问题激化,所以其可以选择的策略可以归纳为“平和诉求”或“激进抗争”。
表1列出了在博弈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指标和参数的含义。
2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化博弈模型
本文以高校管理者Manager(简记作“M”)和参与学生群体Student(简记作“S”)作为博弈的双方,构造了一个博弈模型,其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在博弈的初始阶段,假设高校管理者选择“压制”的比例为x(t),则选择“退让”策略的比例为1-x(t);参与的学生群体选择“平和诉求”的比例为y(t),选择“激进抗争”策略的比例为1-y(t)。
为简便起见,把x(t)、y(t)分别写成x和y。
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
高校管理者“压制”和“退让”的期望收益分别为Ex、E1-x,高校管理者的混合策略即选择“压制”和“退让”的平均期望收益为■。则
Ex=y(-Cq-Cb)+(1-y)(F-Cq-R)
=(1-y)(F-R)-Cq-yCb
E1-x=y*0+(1-y)*(-R)
=-R(1-y)
■=xEx+(1-x)E1-x
高校管理者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x(Ex-■)
=x(1-x)(Ex-E1-x)
=x(1-x)[F-Cq-yF-yCb](1)
对于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学生参与者而言:
学生参与者采取“平和诉求”和“激进抗争”的期望收益分别为Ey、E1-y,学生参与者的混合策略即选择“平和诉求”和“激进抗争”的平均期望收益为■。则
Ey=x(Ep-Cp+Cb)+(1-x)(Ep-Cp)=(Ep-Cp)+xCb
E1-y=x*(-F)+(1-x)*0
=-Fx
■=yEy+(1-y)E1-y
学生参与者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y(Ey-■)
=y(1-y)(Ey-E1-y)
=y(1-y)(Ep-Cp+xCb+Fx)(2)
3 高校管理者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高校管理者选择策略比例的动态变化速率可以用下列动态微分方程表示,一般可以把微分方程简记为
F(x)=■。
当y=■,式(1)F(x)的值为0,此时意味着所有的x都是稳定状态。
当y≠■时,则从式(1)可以解出x*1=0,x*2=1两个可能的稳定状态。
根据演化博弈的基本理论,其策略是演化稳定均衡策略必须满足主导策略对于变异策略入侵的稳定性,即演化稳定策略对微小扰动的抗干扰性。
当F′(x*)<0时,x*为演化稳定策略[3]。
演化稳定策略要求F′(x*)<0,对F-Cq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①若F-Cq<0,即■<0时,恒有y>■,则F′(x*1)<0,x*1=0为演化稳定策略。
②若0当y>■时,
F′(x*1)<0,x*1=0为演化稳定策略;
当y<■时,
F′(x*2)<0,x*2=1为演化稳定策略。
4 群体事件学生参与者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与上节所述方法相同,群体事件学生参与者选择策略比例的动态变化速率可以用下列动态微分方程表示,一般可以把微分方程简记为F(y)=■。
当x=■时,式(2)的F(y)值为0,此时意味着所有的y都是稳定状态。
当x≠■时,则从式(2)可以解出y*1=0,y*2=1两个可能的稳定状态。
对Cp-Ep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①若Cp-Ep<0,即■<0时,恒有x>■,则F′(y*2)<0,y*2=1为演化稳定策略。
②若Cp-Ep>F+Cb,即■>1时,恒有x<■,则F′(y*1)<0,y*1=0为演化稳定策略。
③若0即0<■<1时,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当x>■时,
F′(y*2)<0,y*2=1为演化稳定策略;
当x<■时,
F′(y*1)<0,y*1=0为演化稳定策略。
5 模型结论分析
本文通过建立高校群体突发事件中高校管理者与参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比较不同的均衡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本博弈过程存在三个演化稳定策略:
①若F-Cq<0,则x=0是演化稳定策略,即高校管理者采取“压制”策略的成本大于采取“激进抗争”策略的群体所受的处罚,高校管理者都会选取“退让”的行为策略。
②若Cp-Ep<0,则y=1是演化稳定策略。
即如果参与学生群体采取“平和诉求”的成本小于其采取“平和诉求”所增加的收益,最终群体事件的学生参与者都会选择“平和诉求”的策略。
③若Cp-Ep>F+Cb,即Cp>F+Cb+Ep,则y=0是演化稳定策略。
即当参与学生群体采取“平和诉求”策略的成本大于高校管理者给予的补偿、自身增加的收益以及“激进抗争”策略的群体受到处罚三者之和时,可以推断参与的学生群体会选择“激进抗争”的行为策略。
由上述三个演化稳定策略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①如果高校管理部门对采取“激进抗争”策略群体所给予的处罚F较少,而高校管理者采取“压制”策略成本的Cq偏高,则理论上高校管理者最终应该选择“退让”的策略。这显然不利于推动群体事件的学生参与者采取“平和诉求”的策略解决冲突。
②如果参与的学生群体选择“平和诉求”策略所获得的收益Ep大于其由此所付出的成本Cp,则学生参与者将最终选择“平和诉求”的策略。
③如果群体事件的学生参与者选择“平和诉求”策略所获得的收益Ep过小,而成本Cp过大,高校管理部门采取“压制”策略时对采取“平和诉求”策略的学生群体的补偿成本过小,而对选择“激进抗争”策略的参与者处罚较小,最终所有的学生参与者都会选择“激进抗争”的策略。
6 结束语
由前述的分析可知,在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参与主体博弈过程中,由于两个博弈主体最初的策略选择分布状况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均衡结果,即达到不同的演化稳定策略。
换言之,博弈双方最终会选择哪一种策略与初始两个博弈主体对各自策略的选择比例密切相关,而博弈主体初始策略的选择与其选择该策略所能取得的收益大小有关系。
根据前文的相关分析,高校管理者作为博弈主体之一,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调整前文所提及的相关关键指标,改变博弈对方的收益,从而使得高校群体突发事件向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良好事态发展,化危机为转机,化转机为契机,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如何能够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达到一种利益的均衡,深入研究其中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将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部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妥善解决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各参与方(主要指高校学生和管理者)由于其拥有的知识和推理水平是有限的,同时其内部成员之间的收集及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所以在行为方式上符合有限理性中惯性、短视等假设。在演化过程中,参与学生群体中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其他个体中获得较高收益的行为策略,进行行为决策,最后达到系统均衡的稳定状态[1]。所以,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演化过程。
本文尝试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高校管理者和参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两个参与主体之间的策略互动机制,并对结果进行较好的分析总结,为高校管理者在校园危机状态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局面,赢得转机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
1 基本假设
在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化过程中,往往涉及到高校管理部门、学生群体、媒体等多元力量的博弈。在三个参与方中,媒体尽管有时会对突发事件的进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从本质上只处于从属地位,高校管理者和参与学生群体才是突发事件的主要参与主体[2]。因而,本文将重点分析以高校管理者和参与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演化博弈过程。
高校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高校管理者拥有较多信息和行政资源,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封、堵”往往成为其首选,对于由不同诱因引发的或者不同性质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高校管理者可以选择采取“压制”或者“退让”的策略。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且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和有限理性,使得在做出自身行为决策时难以估计出是否能够达到利益最大化,所以很有可能采取激进的行为而使问题激化,所以其可以选择的策略可以归纳为“平和诉求”或“激进抗争”。
表1列出了在博弈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指标和参数的含义。
2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化博弈模型
本文以高校管理者Manager(简记作“M”)和参与学生群体Student(简记作“S”)作为博弈的双方,构造了一个博弈模型,其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在博弈的初始阶段,假设高校管理者选择“压制”的比例为x(t),则选择“退让”策略的比例为1-x(t);参与的学生群体选择“平和诉求”的比例为y(t),选择“激进抗争”策略的比例为1-y(t)。
为简便起见,把x(t)、y(t)分别写成x和y。
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
高校管理者“压制”和“退让”的期望收益分别为Ex、E1-x,高校管理者的混合策略即选择“压制”和“退让”的平均期望收益为■。则
Ex=y(-Cq-Cb)+(1-y)(F-Cq-R)
=(1-y)(F-R)-Cq-yCb
E1-x=y*0+(1-y)*(-R)
=-R(1-y)
■=xEx+(1-x)E1-x
高校管理者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x(Ex-■)
=x(1-x)(Ex-E1-x)
=x(1-x)[F-Cq-yF-yCb](1)
对于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学生参与者而言:
学生参与者采取“平和诉求”和“激进抗争”的期望收益分别为Ey、E1-y,学生参与者的混合策略即选择“平和诉求”和“激进抗争”的平均期望收益为■。则
Ey=x(Ep-Cp+Cb)+(1-x)(Ep-Cp)=(Ep-Cp)+xCb
E1-y=x*(-F)+(1-x)*0
=-Fx
■=yEy+(1-y)E1-y
学生参与者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y(Ey-■)
=y(1-y)(Ey-E1-y)
=y(1-y)(Ep-Cp+xCb+Fx)(2)
3 高校管理者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高校管理者选择策略比例的动态变化速率可以用下列动态微分方程表示,一般可以把微分方程简记为
F(x)=■。
当y=■,式(1)F(x)的值为0,此时意味着所有的x都是稳定状态。
当y≠■时,则从式(1)可以解出x*1=0,x*2=1两个可能的稳定状态。
根据演化博弈的基本理论,其策略是演化稳定均衡策略必须满足主导策略对于变异策略入侵的稳定性,即演化稳定策略对微小扰动的抗干扰性。
当F′(x*)<0时,x*为演化稳定策略[3]。
演化稳定策略要求F′(x*)<0,对F-Cq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①若F-Cq<0,即■<0时,恒有y>■,则F′(x*1)<0,x*1=0为演化稳定策略。
②若0当y>■时,
F′(x*1)<0,x*1=0为演化稳定策略;
当y<■时,
F′(x*2)<0,x*2=1为演化稳定策略。
4 群体事件学生参与者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与上节所述方法相同,群体事件学生参与者选择策略比例的动态变化速率可以用下列动态微分方程表示,一般可以把微分方程简记为F(y)=■。
当x=■时,式(2)的F(y)值为0,此时意味着所有的y都是稳定状态。
当x≠■时,则从式(2)可以解出y*1=0,y*2=1两个可能的稳定状态。
对Cp-Ep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①若Cp-Ep<0,即■<0时,恒有x>■,则F′(y*2)<0,y*2=1为演化稳定策略。
②若Cp-Ep>F+Cb,即■>1时,恒有x<■,则F′(y*1)<0,y*1=0为演化稳定策略。
③若0即0<■<1时,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当x>■时,
F′(y*2)<0,y*2=1为演化稳定策略;
当x<■时,
F′(y*1)<0,y*1=0为演化稳定策略。
5 模型结论分析
本文通过建立高校群体突发事件中高校管理者与参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比较不同的均衡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本博弈过程存在三个演化稳定策略:
①若F-Cq<0,则x=0是演化稳定策略,即高校管理者采取“压制”策略的成本大于采取“激进抗争”策略的群体所受的处罚,高校管理者都会选取“退让”的行为策略。
②若Cp-Ep<0,则y=1是演化稳定策略。
即如果参与学生群体采取“平和诉求”的成本小于其采取“平和诉求”所增加的收益,最终群体事件的学生参与者都会选择“平和诉求”的策略。
③若Cp-Ep>F+Cb,即Cp>F+Cb+Ep,则y=0是演化稳定策略。
即当参与学生群体采取“平和诉求”策略的成本大于高校管理者给予的补偿、自身增加的收益以及“激进抗争”策略的群体受到处罚三者之和时,可以推断参与的学生群体会选择“激进抗争”的行为策略。
由上述三个演化稳定策略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①如果高校管理部门对采取“激进抗争”策略群体所给予的处罚F较少,而高校管理者采取“压制”策略成本的Cq偏高,则理论上高校管理者最终应该选择“退让”的策略。这显然不利于推动群体事件的学生参与者采取“平和诉求”的策略解决冲突。
②如果参与的学生群体选择“平和诉求”策略所获得的收益Ep大于其由此所付出的成本Cp,则学生参与者将最终选择“平和诉求”的策略。
③如果群体事件的学生参与者选择“平和诉求”策略所获得的收益Ep过小,而成本Cp过大,高校管理部门采取“压制”策略时对采取“平和诉求”策略的学生群体的补偿成本过小,而对选择“激进抗争”策略的参与者处罚较小,最终所有的学生参与者都会选择“激进抗争”的策略。
6 结束语
由前述的分析可知,在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参与主体博弈过程中,由于两个博弈主体最初的策略选择分布状况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均衡结果,即达到不同的演化稳定策略。
换言之,博弈双方最终会选择哪一种策略与初始两个博弈主体对各自策略的选择比例密切相关,而博弈主体初始策略的选择与其选择该策略所能取得的收益大小有关系。
根据前文的相关分析,高校管理者作为博弈主体之一,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调整前文所提及的相关关键指标,改变博弈对方的收益,从而使得高校群体突发事件向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良好事态发展,化危机为转机,化转机为契机,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