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幼儿园食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王百慧来源:《中国食品》日期:2024-10-23人气:104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食育教育”这个术语起源于1896年,日本卫生学家石冢宗元在《养生君》中提出了“身体、精神、智力的教育即是饮食的教育”。但是在那个时候,食育教育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界定。1903年,村成斋在长篇小说《食道乐》中将食育教育理念描绘为“通过对食品的了解,使孩子们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发展”。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其中第二条规定:“食育教育是一种必须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使人们能够吃得健康,从而达到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并使人类拥有更多的人性。”中国农业大学的李里特教授表示,中国的营养学教育就是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于2014年正式发布了与食育教育相关的文件,旨在通过有关的膳食流程来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目标是促进体育、美学培养,不但要促提升儿童的健康,而且要促进他们在智力、身体、社会和审美上的综合发展。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的负责人张秋萍表示:“食育教育是一种尊重自然、继承传统文化、保护生态、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教育。”

0-6岁是儿童味觉发育和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一旦形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日后要想矫正是很难的。因此要在学龄前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这样不但能改善和提高幼儿的营养状况,还能对幼儿的终身健康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帮助幼儿在成年后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降低营养不良所导致的慢性病的发生几率。由此可见,加强幼儿食育教育既能改善幼儿的营养状况,又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有效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二、幼儿园食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食育课程条理性差。在幼儿园食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会存在对系列活动进行重复应用的情况。食育课程来源于生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课程教学的主题、季节以及时令之间的联系来对教学内容和操作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不仅可以使食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能实现更好的操作效果。

2.活动评价方式单一。食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根据幼儿的表现对其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好地实现对幼儿的食育教育。但是在实际的食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幼儿进行相关的操作并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品尝,这样就完成了食育课程教育。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只是采用了集体性的教学评价,没有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评价措施,评价方式单一直接影响了食育课程的开展效果。

3.缺乏针对性的观察和指导。幼儿园食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存在指导不够深入的情况,并且指导形式以集体性指导为主,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需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把握教育契机来对幼儿进行指导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需要在维护幼儿的自主操作、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幼儿园食育教育的课程内容

1.饮食行为维度。饮食行为的内容以儿童的进餐行为及饮食习惯为研究对象。鉴于膳食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儿童日常活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将饮食行为分为几个不同的层面,即备餐、餐中自理、餐后整理、用餐礼仪,以此来养成正确的进餐行为及饮食习惯。

(1)餐前准备。餐前准备包括为教师提供的膳食材料做准备,以及为儿童进行膳食活动做准备,以确保膳食教育顺利进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观看相关的影视材料等形式来引导儿童了解如何进行餐前准备。教师所制定的餐前准备包括干净整洁的桌子、餐具和愉快的背景音乐,以确保孩子们在用餐时可以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和愉快的气氛。餐前准备作为饮食教育中的一部分,可以教导儿童如何进行餐前准备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餐桌礼仪。礼记说“礼节始于饮食”。餐桌礼仪是一切礼节的根本,这是因为就餐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化修养的体现,所以孩子们必须学会正确的餐桌礼仪。教师可以通过趣味PPT来为孩子们讲解中国传统的餐桌礼仪,让孩子们明白餐桌礼仪是就餐时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3)餐后整理。餐后整理是指儿童在进餐后,要把餐盘放入指定的收纳盒内,并清洁桌椅、漱口、洗漱。幼儿在完成用餐后需要按照教师的安排,将餐具内的残渣清理到指定的位置,将餐具放置到规定位置,并对用餐桌椅进行清扫,然后对自身的卫生进行整理,通过餐后洗手、漱口等方式来让自己保持较为整洁卫生。

2.食物科学维度。营养教育涉及三个层面的科学探究:认识食物、种植食物和制作食物。从以上三个层面进行营养教育,可以使幼儿认识到食品之间的差异,辨别出哪些是健康食品、哪些是有害食品、哪些食品是对他们有利的。

(1)对食物的认识。关于食物认知的教学内容是根据中国“幼儿营养均衡塔”制定的,按下列次序介绍食物:水、谷物、土豆、水果、蔬菜、肉/蛋/鱼、奶制品、豆类、坚果、油和盐,同时还要介绍各种食物所能提供的营养和能量。儿童可以通过探究食品的秘密形成对食物的认知。在化学物质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及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社会背景下,营养教育课程倡导尽可能少吃或不吃含有添加剂的食物,并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健康选择食物的认识。

(2)谷物栽培。通过对每一组食物的详细分类,可以使儿童学习到每一组食物的特性、营养价值、播种季节以及种植、护理和收获。在播种期间,儿童可以了解中国先辈制作的二十四节气中的太阳与庄稼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可以探究不同季节和太阳循环下的种子和植株的成长规律,并体会它们与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天然材料的关系,同时对自然物质的关系和秘密进行探究。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在栽种和照料植物的过程中培养责任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种工具,并学会如何利用它们来种植和照料植物。

(3)烹调食品。在料理时,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简易的小菜,体会烹调的快乐。接着,他们可以学习怎样使用简易炊具。在做饭时,儿童要把各种餐具、厨房用具和餐具收拾起来,同时还要清洗、贮存各类炊具及炊具,以养成自我照顾的习惯,并在实习过程中感受到满足感与自豪感。

3.饮食文化维度。开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本土饮食文化、外来饮食文化三个方面的食育教育。通过这三个层面的儿童食育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以及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饮食文化的不同。

(1)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国土面积造就了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教师在食育教学过程中引入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元素能够有效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同时还能更好地提升幼儿食育课程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我国在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等文化习俗来开展食育课程,以此来有效地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成果。

(2)本土饮食文化。除中国八大菜系之外,还有四川火锅、陕西面等地方风味小吃。它们不受当地饮食文化和经济状况的制约,基本就是人们的日常饮食。从这类饮食中,我们能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信仰、生活习俗以及地理和植物特性。

(3)外来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及本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选取外国饮食文化,让儿童了解国外特有的食物与礼仪,如比萨饼、意大利面条、日本寿司、韩国海苔、美国牛排等。透过丰盛的异国风味,小朋友们可以领略异国风情,了解各国的饮食特色与文化。

四、教育建议

1.树立幼儿园食育教育整体设计意识。幼儿园的学习是一个较为完善的整体,所以在对幼儿园食育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整体设计意识。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所有课程设计来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形成整体设计意识,进而有效地解决食育课程设计中说教、孤立、片面以及碎片化等问题。首先,需要进行整体性规划。在食育课程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按学年、学期做好课程设计规划,还要做好每周、每日的具体规划。其次,需要具备课程统整意识。需要将食育课程与其他各个领域的课程有效融合,从而将整个食育课程融入到生活和企业相关课程中进行整体考虑,通过相关课程活动来渗透食育内容。这样能够有效地将食育课程融入到各个活动中。例如,在日常饮食活动过程中可以渗透健康饮食习惯,这种方式比单独开展食育课程活动更有效果。最后,还需要考虑食育课程中的哪些部分能够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找出关键点,以此来实现对食育课程的自然渗透。例如,在科学领域“感受周围事物的溶解现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观察食物在水中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讲解。这样不仅有效实现了对科学领域课程的教学,还有效融入了食育课程的内容,实现了对幼儿的食育培养。

2.加强对老师和后勤工作人员的膳食培训。幼儿园应从加强对幼儿的营养知识宣传、营养教育等方面入手,如邀请营养学专家、高校专家为幼儿提供有关营养需求的讲座。此外,学校还应定期开展有关营养教育课程的研讨,重视由老师组织的营养教学活动,保证其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确定营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开展有关营养教育的其它教学活动。营养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对老师的培训外,还包括对食堂员工的营养知识的培养,对其进行健康的烹调和烹饪技巧训练以及卫生监督,以保证孩子们有一个健康、卫生的饮食环境,为学校开展营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必须集中精力在这一方面进行创新。

3.与家长进行幼儿食育教育。幼儿园和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空间,因此,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式必然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幼儿园与家庭采取同样的食育教育方式,共同培育幼儿,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要定期开展开放日、科学育儿讲座、食育教育亲子活动等,以促进家长对营养教育的认识,增进其对营养知识的理解。通过幼儿园、家长的共同努力,使幼儿的营养知识得到有效补充,从而打破“5+2=0”的局面,形成有利于孩子终身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态度。

4.加强教师食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在幼儿园推行食育教育,必须对食育教育方案进行深入思考,并持续进行训练与反省,以满足教师的需求与兴趣。老师要注重满足幼儿情绪上的需要,并让其享受健康的食物。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弹性。食育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要把食育知识的范围扩大到各个方面,从而让孩子对所学习的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对儿童进行食育教育。可以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方式开展小组活动,并将其融入游戏与环境设计之中,使孩子置身于一个真实、直观的食育教育情境中。

5.重视建立幼儿园内的食育教学氛围。环境氛围也是一种教育。通过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设计与美化,如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主题墙,可以间接地影响学生,丰富他们的体验,激发他们对食育教育的学习与探索兴趣。主题墙与周边环境之间可以互相配合,使儿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一种学习体验和满足感,从而达到教育作用。通过对幼儿日常生活习惯的观察,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并将其兴趣融入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五、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方式的发展和成熟,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幼儿食育教育的开展获得了新的途径和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我国幼儿食育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要继续改进和创新早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以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文章来源:  《中国食品》   https://www.zzqklm.com/w/qt/2940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