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灌输与展示:建设性新闻在我国国际传播领域应用的研究

作者:徐晓铭,李学孟来源:《声屏世界》日期:2024-12-17人气:478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时代,主流媒体报道经常能看到全球范围内以暴力冲突为主导国际新闻,比如对两国边境冲突或者地震等天灾人祸的聚焦报道而行文中往往缺乏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向好发展态势的呈现。久而久之,生活在这种媒体环境里的受众不断转变自身对灾难报道的态度,有意识中断或拒绝接收媒体对灾难事件的赤裸裸的揭露和展示此时“同情疲劳”的种子在受众心理上扎根。克尼克(Kinnick)、克鲁格曼(Krugman)和卡梅伦(Cameron)分析媒体致使受众产生“同情疲劳”心理的关键因子是新闻报道的素材总倾向选取坏消息,大篇幅对其报道的同时又缺乏问题的解决方案我国在实际报道中涉及到国际传播的报道框架时,也难以避免聚焦“灾难新闻”等负面新闻。

为了缓解负面情绪和低迷氛围过度充斥于新闻的情况,缘起于欧洲,并在全球范围内自成一派的建设性新闻被各国新闻人采用和改进。事实上,基于我国新闻事业遵循“党性原则”这一特殊性质,我国在国内新闻事业中一直都善于融合建设性新闻的传播语态。在我国的新闻报道经验中可以找到建设性新闻的影子,因为我们的新闻报道一直秉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这个正面宣传更准确地说是维护党和国家的宣传。而在国际传播领域,我国起步较晚,新闻报道结构不成熟,往往生搬硬套他国的新闻话语体系,或者是言简意赅的传达一条信息,表述一种状态。因此,建设性新闻在我国的国际新闻事业中有发展的根基和进一步融合的可能。

 

研究现状

概念界定海格拉普(Ulrich Haagerup)作为一位记者和学者,他2008年发表的一篇新闻评论中正式提出“建设性新闻”这一概念。至今,学界对建设性新闻没有明确的定义。作为建设性新闻的奠基人,凯瑟琳·戈登斯特对建设性新闻的描述被大多数学者引用和认可,即建设性新闻被定义为将积极心理学方法应用到新闻生产过程,以创造有吸引力的报道,同时忠于新闻的核心功能

作为一个可以灵活建构的报道框架,建设性新闻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和实践前提,因此在不同国家背景下,建设性新闻的概念与意义也会不同。对中国来说,建设性新闻与国际传播的结合是时代变革背景下的一种新探索建设性新闻让中国媒体以全球视角审视世界,深切关民众的长远幸福,并有力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迈进。在中国,建设性新闻已经与我们的政治体制、社会发展脉络及媒体布局紧密相连,逐渐发展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在构建国家主流议题、凝集国际共识以及推进中国国际形象建设等方面,均显示出其深远的现实功效和鲜明的时代意义

主要特征建设性新闻的概念界定不甚明确,在不同国家的应用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建设性新闻的特征不能一概而论。在学术界常常概述和引用的六个共性特征如下,即维持新闻的核心功能、解决特定问题、积极情绪、强调公民赋权、记者干预和以未来为导向在国际传播领域,建设性新闻从宏观层面表现出解决国际问题以及展现国家形象所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呈现出服务于国际新闻事业的功能性指向。首先它强调全球社会的共同建设与成果共享,致力于将新闻报道聚焦于广大群体的利益和关切;其次它倡导追求未来,维系美好,通过积极、正面的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推动问题的积极解决;此外,建设性新闻以和平、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和处理全球性问题,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化解矛盾,实现和平共处;最后它注重在多元社会中凝聚共识,通过开放、包容的新闻报道,促进不同观点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建设性新闻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建设性新闻积极向好的内涵与我们解决国际问题所秉持的行事准则不谋而合。

历史实践。建设性新闻这一理念发源于西方因此,北欧国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率先并行发展。比如,丹麦广播电台首先建设性新闻标准设置为新闻采编室的工作准则,并极其支持编辑和记者从建设性的出发点纵览新闻报道。在国际报道领域,BBC世界台开辟了“BBC世界服务”(BBC world service)专栏,CNN也开创“大事记”(Great Big Stories)栏目,报道国际上具有普适性和教育性的人物事件,探讨社会困境的解决方案,彰显其作为全球媒体的报道态度和风范

在我国,建设性新闻的框架起初是在国内新闻或更贴近民生的本地报道中试验随着实践能力日趋成熟逐渐拓展到了国际报道和国际传播当中。例如,CGTN的涉非议题报道中,报道框架西方“冲突新闻”完全不同,而是大量采用积极平和的建设性报道语态站在富于建设性的立场,给非洲国家的现状和未来营造出了充满希望的语境。显然,CGTN的非洲报道导向,紧扣了建设性新闻所强调的包容和发展的主题,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解决问题。这种报道方式不仅有助于增进中非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更展现了CGTN作为国际媒体所具备的独特视角与责任担当。

 

建设性新闻在我国国际传播中的实践

  在风云变幻的当下世界格局,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对每一个国家的国际活动都是尤为重要的。对中国来说,新时代国家形象构建和国际舆论阵地形成也以此为主要手段。习近平主席在评论我国的新闻思想时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尤其在国际传播领域,墨守成规的传播话语和报道视角难以在国际新闻平台中长远立足和发展,因此在国际传播话语转型中融入新的报道框架尤为重要。而与我国“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相似的“建设性新闻”可以成为我国国际传播的新出路。

我国国际传播的实践困境。一、墨守成规,报道以冲突为导向的国际新闻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风险空前增加,我国的国际新闻传播事业同样经历着报道转型的挑战。在每晚的新闻联播中,通常国际新闻都采用快讯的方式进行概述。这些快讯一般都选取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的负面新闻,比如巴以冲突、俄乌战争等,概述时也仅仅是对事件的惨烈状况和灾难后果进行描述。我国的主流媒体对国际新闻进行报道和跟进时,也会大篇幅对冲突性新闻的发展进程进行描述。比如参考消息12月17日发布的一条新闻题为:海上突发!致61人死亡。这种类似的新闻标题数不胜数。当然,对国际突发性事件进行及时的报道无可非议,但如果长期只报道负面新闻却不继续跟进事件的解决情况或者不转换报道视角,就会引起读者的“同情疲劳”,从而刻意忽略此类新闻。同时,主流媒体只亦步亦趋地报道负面新闻表层现象,而不深挖素材并从积极角度报道从而促进国际事件的向好发展,那我国也难以参与国际事务并获取具有分量的话语权。

二、刻板套用,移植西方避重就轻的建设性新闻不同文化背景下建设性新闻的呈现形式会大不相同,因此直接套用西方成熟的建设性新闻话语框架是下策。西方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报道,虽然采用建设性话语,但仍带有高位凝视和主观偏见。在巴以冲突之后,英国广播公司(BBC)对相关事件的报道呈现出带有强烈偏见和歧视的“建设性”。BBC在报道冲突中的受害者时,会详尽展现以色列受害者的名字、葬礼仪式以及家庭受困情况等细节,而选择性忽略巴勒斯坦受难者的状况,没有将“人性化报道”给予冲突的每一方。此外,CNN和BBC等西方媒体报道非洲国家的相关新闻时,常围绕地域奇观进行记录和展示,表面看来是指引世界观众领略非洲风采,用展现奇观的方式打开大门,拉近世界与非洲的距离,但这种“开放包容”的建设性新闻仍充斥着西方媒体高视角的赏玩和窥探心理。媒体忽略非洲人民生存状况、社会发展水平等更值得关注的民生问题,本质上没有推动地区的条件改善和经济发展。中国将建设性新闻应用于国际传播的经验较少,很容易被西方报道话语误导。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应该立足于解决负面事件去构建新闻,而不是仅仅舍弃报道负面新闻,只关注无关紧要的“趣事”。

三、公事公办,灌输有关政策与国情的宣传性新闻党性原则是我国新闻事业一直以来严格遵守并将一直遵守的基础性原则,我国国内新闻以及本地新闻在报道时都以维护党和国家形象为前提。同时我国媒体还是宣传和解读党的领导方针和国家政策的主流阵地。但是在国际传播领域,国内坚守的报道语态并不完全适用于国际新闻。我国方针政策的普及与推广主要依赖官方宣传报道,比如主流媒体对领导人发言的记录性报道,或是对国内最新政策的表层化呈现。这种报道没有故事性和趣味性,并且与其他国家关联性薄弱,报道内容很难在地化的被国外公民理解和接受。大批量灌输有关政策和国情的新闻会使外国人将新闻看成一种宣传,从而更加抗拒接受。另一方面,我国对其他国际新闻在题材选择和播报方式上都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对国内观众来说也是一种输入性的公事公办,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有待提高。

建设性新闻在国际传播中的实践。针对过去存在的报道问题,我国尤为注重对国际传播话语的转变。2023年12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先生在外网发文分享了演员迪丽热巴于克罗地亚游船上跳新疆舞蹈的视频,各领事馆以及国内主流媒体纷纷转发并形成了矩阵报道。随后,环球人物发文评“汪文斌分享迪丽热巴跳新疆舞”:迪丽热巴展示的,不仅是新疆的美,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而女演员的克罗地亚行也引出了另一则关于克罗地亚的国际新闻,凤凰网曾发文称:中国路桥集团在克罗地亚建设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项目竞标中胜出。中国路桥公司的职工和工人们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管理”的优势高效快速的施工速度在克罗地亚广受赞誉。当地民众的收入水平较大桥修建前普遍提升,有力推动了克罗地亚南部经济和民生发展

在这篇新闻中,先是介绍了克罗地亚建桥的困境和迫切需求,后用大篇幅介绍了工程的难度之大以及中国基建团队是如何克服万难高质量完成任务,最后还展示了佩列沙茨大桥建成对当地人民的重大意义。实际上这是首个由欧盟提供资金、全球招标而由中方中标的重大工程。这不仅对中国基建企业承揽欧洲重大基建有开创性意义还为我国国际传播在欧洲开拓积极话语权争取了机会。一直以来我国与欧洲国家在国际对话中维持礼貌但疏远的态度。欧洲对我国仍存在腐旧的刻板印象,我国将最新的国情国貌以及政策决议总以宣传的高话语灌输给欧美国家,这难以转变欧洲对中国的看法。同时,我国对欧洲发生的新闻进行报道时,也常常选取负面新闻为素材,置身事外地反映事件的消极状况。

而这次佩列沙茨大桥的建成推进了中欧积极对话的进程,我国的国际新闻报道也牢牢抓住了机会。报道不再简单叙事,也不以中国为中心视角,甚至对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消极事件也一笔带过。媒体纷纷从暖人的细节入手,报道克罗地亚人民生活境遇的改变,畅想两国未来积极向好的合作态势,并指明利用援建促进国际关系的可行之处。而乘着两国合作的东风,外交部带头评论国内艺人在克罗地亚跳民族舞的新闻,用娱乐的方式让我们中华民族多彩的文化在欧洲软着陆。随后环球人物等国内主流媒体接力转发评论此消息,形成了媒体矩阵,让国内外网友都能了解中国对此新闻的积极态度,让中国的文化自信走向世界。同时媒体也向全球人民表明:中国与克罗地亚友谊深厚,也鼓励和期盼与其他国家进行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

 

建设性新闻对我国国际传播的启示

转变高话语灌输,细节取胜。建设性国际新闻的实践证明,“因地制宜”是建设性新闻在中国发挥最大优势的原则。遵守“党性原则”是新闻事业的首要原则,“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国际新闻事业的首要任务。如何把这两个“首要”结合在一起成为当下新闻事业的关键问题。而建设性新闻中国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出路。国际传播放弃过去的高话语传播,把“灌输意识”变为“文化展示”,用细节报道取代宏观叙事,用平和感人的生活故事代替教条僵硬的意识宣传,是中国融合建设性新闻的优秀答卷。

另辟开放型路径,寓教于乐。实践证明,通过“知名演员在克罗地亚游船跳舞”这类娱乐性新闻引出“中国援建克罗地亚”这种国际关系动态能达到新闻共振的效果,也就是用更易阅读、更吸引眼球的娱乐新闻为切入口,逐渐深化新闻内涵。国际传播可以适当地拓宽传播思路,将容易被排斥和忽略的意识形态宣传巧妙地融于充满趣味和极具讨论欲望的娱乐性新闻中。

抓住建设性机遇,矩阵成局。建设性新闻是机遇式新闻,新闻报道仍然存在“吸睛”的潜规则,要在抓取“吸睛”新闻素材的同时,用建设性的思维构建报道内容。我们中国的建设性思维是秉承人道主义,关注民生疾苦,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抓住国际关系的风口也是维系建设性新闻寿命的关键。国际新闻要关注与他国关系的变化,并在恰当时刻报道与他国合作共赢的新闻,最终要善于运用多维的主流媒体在黄金时段内高频转发评论,构建矩阵式传播,形成国际传播的舆论规模,让“一呼百应”的协作传播成为常态。

 

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始终坚守着一套独特的原则,这些原则既体现了对国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也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传播也遵循着一种核心逻辑,这种逻辑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和流动性,更看重事态的发展性和向好性,旨在构建一个积极、包容、互利的国际交流环境。这种处事原则与传播逻辑,与建设性新闻的理念不谋而合,共同构成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声音。在中国,建设性新闻的理念对于国家政策和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主流媒体作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应当在继承传统新闻理念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借鉴建设性新闻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将建设性新闻理论中国化,主流媒体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还能够在国际传播中展现出中国的独特魅力与智慧,让中国的声音更加响亮、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在未来的国际传播中,中国应继续坚持建设性新闻的理念,推动国际传播走向更加多元、平等对话和推动发展的新时代之路。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