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
食品检验检测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在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本文首先对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实施方法展开介绍,然后深入探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以保证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食品检验检测的方法分析
食品检验和检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和细节管理对于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和细节管理有助于提高检查监测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从而保证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全面了解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情况,从而为制定科学的食品安全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主流的食品检验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抽样方法。在当前食品行业中,抽样检验主要有随机抽样和区别取样两种方式。在随机抽样的过程中,需要对样品的抽取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抽样检测的效果和质量。为了让随机抽样的效果更好,一般情况下还要对样品进行再次检测,以确保样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而区别抽样法是指针对不同食品的检测采取不一致的抽样模式,需要根据不同的物质状态、组成和性质等因素来选择采样方式。例如,对于固态食物的检测,通常需要将其磨碎成固态颗粒后取较小的颗粒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而对于液态物质的检测,则需要先将样品摇晃均匀,再按照一定比例抽取样品进行检测,以保证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用于测量样品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原子状态的元素进行测量,对待测元素发出的特征谱线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样品中的元素在高温条件下会变成原子态,根据原子态元素吸收特定波长的辐射的原理,测定吸收辐射前后光的强度差异情况,从而得到待测元素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实验操作简单以及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3.食品微生物检测。食品中存在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会导致食物发生变质、腐烂,并可能造成人体感染、中毒等威胁,因此,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致病微生物,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食品微生物检测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法和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等进行检查,其中肉类及食品中的蛋白质是重点检测方向。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会加速食品的腐败,因此,食品检测人员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首先要确定微生物检测目标,对食品中菌落的数量和一些致病菌的菌落数量进行检测,以确保食品符合卫生标准。
二、当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的细节问题
1.检测设备的精度和性能不够。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有些指标需要通过高精度的检测设备来进行准确测量,例如残留农药、重金属等的检测。然而,受到科技水平和设备投入不足的制约,一些区域或单位的检测设备精度无法满足实际要求,这就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较大,使得食品质量评估出现偏差,从而给消费者的饮食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同时,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也存在部分检测设备性能不稳定的问题。食品检验工作中往往需要设备长时间连续运行,例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然而一些设备由于性能不稳定,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导致检测结果的波动较大。这给检测人员带来了困扰,要求其对设备进行频繁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性能的稳定性。此外,设备性能不稳定还可能导致重复性差,即同一样品在不同时间或不同设备上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与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有关。检测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然而,一些单位或个人没有对设备的维护工作予以重视,导致设备的性能逐渐下降。对于食品检测工作来说,其本身就需要相关的检测设备具备较高的精度和性能,这样才能对所检测的食品起到根本作用。而如果在日常的食品检测的过程中没有对其做好保养工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食品检测的准确度。
2.检测流程缺乏规范性和一致性。检测流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是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一个关键的细节问题,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1)不同检测机构和地区的检测流程存在差异。由于缺乏统一的食品检测标准和规范指南,各机构和地区在制定检测流程时往往存在差异,导致检测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要求不一致。这种差异性可能会影响到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评估,同时也加大了不同机构之间对比和验证检测结果的难度。
(2)部分检测流程缺乏详细的操作指导。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精确的操作,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一些检测流程缺乏详细的操作指导,可能会导致操作人员对操作步骤理解不清或存在主观判断,从而使得不同操作者在检测相同样品时操作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缺乏完整的检测流程和操作指南。食品检验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制备、实验操作、结果解读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目前一些检测流程和操作指南还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例如,一些环节的标准操作程序缺乏明确规定,造成不同操作者的操作不一致。
三、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规范样品采集和处理流程。样品采集和处理的质量控制是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关键环节,对于最终的检测结果和食品质量的判定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确保样品采集和处理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以规范工作流程。
(1)保证采样员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采样员应受过相关培训,掌握相关标准和规程,了解食品检验的要求和特点。他们应熟悉样品采集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并自觉遵循个人卫生和安全规范。这样可以确保采样员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和判断能力,避免样品在采集过程中出现污染和失真。
(2)使用合适的采样工具和容器。选择适合的采样工具和容器是保证样品采集和处理质量的关键。采样工具应符合标准要求,无毒、无菌,且具有足够的采样能力。采样器具的表面应易于清洗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容器选择应符合采样的目的和要求,如密封容器、透明容器等。同时,对采样容器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也是确保样品质量的重要一环。
(3)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数量的充分性。样品代表性是指采样所得样品能够真实反映被采样批次或被检测物体的特性。样品数量的充分性则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学意义。为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数量的充分性,采样员应遵循相关的采样计划和标准,如统计学原理、比例采样等。同时,对于大批次样品,应注意样品的随机性和均匀性,以减少采样偏差。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样过程中,操作员一定要注意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条件。样品在采集完成后应立即加强保护,预防外界污染和物理变化。对于易变质的样品,应严格控制其温度和湿度,避免样品发生物理变化和微生物生长。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应采取相应的保存方法和储存条件,以保持样品的原有特性和稳定性。
2.定期进行仪器校准与维护。定期进行仪器校准与维护是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质量控制措施之一。所以有必要制定科学的校准和维护计划,以提高仪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1)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校准和维护计划。校准是指将仪器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进行调整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维护是指对仪器进行日常的保养、清洁和维修,以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和稳定性。校准和维护计划应当根据仪器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制定,并充分考虑仪器制造商的建议和要求。
(2)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验证。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来确定仪器的准确性,而验证是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校准和验证应记录在校准和验证报告中,并包括校准和验证的日期、方法、结果以及调整和纠正操作等信息。校准和验证的频率也应根据仪器的特点、检测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要求进行制定。
(3)进行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仪器表面、更换和清洗易损件、校正温度和湿度等内容。定期维护和保养可以使仪器正常工作,确保仪器的长期稳定性。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仪器,还需要实施特定的维护操作。
3.加强检测流程的规范性。为了确保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必须加强检测流程的规范性,本文在此提出以下关键的质量控制措施。
(1)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和操作规程。制定适用的食品检测标准和操作规程是保证检测流程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的基础。这些标准和规程中应当明确列出检测的目的、方法、步骤、操作要求和数据解读准则等,以确保不同实验室和操作者的检测结果之间具备可比性。
(2)设置标准样品进行校准和验证。标准样品是指已经被确认和验证了的样品,具有已知的含量或属性。通过与标准样品进行比对,可以校准并验证分析仪器和方法,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标准样品应包括正样品(含量在合理范围内)、空白样品(无目标物质)和质控样品(已知含量的目标物质),用于检验仪器的检测限、线性范围和回收率等性能。
(3)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标准操作程序应详细描述检测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要求。操作者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开展工作,确保每一个步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应当让操作者接受相应的培训,并定期进行技能评估和培训,以保持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4)定期进行实验室内部审核与质量评估。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保检测流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内部审核可以针对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实验设备和试剂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展开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此外,实验室还应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对设备精度、重复性、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四、结语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检验检测作为食品质量保障的核心环节,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在逐渐增加。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检验检测部门必须加强对食品质量的检验和检测,确保食品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食品安全和质量作为每个人都关注的话题,也是食品行业的核心价值之一。只有通过严格地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因此,有关部门和企业需要高度重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质量控制,并注意细节问题,以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和优质的食品。
文章来源: 《中国食品》 https://www.zzqklm.com/w/qt/2940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