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国产谍战剧的情感传播研究

作者:冯冰冰来源:《声屏世界》日期:2024-10-10人气:337

在人类社会的交往互动中情感占据着重要位置,人类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构成复杂社会形态和连接社会纽带的过程中会产生情感的依赖。国产谍战剧中在含惊险悬疑的情节下兼具历史感与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是国产电视剧类目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国产谍战片的传播当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强化和互动是其关键,在互联网平台中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和共振,已悄然形成一条互动仪式链。

背景概述和理论界定

“互动仪式”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欧文×戈夫曼提出,他认为其是一种传达表现意义的模式化活动,这类活动对于群体间的团结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后美国学者兰德尔·柯林斯在2003年对“互动仪式链”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该理论认为互动或仪式是社会动力的来源,而情感是人类互动产生的重要元素。由此,柯林斯提出了互动仪式链模型,在此模型中,参与者在仪式互动中产生情感共振,促进身份认同,建立情感连接。随着个体所处情景的转换,其行为与感想也不断发生变化,而个体情景转化,取决于情景是否能够提供情感能量。从中看出,在互动仪式链中,情感能量对于互动仪式十分重要。

对于情感这一概念,由于不同的学科对于情感的含义理解所有不同,因此出现了不同的对于情感的解释界定。在传播学科中,我国新闻传播学者蒋晓丽在其论文《情感传播的原型沉淀中》提出“情感传播是基于特定原型形成叙事表层, 因而具有号召力、 影响力和持久力”。其从传播的原型沉淀中解读情感传播这一概念,从中得出情感传播是网络舆论得以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我国学者何飞则从互动仪式链这一视域下解释情感传播认为“人们基于一定情境和机制而展开的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从而达到情感和意义的共享”。从这一观点看来,情感传播不仅仅实现单一符号的传达,更是情感中的集体记忆和深层情感的共鸣。

国产谍战剧是以间谍特务活动为主题内容的电视剧类型,一般以真实历史事件作为叙事背景,通过塑造身份具有悬念和隐蔽性的间谍或特务形象,讲述在战争中于暗处潜伏于敌对方,收集和传递情报信息的故事,包含间谍、卧底、潜伏、悬疑、爱国等因素,当前的国产谍战剧在“反特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增加了更多看点,更具悬疑性、历史性和家国情怀。于2021年上映的谍战剧《叛逆者》作为新世纪国产谍战剧的代表作之一,改编自人民文学奖获得者畀愚的同名小说,该剧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主角林楠笙为叙事视角,讲述了抗日战争中林楠笙、朱怡贞等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理想、奋力救国,完成信仰成长蜕变的故事。该剧以谍战情节、爱国主义为主线的同时,穿插战争时期的青年人的成长历程,呈现了家国情怀宏大主题下的个体叙事,更容易打动观众、引起共情、达成身份认同,形成良好的互动仪式链。

《叛逆者》的传播:一场互动仪式的展开

柯林斯认为完成一场互动因素需要满足以下四个要素,即身体在场、局外人设限、相似的关注点和共振的情感。国产谍战剧《叛逆者》则良好地满足了以上要素。

身体在场与虚拟在场并存。《叛逆者》于2021年在央视八套上映,并同时在爱奇艺、央视频等视频播放平台同步播出。在播放中,于央视八套黄金时档播放的方式顺应了当时我国人民满足娱乐生活需求的主要实现方式之一,在电视播放黄金档播出得以实现家人朋友齐聚于电视机前观看同部影视作品,并且谍战剧《叛逆者》于播出期间收视率连续20天位于同时段收视榜首,创下单集最高收视率1.59%的佳绩,这也使得柯林斯早期的身体在场得以满足。同时在视频平台播放的方式为新媒体时代的“虚拟在场”提供了条件,在平台中,用户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观看喜欢的影视作品,并且实时发送和接受弹幕分享观后感,以此来达成共时、在场的互动交流。在观看影视剧后,观众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平台针对影视剧话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其他观众进行观点交流。这种于线上交流互动的方式,构成了互联网空间的虚拟在场,满足了互动仪式链中的第一个要素。

交流场域构建身份认同。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下,观众聚集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身体在场和虚拟在场得以实现。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参与率高等特点,让观众摆脱了现实世界中客观条件的限制实现了虚拟在场上的聚集,在网络空间中,观众可以在个人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选择不同趣缘群体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对没有选择该趣缘群体的人进行设限即排除局外人,交流场域的设限实现了仪式接入更加多样灵活。观看谍战剧《叛逆者》的时候,观众以不同的个人身份和渠道进入到互动交流场域当中,如有的观众观剧后在互联网平台发表个人的观剧心情,而有的观众看完电视剧后在网络上发布长篇剧评等。在百度贴吧中有“叛逆者吧”,在微博上有“叛逆者”的相关超话,在豆瓣上有《叛逆者》的豆瓣小组,相关话题更是在播出期间连续霸屏热搜榜。从中看出尽管观众在进入互动交流场域时身份和渠道选择上有所区别,但他们都具有作为《叛逆者》的观众这一共同身份的特点,他们形成的这一群体也会产生代表该群体的符号来展现其集体身份,营造集体归属感,进而与其他群体泾渭分明。

共同关注点引发情感共鸣。在谍战剧《叛逆者》中,观众共同关注该剧的基础上,相互交流互动从而达成情感连接,促进情感共鸣。《叛逆者》的观众所形成的群体在共同关注点——谍战剧《叛逆者》的基础上,在互联网平台对《叛逆者》的剧情和观后感进行讨论和互动,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关注等方式参与交流互动,在这种形式的交流中,观众共享了意义和情感,提升了参与仪式感。而在剧中,主角林楠笙从一名国名党新人特工到逐渐转变为坚定的共产党员的蜕变之路更是观众的主要关注点,在观看林楠笙在实践与战斗中陷入困惑、痛苦、动摇到最后找寻到正确的革命道路,观众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常常会被一同唤醒,也就是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感具有双重属性,既包括自然属性,又包括社会属性,情感传播在激活个体情感、引发情感共鸣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加重情感张力。谍战剧《叛逆者》成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形成深度的情感连接,提升了情感体会,最终情感体会为情感能量。情感能量的形成不仅让观众在网络上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也让更多人加入到《叛逆者》的观看中。

国产谍战剧的情感传播路径

互动仪式的建构是一个过程,观众作为建构参与者在过程中形成共同关注点,产生情感互动。观众在观剧中的交流互动建立了仪式参与者的共同情感纽带,情感从唤醒到互动再到共振,通过这一过程达成情感传播路径,从而扩大传播范围。

情绪唤醒:情感聚焦家国情怀。在人类社会的日常交往中,情感占据着重要位置。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组织关系、认知体系都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但由于每个人的情感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隐蔽性和突变性,需要将情感唤醒。在互动仪式链中,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的主要目的是情感唤醒,期望和奖惩情感得以唤醒的基本因素,而需求又随着期望而来。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一直是时代的主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一种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高尚情操,是时代新人应有的基本修养。 在国产谍战剧中,主角人物无时无刻不处于危险境地中,肩负使命游走于敌人的心脏,谍战英雄收集情报时不论内心如何波涛汹涌,表面都要维持平静稳定。个人情感、民族情感和革命情感融汇,在民族存亡之际为国家大义将私情抛之脑后情感流动唤醒了观众心中的家国情怀。如《叛逆者》中林楠笙在抗日救国道路中,出生入死,经历师长叛变,信仰崩塌到成为信仰转变成为一名成熟坚忍的共产党卧底,走上为民族复兴、抗战胜利而殊死搏斗的这一情节就深深唤醒了观众心中的爱国情感,让观众的期待和惩戒得以满足。这种通过具体人物、多种情感交汇的复杂谍战人物形象地表现,让观众更加切身地感受到抗日战争的艰辛和谍战英雄的不易,对于家国情怀有了更加确切和深刻的理解,观众的情感体验也更为真挚。

情感互动:互动仪式加强情感连接。互动仪式链的首要环节是身体在场也就是情境,互动仪式产生在参与者身体在场的情境下。观众位于电视机前收看影视节目是情感互动得以形成的前提,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一般是在家里和家人朋友一同,电视剧成为观众的共同关注点,在家庭的温馨和谐氛围和家人朋友的陪同下,家国情怀更易被传达感染,形成情感纽带,达成集体情感共识。观众在观看《叛逆者》时,会更容易将自我和家人代入其中,沉浸在电视剧的情感当中,而《叛逆者》中的个体化生动叙事,让观众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如前所述,谍战剧《叛逆者》在播出时采用卫视与平台同步放映的方式,观众不仅可以在电视机前和家人朋友齐聚一堂共同收看,还可以使用移动设备和线上其他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叛逆者》播出时卫视收视率和平台播放率均处于同时段的首位,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引起网友热议,从而促进《叛逆者》的全方位交流互动。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观众可以在电视剧播放时发送实时弹幕,给认同喜爱的弹幕点赞,或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话题磁条,进行电视剧相关话题的互动讨论,爱写剧评的观众也可以在剧评发布平台发布自己的观剧感悟,相关主流媒体也会发布相关的剧情和电视剧评论文章。以上种种互动方式,让观众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加强情感互动,让个体情感逐渐汇聚成共同情感,蓄积情感能量。

情感能量:个体情感共鸣的产生。情感能量使个体在主动行动中的一种主动、兴奋的感觉。但个体在互动中持续地与对方进行情感共享,并将其储存为个人积极的感受,就能获得相应的情感能量。媒介将人们的感官系统进行融合,将无数个体一同联结,构成社会的神经系统。具备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情感能量是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核心之一,柯林斯将长期的情感能量分为:高度的激情、热情以及自信,和低度的消沉、羞耻等情感能量。不可否认,个体在经由共同关注事件后能够带来一定的情感刺激,唤醒情感在某段时间的认同,却难以形成长期的、稳定的情感能量,并达成集体意识。然而,若个人不断地参与话题的讨论和讨论场域的建构过程中,短暂的情感能量将会逐渐转化为长期的情感能量。在谍战剧《叛逆者》的观看后,个体的情感能量随着相关热搜话题的不断讨论和不同媒体或个人所发布的剧集相关文章的不断传播、观众群体进入该场域数量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增强。当个体在不断地参与中攒积了一定的情感能量,个体就能从自身的情感储备中扩散当下的情感状态,从而使线上的观众通过弹幕和评论进行互动,线上的观众通过周围个体的情感渲染从而共享共同的情感体验,共享了家国情感和对理想信仰的追求,延续了个体的长期情感能量。

情感共振:集体认同与情感宣泄。谍战剧《叛逆者》以间谍人员卧底敌方获取情报为主线,其民族性和爱国主义的情感传播特点,让观众的关注点和情感体验趋于一致,关注点和情感的一致性让观众的情感得以共振。在《叛逆者》的镜头语言中极尽克制之能事,以克制的情感表达书写宏大叙事下的小人物。主角林楠笙、朱怡贞等人都是历史大背景下革命中的小人物,林楠笙从军统特工到后来的共产党员,从最初青涩到热血正直再到成熟隐忍的优秀谍战人员。朱怡贞从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小姐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国家危难前把个人利益抛之脑后的家国情怀,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让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感得以共振。这种情感共振不仅表现在观剧过程中的情绪起伏,还体现在自身的家国情怀涌动上,观众在情感能量的驱使下在网络空间中发布自己的观点想法进一步升华传递情感。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所形成的爱国情感和头脑中无意识的集体情感在情境历史文化情境中发生碰撞,个体情感和剧集传达情感形成共振。在互联网平台中,观众在情感共振下互动交流逐渐强化,当互动交流点趋同时,个体的情感就汇聚在同一关注点的情境之下情感,而参与者之间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爱国思想和家国情怀,情感共振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达成,个人的情感能量和集体情感能量汇合,形成群体符号,达成集体认同。并且在集体认同下的互动交流讨论中,观众作为剧集的主要参与讨论者,在电视剧特定的历史叙事背景和情境中,这种基于特定情境的参与和讨论让观众能够进一步激发观众的情感满足,由此在这一个过程中观众能更加以纯粹自我的身份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情感得以宣泄。

结语

  国产谍战剧作为当前国内电视剧的主要类目之一,通过讲述谍战英雄在战争年代于暗处抗日救国的故事,以小人物的视角传达了爱国情感,拉近了宏大故事旋律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加强了观众的互动交流,突显了谍战剧在情感传播上的优势。但谍战剧故事的叙事解构和主题深化以及暴力血腥剧情的表现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思考空间。近年来,部分谍战剧为吸引年轻受众的关注,使得谍战剧青春化过度,将谍战剧中的主人公情感和主角与敌对方的情感不良宣扬作为卖点,而将谍战剧中的惊险情节和爱国情感置后,谍战剧创作团队应该积极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整改,将情感传播置于合适的位置,更好地唤起观众的情绪,引发观众的情感互动,达成观众的情感共振,加强爱国情感集体认同。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